书籍详情
罗怀臻演讲集续编·2023
作者:罗怀臻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01
ISBN:9787208182547
定价:¥1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的演讲集,收录了他自2017年至2022年间在戏剧理论思考、创作实践总结和教学讲课材料等方面积累起来的有关文章,分三部分,凡54篇。部分为“理论篇”,收集作者在各地的讲座演讲稿实录;第二部分为“实践篇”,收集作者的剧本创作谈等内容;第三部分为“教学篇”,收集作者以剧本为创作个例,为学生的讲课实录。这些文字内容,较好反映了作者在戏曲创作、戏曲评论和教学指导三方面的成就与经历。内容涉及文艺理论、创作感悟、艺术教育、舞台艺术史和舞台艺术理论等领域。
作者简介
罗怀臻,当代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田汉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一级编剧,上海戏剧学院兼职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重要作品有淮剧《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武训先生》《寒梅》,昆剧《班昭》《一片桃花红》《影梅庵忆语》《国风》,京剧《西施归越》《宝莲灯》《建安轶事》《换人间》,越剧《真假驸马》《梅龙镇》《李清照》,甬剧《典妻》,川剧《李亚仙》,琼剧《下南洋》,扬剧《阿莲渡江》,话剧《兰陵王》,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舞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大河之源》等。出版著作《罗怀臻剧作集》《罗怀臻演讲集》《罗怀臻研究集》《罗怀臻教学集》《2021•罗怀臻新剧作》等。作品曾获得各种文艺奖项逾百种。部分剧作被译为英、法、日、韩等国文字出版演出。
目录
序/1
理论篇
戏曲“现代性”,从实践到理论/3
以回归为驱动力的创新/17
融合与出圈
——海派文化的前世今生/36
我看全媒体时代的文学艺术/49
“演播时代”的戏剧/53
传统戏曲的全媒体生命力/61
历史剧创作与研究需要新的历史剧观/64
戏曲创作的“当下感”/82
田汉是一个时代的文化丰碑/87
从厅堂到剧场
——昆剧表演的不变之变/93
俞振飞对当代昆剧的贡献/98
淮剧的元神
——纪念筱文艳百年诞辰/103
让越剧更越剧
——纪念越剧改革80周年/111
女子越剧沉思录/117
理论的微光
——上海越剧“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回眸/124
评弹剧:一次新时代评弹美学的有益探索/128
从舞剧诞生时就有文学家的介入/131
我看工业题材戏剧创作/145
戏剧文学创作研究的地域成果
——李红艳著《历史进程中的河南剧作家群研究》序/162
肖英《戏曲程式表演美学特征》序/170
善梦者杰出慎思者行远——贺宝林著《李其祥传》序/174
更科学,更公正,更荣光
——写在“中国戏剧·梅花表演奖”创办40周年之际/180
十年辛苦非寻常
——我和国家艺术基金/191
实践篇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使命”/197
2017 年,我的戏剧创作回顾/208
我的昆曲创作/222
我的舞剧创作/229
把革命故事讲给年轻人听
——《永不消逝的电波》:从电影到舞剧/235
比传统更传统 比现代更现代
——谈京剧《换人间》/240
淮剧《寒梅》的创作/245
湘剧《夫人如见》的创作/249
这一副“大面”/252
一次寻找初心的创作
——昆剧《国风》创作谈/257
“复古”与“创新”
——元杂剧《汉宫秋》的昆剧改编/259
川剧《李亚仙》给锡比乌国际戏剧节带去了什么?/264
孟华和他的剧作/270
王晓鹰——中国演剧学派的探求者/275
翁国生的坚守/282
虽处一隅,蔚然大家
——《王信厚剧作选》序/287
一位可贵的“意外闯入者”——李新华著《新华剧作沉吟集》序/290
乐山之缘——《陈德忠戏剧文集》序/296
魏睿和她的昆剧《浣纱记传奇》创作/300
“一壶水”与“一餐饭”——怀念我的两位陈姓老师/304
老郝真好——怀念学兄郝昭庆/307
熊源伟与他的时代/311
教学篇
单元 把革命故事讲给年轻人听
讲
红色题材的艺术创作——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创作个例/318
