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路径:基于北京的探索和实践
作者:董阳,张丽,贺茂斌 等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1-01
ISBN:9787504693556
定价:¥7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推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有助于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本书通过文献调研等方式研究国际典型科学城特点与经验,梳理归纳国内外有关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和方法,借鉴和吸收以往创新能力评价监测体系中的合理部分,分析北京的经济基础、科技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差异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北京科创中心建设情况和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就提升创新能力提出可行性措施建议。
作者简介
董阳,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目录
章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理论与经验
节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理论缘起
一、区域创新
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节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典型案例
一、美国纽约市
二、美国硅谷
三、英国伦敦市
四、日本东京都
第三节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演变和特征
一、20 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演变
二、科学门类研发应用趋势
第二章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路径和评价体系
节 国际科学城模式经验综述
一、国际科学城的类型
二、国际科学城的经验
第二节 国内外区域创新评价体系
一、国家层面创新能力评估
二、城市层面创新能力评估
三、园区层面创新能力评估
第三章 中关村科学城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
节 中关村科学城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二、发展目标
第二节 中关村科学城的创新链布局
一、加强前沿性基础研究
二、加快战略高技术突破
三、加强重点产业研发创新
第三节 中关村科学城的创新体系建设
一、建设高水平科学研究机构
二、承接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三、形成高效协同的产业空间布局
第四节 中关村科学城的创新环境培育
一、优化提升空间总体布局
二、营造一流创新创业文化
三、实现科技创新与文化、生态的融合
第四章 怀柔科学城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
节 怀柔科学城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二、发展目标
第二节 怀柔科学城的学科方向和条件设施布局
一、前沿学科方向布局
二、科技设施平台布局
第三节 怀柔科学城的创新主体和科技人才培育
一、高水平创新主体培育
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
第四节 怀柔科学城的研发生态和创新文化营造
一、构建市场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二、形成特色化的创新文化氛围
第五章 未来科学城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
节 未来科学城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二、发展目标
第二节 未来科学城的重点领域
一、先进能源领域
二、先进制造领域
三、医药健康领域
第三节 未来科学城的战略科技力量布局
一、构建国家实验室体系
二、优化高水平大学布局
三、集聚科技领军企业
第四节 未来科学城的创新环境培育
一、加强技术转移服务能力
二、提升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第六章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
节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二、发展目标
第二节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的四大主导产业方向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
三、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
四、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
第三节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一、强化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产业策源功能
二、承接北京市“三城”科技成果转化
三、优化京津冀创新协同
四、建设支撑创新的公共服务设施
第七章 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
节 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二、发展目标
第二节 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的产业布局
一、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集群
二、打造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
三、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第三节 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的要素集聚
一、搭建创新生态体系
二、强化创新资源配置
三、强化与北京市“三城一区”常态化对接
第八章 北京市“三城一区”规划实施进展评价
节 中关村科学城规划实施情况
一、工作机制
二、亮点成效
三、主要问题与建议
第二节 怀柔科学城规划实施情况
一、工作机制
二、亮点成效
三、主要问题与建议
第三节 未来科学城规划实施情况
一、工作机制
二、亮点成效
三、主要问题
第四节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规划实施情况
一、工作机制
二、亮点成效
三、主要问题与建议
第五节 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规划实施情况
一、工作机制
二、亮点成效
三、主要问题与建议
第九章 北京市“三城一区”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
节 指标体系设置
一、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二、指标体系构建
第二节 测算方法
一、数据标准化及权重设定
二、指标得分
三、重点监测指标
第三节 统计数据分析
一、研发经费
二、研发人员
三、专利产出
四、产业发展
五、后疫情时期北京市“三城一区”的发展
六、北京市“三城一区”建设存在的不足
七、对北京市“三城一区”建设的建议
节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理论缘起
一、区域创新
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节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典型案例
一、美国纽约市
二、美国硅谷
三、英国伦敦市
四、日本东京都
第三节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演变和特征
一、20 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演变
二、科学门类研发应用趋势
第二章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路径和评价体系
节 国际科学城模式经验综述
一、国际科学城的类型
二、国际科学城的经验
第二节 国内外区域创新评价体系
一、国家层面创新能力评估
二、城市层面创新能力评估
三、园区层面创新能力评估
第三章 中关村科学城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
节 中关村科学城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二、发展目标
第二节 中关村科学城的创新链布局
一、加强前沿性基础研究
二、加快战略高技术突破
三、加强重点产业研发创新
第三节 中关村科学城的创新体系建设
一、建设高水平科学研究机构
二、承接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三、形成高效协同的产业空间布局
第四节 中关村科学城的创新环境培育
一、优化提升空间总体布局
二、营造一流创新创业文化
三、实现科技创新与文化、生态的融合
第四章 怀柔科学城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
节 怀柔科学城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二、发展目标
第二节 怀柔科学城的学科方向和条件设施布局
一、前沿学科方向布局
二、科技设施平台布局
第三节 怀柔科学城的创新主体和科技人才培育
一、高水平创新主体培育
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
第四节 怀柔科学城的研发生态和创新文化营造
一、构建市场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二、形成特色化的创新文化氛围
第五章 未来科学城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
节 未来科学城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二、发展目标
第二节 未来科学城的重点领域
一、先进能源领域
二、先进制造领域
三、医药健康领域
第三节 未来科学城的战略科技力量布局
一、构建国家实验室体系
二、优化高水平大学布局
三、集聚科技领军企业
第四节 未来科学城的创新环境培育
一、加强技术转移服务能力
二、提升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第六章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
节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二、发展目标
第二节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的四大主导产业方向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
三、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
四、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
第三节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一、强化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产业策源功能
二、承接北京市“三城”科技成果转化
三、优化京津冀创新协同
四、建设支撑创新的公共服务设施
第七章 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
节 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二、发展目标
第二节 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的产业布局
一、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集群
二、打造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群
三、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第三节 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的要素集聚
一、搭建创新生态体系
二、强化创新资源配置
三、强化与北京市“三城一区”常态化对接
第八章 北京市“三城一区”规划实施进展评价
节 中关村科学城规划实施情况
一、工作机制
二、亮点成效
三、主要问题与建议
第二节 怀柔科学城规划实施情况
一、工作机制
二、亮点成效
三、主要问题与建议
第三节 未来科学城规划实施情况
一、工作机制
二、亮点成效
三、主要问题
第四节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规划实施情况
一、工作机制
二、亮点成效
三、主要问题与建议
第五节 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规划实施情况
一、工作机制
二、亮点成效
三、主要问题与建议
第九章 北京市“三城一区”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
节 指标体系设置
一、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二、指标体系构建
第二节 测算方法
一、数据标准化及权重设定
二、指标得分
三、重点监测指标
第三节 统计数据分析
一、研发经费
二、研发人员
三、专利产出
四、产业发展
五、后疫情时期北京市“三城一区”的发展
六、北京市“三城一区”建设存在的不足
七、对北京市“三城一区”建设的建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