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张宗良临证实录与组合用药精粹

张宗良临证实录与组合用药精粹

作者:张伏川,张三川,张向东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3-01

ISBN:9787507765472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为江苏省名老中医张宗良生前的经验集萃,由继承其学术思想和观点的学生和家人进行整理完成。全书共分三部分,部分重点介绍了张宗良医学思想的根源及形成;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张宗良的临证经验及病案;第三部分介绍了张宗良用药经验和药物组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附录中记载了张宗良先生按照脏腑气机理论和药物归经而自创的脏腑经验用药知识。本书对深入研究中医理论及提高临证水平具有借鉴价值,是广大中医、西医和西学中者的实用参考书。
作者简介
  张宗良(1924-1998),字培良,丹阳人,1941年(18岁)师从孟河医派马培之再传得意弟子,名中医颜亦鲁先生,勤学中医医术,尽得其传,四年学成。1946年悬壶于丹阳访仙镇“春生堂”,坚守“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济贫救困”为人准则,德术并举。张宗良为江苏省名老中医,孟河医派传人。 张宗良从事中医内科和肿瘤临床科研工作50余载。行医生涯中,辨证细腻,理法方药,丝丝入扣。用药配伍,随机应变,胆大心细,恰到好处,中病即止。他毕生好学不懈,治学严谨,实事求是,从不浮夸。临床带教,诲人不倦,为后学解疑释难,不嫌其烦,备受同仁敬重。并教导学生“要勤学博闻,以德行医,不为名利所累”。他精于四大经典,旁及朱丹溪、李东垣等诸家学说,师古而不泥古,博采众长,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倡中西医优势互补,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在深入探索中医经典理论的同时,又注重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在理论上倡导:“脾胃既为后天之本,又为诸病之源”的观点;强调:“舌苔白腻,必有湿浊痰饮内伏”。主张外感祛邪也要顾护胃气;内伤诸病更要注重脾胃,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妥为调治。用药上反对滥施攻伐和滞补,以免伤及胃气。他在内科和肿瘤领域建树广博,灵活化裁“平胃散”调治脾胃、肝胆、肿瘤等疾病有独到见解。在肿瘤治疗中**“1号消瘤散和2号消瘤散”分别治疗“肿块型和溃疡型”胃癌疗效卓著。
目录
章 医学思想渊源
一、孟河医派溯源2
二、张宗良先生行医生涯与学术成就7
第二章 张宗良学术思想与临证验案精选
一、临床诊断 注重“八纲”12
(一)辨病性14
(二)辨病位15
(三)辨病因15
二、临证验案精选20
(一)感冒20
1.学术思想21
2.验案举隅23
(二)咳嗽27
1.学术思想28
2.验案举隅30
(三)脾胃病41
1.学术思想41
2.验案举隅46
(四)食道癌57
1.学术思想57
2.验案举隅59
(五)吐血(呕血)66
1.学术思想66
2.验案举隅69
(六)急性肝炎73
1.学术思想73
2.验案举隅75
(七)慢性肝病79
1.学术思想80
2.验案举隅83
(八)无黄疸型肝炎89
1.学术思想89
2.验案举隅91
(九)恶性肿瘤96
1.学术思想96
2.验案举隅97
(十)肿瘤病人化疗后反应109
1.学术思想109
2.验案举隅111
(十一)胸痹117
1.学术思想118
2.验案举隅119
(十二)心悸125
1.学术思想126
2.验案举隅127
(十三)痹证137
1.学术思想137
2.验案举隅138
第三章 张宗良经典用药组合
一、疏风解表 清热解毒类154
(一)麻黄和桂枝154
(二)荆芥和防风155
(三)桑叶和菊花156
(四)葱白和豆豉157
(五)紫苏叶、紫苏梗和紫苏子158
(六)蝉蜕和薄荷159
(七)葛根、柴胡和升麻160
(八)石膏和知母161
(九)石膏和滑石162
(十)荷根和竹叶163
(十一)鲜地黄和干地黄163
(十二)生地和知母164
(十三)柴胡和银柴胡165
(十四)黄芩和黄连165
(十五)金银花和连翘166
(十六)金银花和金银藤167
(十七)南沙参和北沙参168
(十八)天冬和麦冬169
(十九)知母和黄柏170
(二十)车前子和车前草171
(二十一)白芍和桂枝172
(二十二)白芍和柴胡173
(二十三)柴胡和黄芩175
(二十四)升麻和桔梗175
(二十五)蒲公英和紫花地丁176
(二十六)青蒿和鳖甲177
(二十七)白茅根和芦根178
二、芳香化湿 清热祛暑类180
(一)藿香和佩兰180
(二)车前子和六一散181
三、止咳平喘 通窍亮音类183
(一)前胡和白前183
(二)半夏和陈皮184
(三)杏仁和川贝母186
(四)麻黄和杏仁187
(五)五味子和细辛189
(六)五味子和干姜190
(七)麻黄和射干191
(八)橘皮和桑白皮192
(九)熟地和当归193
(十)橘红和紫菀195
(十一)葶苈子和杏仁196
(十二)葶苈子和大枣197
(十三)补骨脂和胡桃肉198
(十四)蝉蜕和凤凰衣200
(十五)诃子肉和桔梗201
(十六)苍耳子和辛夷202