第二讲
“都市新淮剧”的先声之作——淮剧《寒梅》创作个例/328
第三讲
传统士大夫精神与现代演艺观——京剧《换人间》创作个例/340
第二单元 把古代故事讲给现代人听
第四讲
“回归源头,寻找初心”——昆剧《国风》创作个例/354
第五讲
“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久的珍惜”——舞剧《朱鹮》《大河之源》创作个例/364
第六讲
民族的、地域的、世界的——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个例/372
第三单元.把中国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第七讲
青春的、人性的、现代的——芭蕾舞剧剧本《杜丽娘》创作个例/382
第八讲
“中国版的《茶花女》”——川剧《李亚仙》创作个例/393
第九讲
献给自己的百岁之礼——舞剧《AI妈妈》创作个例/404
理论篇
戏曲“现代性”,从实践到理论/3
以回归为驱动力的创新/17
融合与出圈
——海派文化的前世今生/36
我看全媒体时代的文学艺术/49
“演播时代”的戏剧/53
传统戏曲的全媒体生命力/61
历史剧创作与研究需要新的历史剧观/64
戏曲创作的“当下感”/82
田汉是一个时代的文化丰碑/87
从厅堂到剧场
——昆剧表演的不变之变/93
俞振飞对当代昆剧的贡献/98
淮剧的元神
——纪念筱文艳百年诞辰/103
让越剧更越剧
——纪念越剧改革80周年/111
女子越剧沉思录/117
理论的微光
——上海越剧“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回眸/124
评弹剧:一次新时代评弹美学的有益探索/128
从舞剧诞生时就有文学家的介入/131
我看工业题材戏剧创作/145
戏剧文学创作研究的地域成果
——李红艳著《历史进程中的河南剧作家群研究》序/162
肖英《戏曲程式表演美学特征》序/170
善梦者杰出慎思者行远——贺宝林著《李其祥传》序/174
更科学,更公正,更荣光
——写在“中国戏剧·梅花表演奖”创办40周年之际/180
十年辛苦非寻常
——我和国家艺术基金/191
实践篇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使命”/197
2017 年,我的戏剧创作回顾/208
我的昆曲创作/222
我的舞剧创作/229
把革命故事讲给年轻人听
——《永不消逝的电波》:从电影到舞剧/235
比传统更传统 比现代更现代
——谈京剧《换人间》/240
淮剧《寒梅》的创作/245
湘剧《夫人如见》的创作/249
这一副“大面”/252
一次寻找初心的创作
——昆剧《国风》创作谈/257
“复古”与“创新”
——元杂剧《汉宫秋》的昆剧改编/259
川剧《李亚仙》给锡比乌国际戏剧节带去了什么?/264
孟华和他的剧作/270
王晓鹰——中国演剧学派的探求者/275
翁国生的坚守/282
虽处一隅,蔚然大家
——《王信厚剧作选》序/287
一位可贵的“意外闯入者”——李新华著《新华剧作沉吟集》序/290
乐山之缘——《陈德忠戏剧文集》序/296
魏睿和她的昆剧《浣纱记传奇》创作/300
“一壶水”与“一餐饭”——怀念我的两位陈姓老师/304
老郝真好——怀念学兄郝昭庆/307
熊源伟与他的时代/311
教学篇
单元 把革命故事讲给年轻人听
讲
红色题材的艺术创作——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创作个例/318
第二讲
“都市新淮剧”的先声之作——淮剧《寒梅》创作个例/328
第三讲
传统士大夫精神与现代演艺观——京剧《换人间》创作个例/340
第二单元 把古代故事讲给现代人听
第四讲
“回归源头,寻找初心”——昆剧《国风》创作个例/354
第五讲
“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久的珍惜”——舞剧《朱鹮》《大河之源》创作个例/364
第六讲
民族的、地域的、世界的——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个例/372
第三单元.把中国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第七讲
青春的、人性的、现代的——芭蕾舞剧剧本《杜丽娘》创作个例/382
第八讲
“中国版的《茶花女》”——川剧《李亚仙》创作个例/393
第九讲
献给自己的百岁之礼——舞剧《AI妈妈》创作个例/40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