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数字社会治理:数字信用和数字规则
作者:唐斯斯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6-01
ISBN:9787121457609
定价:¥8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需要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等方面着手。"数字社会”的研究国内尚不系统。本书拟从"数字信用”与"数字规则”两个全新的维度探究数字社会发展与治理。其中,"数字信用”既是数字社会构建的重要基石也是数字社会治理的"软规则”,"数字规则”更多从法律法规层面思考如何加快构建数字社会发展的"硬约束”,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适用于我国发展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治理体系,给出数字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提升未来我国在全球数字空间的竞争力。
作者简介
唐斯斯,博士,副研究员,国家信息中心学术办主任、科研管理处处长,支撑和配合有关部门参与了国家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大数据、信息化等相关政策研究、文件起草和重大项目推进工作。近年来,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2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十届中青年干部经济论坛三等奖1次,国家信息中心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4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次,国家信息中心中青年干部经济论坛二等奖2次,2020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还曾得到“2015年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资助等;出版专著3部,参编图书多部;发表文章30余篇。张延强,男,博士、高级工程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战略规划处副处长,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首席工程师,区块链服务网络发展联盟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相关领域的政策研究、战略咨询、规划设计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烟台市、吉林市、驻马店市、淄博市、青岛市、潍坊市、沧州市、北京市西城区等3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大数据、数字经济规划等。曾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次,国家信息中心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1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参与编写图书2部;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1章 缘起:“数字化”重塑社会形态 001
1.1 数字社会的进化 002
1.1.1 从狩猎社会到数字社会 002
1.1.2 信息社会的再认识:知识和效率 004
1.1.3 数字社会的再进化:数据和计算 006
1.1.4 数字社会的内涵:基于知识主义和技术主义维度 007
1.2 数字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 009
1.2.1 社会存在数字化 010
1.2.2 社会连接畅通化 011
1.2.3 智能计算泛在化 012
1.2.4 组织结构扁平化 014
1.2.5 权力机制重构化 015
1.2.6 数字风险复杂化 016
1.3 新视角下数字社会构建的基本要素 018
1.3.1 数据要素成为数字社会的新生产要素 020
1.3.2 数字身份成为数字社会的新逻辑起点 025
1.3.3 数字技术成为数字社会的新动力引擎 029
1.3.4 数字信用成为数字社会的新构建基石 034
1.3.5 数字规则成为数字社会的新治理基准 035
?
上篇 数字信用——数字社会构建的新基石与“软规则”
第2章 认知:什么是数字信用? 038
2.1 信任是维系人类文明社会的基因 040
2.1.1 信任理论——数字信用的理论基础 040
2.1.2 人类文明形态发展下的信任关系演变 041
2.1.3 数字信任关系的形成 047
2.1.4 从数字信任到数字信用 055
2.2 数字信用的形成动因 057
2.2.1 根本动因:数字社会形态下传统信任关系失灵与新信任
关系缺位叠加 058
2.2.2 直接动因:数字社会形态下新信任机制构建需求迫切 060
2.3 数字信用的本质内涵 062
2.3.1 数字信用的界定 062
2.3.2 数字信用的主要特性 064
2.4 数字信用的构建逻辑 (以数建信、以数增信、以数治信) 068
2.4.1 数字信用演进过程 068
2.4.2 数字信用构建“三部曲” 072
第3章 基石:基于数字信用的典型应用场景 084
3.1 中国语境下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 085
3.1.1 社会信用体系的内涵与内容构成 085
3.1.2 充分认识社会信用体系的治理属性 086
3.1.3 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088
3.1.4 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089
3.2 数字信用精准描绘信用画像 090
3.2.1 自然人(个人)信用画像 090
3.2.2 市场主体(企业)信用画像 094
3.2.3 政府部门信用画像 096
3.3 数字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099
3.3.1 数字信用是社会化的金融基础设施 099
3.3.2 数字信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102
3.3.3 数字信用经济风险抵御能力增强 104
3.4 数字信用促进数字经济升级 109
3.4.1 以数字信用构建数字交易诚信环境 109
3.4.2 以数字信用加速数据要素交易流通 112
