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诗可以群:中国古代礼乐文化语境中的审美交往诗学研究
作者:刘衍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3-01
ISBN:9787522812779
定价:¥1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对“诗可以群”的研究,以孔子的诗学思想为核心,但又不局限于孔子的论述,而是追溯前源,探寻后迹,以诗歌交往传统作为考察的对象,从先秦礼乐诗歌活动,到魏晋以后的诗歌交往活动,探索诗歌交往传统在各个时代的具体内涵及其逻辑演变关系,揭示其演变的规律。
作者简介
刘衍军,1975年7月出生,江西省兴国县人。2004年获得暨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江西师范大学文艺美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和中国古典诗学。现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礼乐文化、儒家诗学美学研究,主持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孔子‘诗可以群’诗学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在《求索》、《北方论丛》、《江西社会科学》、《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名作欣赏》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
节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意义和方法
第三节研究现状
第四节结构和内容
章上古时期“诗可以群”探源
节上古乐舞形态及交往功能
第二节上古乐舞的人神交往观
第三节乐舞的人文转化及人际交往观
第二章礼乐制度与“诗可以群”的生成
节“制礼作乐”与“诗可以群”的交往形态
第二节礼乐交往与《诗》文本的形成
第三节《诗》文本的仪式交往意义
第四节《诗》言群体之志
第三章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交往形态与观念
节春秋时期礼乐交往内涵的嬗变
第二节春秋赋诗言志的渊源和发展
第三节赋诗言志的交往方式
第四节赋诗言志的意义交流原则
第四章孔子“诗可以群”的理论建构
节孔子“诗可以群”思想的文化继承和创新
第二节孔子“诗可以群”诗学观的哲学思想基础
第三节群体《诗》学与“诗可以群”
第五章“诗可以群”思想在战国诗学中的发展
节上博简《孔子诗论》的交往诗学观
第二节孟子的交往诗学观
第三节荀子的交往诗学观
第六章“以文会友”的“诗可以群”审美交往实践
节“以文会友”的交往形态
第二节“以文会友”的交往诗歌形态
第三节“以文会友”的诗学意义
第七章“诗可以群”诗学传统的理论流变
节“诗可以群”政教交往论的发展流变
第二节“诗可以群”道德交往论的发展流变
第三节“诗可以群”情感交往论发展流变
结语“诗可以群”审美交往传统的理论概括和当代意义
一“诗可以群”审美交往诗学的理论基础和本体特征
二“诗可以群”审美交往传统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意义和方法
第三节研究现状
第四节结构和内容
章上古时期“诗可以群”探源
节上古乐舞形态及交往功能
第二节上古乐舞的人神交往观
第三节乐舞的人文转化及人际交往观
第二章礼乐制度与“诗可以群”的生成
节“制礼作乐”与“诗可以群”的交往形态
第二节礼乐交往与《诗》文本的形成
第三节《诗》文本的仪式交往意义
第四节《诗》言群体之志
第三章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交往形态与观念
节春秋时期礼乐交往内涵的嬗变
第二节春秋赋诗言志的渊源和发展
第三节赋诗言志的交往方式
第四节赋诗言志的意义交流原则
第四章孔子“诗可以群”的理论建构
节孔子“诗可以群”思想的文化继承和创新
第二节孔子“诗可以群”诗学观的哲学思想基础
第三节群体《诗》学与“诗可以群”
第五章“诗可以群”思想在战国诗学中的发展
节上博简《孔子诗论》的交往诗学观
第二节孟子的交往诗学观
第三节荀子的交往诗学观
第六章“以文会友”的“诗可以群”审美交往实践
节“以文会友”的交往形态
第二节“以文会友”的交往诗歌形态
第三节“以文会友”的诗学意义
第七章“诗可以群”诗学传统的理论流变
节“诗可以群”政教交往论的发展流变
第二节“诗可以群”道德交往论的发展流变
第三节“诗可以群”情感交往论发展流变
结语“诗可以群”审美交往传统的理论概括和当代意义
一“诗可以群”审美交往诗学的理论基础和本体特征
二“诗可以群”审美交往传统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