四、健脾和胃 降逆止呕类204
(一)苍术和白术204
(二)苍术和厚朴206
(三)半夏曲和建曲208
(四)白术和茯苓208
(五)黄连和吴萸210
(六)乌贼骨和浙贝母212
(七)黄芪和山药213
(八)熟地和山萸肉215
(九)白术和鸡内金216
(十)丁香和柿蒂217
(十一)砂仁和蔻仁218
(十二)木香和黄连219
(十三)肉豆蔻和补骨脂220
(十四)赤石脂和禹余粮221
(十五)白术和枳实222
(十六)枳实和枳壳224
(十七)旋覆花和代赭石225
(十八)川楝子和延胡索226
(十九)鸡内金和谷芽(麦芽)227
五、祛风止痛 化石通淋类229
(一)独活和羌活229
(二)桑寄生和五加皮230
(三)泽泻、车前子和滑石231
(四)肉桂和桂枝232
(五)乳香和没药232
(六)细辛、丁香和茴香233
(七)附子和乌头234

六、活血化瘀 止血止痛类236
(一)赤芍和白芍236
(二)丹皮和丹参237
(三)瓜蒌和薤白238
(四)三棱和莪术240
(五)大蓟和小蓟241
(六)地榆和侧柏叶241

七、平肝安神 强心止痛类242
(一)僵蚕和白芷242
(二)郁金和白矾243
(三)钩藤和桑寄生244
(四)菖蒲和郁金245
(五)钩藤和牛膝246
(六)人参和附子247
(七)黄芪和防风250
(八)山萸肉和牡蛎251
(九)麻黄根和浮小麦252
(十)五味子和五倍子253

八、滋补肝肾类255
(一)菟丝子和桑寄生255
(二)枸杞子和菊花256   (三)杜仲和续断257

九、泻下通便逐水类259
(一)大黄和芒硝259
(二)芫花、甘遂和大戟260
(三)火麻仁和郁李仁261
(四)大黄和肉桂262
(五)橘红和杏仁264
(六)大黄和附子265
(七)苁蓉和黑脂麻266
附录
一、张宗良先生批注在弟子书中的经典用药268
二、张宗良先生脏腑经验用药知识278
三、《马培之内科医案》282
(一)《马培之内科医案》的来龙去脉282
(二)《马培之内科医案》原文整理285
序言285
1.中风286

2.厥逆288

3.郁症291
4.不寐292
5.虚损295
6.吐血301
7.痿躄306
8.痛痹308
9.痰饮310
10.肿胀315
11.关格317
12.积聚319
13.疝气320
14.痢疾321
15.温病322
16.疟疾323
17.泄泻324
18.便血325
19.淋浊327
20.遗精328
21.七窍331
22.调经332
23.胎产334
24.带下336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