3.4.3 数字信用为数字经济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113
3.5 数字信用赋能城市治理创新 115
3.5.1 以数字信用优化城市公共产品供给 115
3.5.2 以数字信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创新 117
3.5.3 以数字信用提升城市风险防范能力 119
第4章 治理:基于数字信用的社会治理新探索 123
4.1 新型数字信任架构助推社会善治 125
4.1.1 数字信任推动社会治理主体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 125
4.1.2 数字信任推动社会治理理念由刚性管制向柔性服务转变 126
4.1.3 数字信任推动社会治理空间由平面化向网络化转变 127
4.2 数字信用赋予数字资产新范式 128
4.2.1 数字货币的信用传承 129
4.2.2 数字资产的基础设施——区块链 131
4.2.3 数字资产交易的原理 134
4.2.4 数字收藏品的兴起 135
4.3 数字信用增强政府数字化治理效能 137
4.3.1 以数字信用平台提升政府规制能力 137
4.3.2 数字信任提升政府数字治理合法化 138
4.3.3 以数字信用驱动政府业务模式创新 138
4.3.4 以数字信用机制加速政府数字化转型 139
4.4 以数字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 140
4.4.1 基于数字信用的全链条监管 140
4.4.2 基于数字信用的分级分类监管 141
4.4.3 基于数字信用的精准监管 142
4.4.4 基于数字信用的联合监管 144
下篇 数字规则——数字社会治理的新基准与“硬约束”
第5章 变革:数字规则体系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47
5.1 什么是数字规则 148
5.1.1 数字规则的概念 148
5.1.2 数字规则的特征 149
5.1.3 数字规则的形式 150
5.2 新发展需要与旧规则体系的冲突 151
5.2.1 社会数字化与个人利益的冲突 151
5.2.2 数字价值化与社会公正的冲突 153
5.2.3 数据流动化与数字安全的冲突 154
5.3 新规则体系构建需要直面的问题 156
5.3.1 个人信息保护难问题 156
5.3.2 数据交易难问题 158
5.3.3 数字市场失灵问题 158
5.3.4 政务数据共享难 159
5.4 数字规则体系的建构逻辑 160
5.4.1 数字“三权”:数字规则体系构建的基石 162
5.4.2 良好数字生态:数字规则体系构建的目标 165
5.4.3 数字行为规范:数字规则体系构建的内核 169
第6章 探路:全球数字规则体系构建初探 170
6.1 各国围绕数字治理加快建章立制 171
6.1.1 从法律层面加快推进数据开放共享 171
6.1.2 数据流通交易监管尚处于探索阶段 179
6.1.3 致力于构建与本国产业战略相应的数据跨境政策 183
6.1.4 加快重塑数字竞争秩序 189
6.1.5 全球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与执法实践不断丰富 193
6.2 我国数字法律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202
6.2.1 数据保护正当其时 205
6.2.2 数据共享纵深推进 207
6.2.3 数据交易积极探索 209
6.2.4 数据跨境治理逐步推进 214
6.2.5 数字市场竞争同步规制 216
6.3 现有数字规则体系构建中的困境 218
6.3.1 国外:大国数字规则博弈日趋激烈 218
6.3.2 国内:数字规则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221
第7章 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社会治理规则体系 224
7.1 数字安全保护规则 226
7.1.1 基于政府、企业、公民多元主体的“利益平衡”权力体系 226
7.1.2 基于数据生命周期与信息敏感度的安全保护框架体系 229
7.1.3 基于多样化约束手段的全方位数据保护规则体系 234
7.2 数字开放共享规则 242
7.2.1 数字开放共享的权利基础:公共数据权 242
7.2.2 数据开放共享的框架体系:以数据开放全过程和
数据质量管理为主线 244
7.2.3 数据开放规则体系:立法先行、标准保障 249
7.3 数字资产交易规则 254
7.3.1 数据产权的讨论与界定 254
7.3.2 数字交易流通框架 258
7.3.3 数字交易流通规则体系的构建:权属明确、高效融通、
全程可控 264
7.4 数据跨境流动规则 269
7.4.1 构建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四大考量因素 269
7.4.2 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框架体系 272
7.4.3 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构建 276
7.5 数字竞争秩序规则 281
7.5.1 坚持依法科学包容审慎监管原则 281
7.5.2 构建多视角监管框架 285
7.5.3 完善数字市场竞争规则体系 292
1.1 数字社会的进化 002
1.1.1 从狩猎社会到数字社会 002
1.1.2 信息社会的再认识:知识和效率 004
1.1.3 数字社会的再进化:数据和计算 006
1.1.4 数字社会的内涵:基于知识主义和技术主义维度 007
1.2 数字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 009
1.2.1 社会存在数字化 010
1.2.2 社会连接畅通化 011
1.2.3 智能计算泛在化 012
1.2.4 组织结构扁平化 014
1.2.5 权力机制重构化 015
1.2.6 数字风险复杂化 016
1.3 新视角下数字社会构建的基本要素 018
1.3.1 数据要素成为数字社会的新生产要素 020
1.3.2 数字身份成为数字社会的新逻辑起点 025
1.3.3 数字技术成为数字社会的新动力引擎 029
1.3.4 数字信用成为数字社会的新构建基石 034
1.3.5 数字规则成为数字社会的新治理基准 035
?
上篇 数字信用——数字社会构建的新基石与“软规则”
第2章 认知:什么是数字信用? 038
2.1 信任是维系人类文明社会的基因 040
2.1.1 信任理论——数字信用的理论基础 040
2.1.2 人类文明形态发展下的信任关系演变 041
2.1.3 数字信任关系的形成 047
2.1.4 从数字信任到数字信用 055
2.2 数字信用的形成动因 057
2.2.1 根本动因:数字社会形态下传统信任关系失灵与新信任
关系缺位叠加 058
2.2.2 直接动因:数字社会形态下新信任机制构建需求迫切 060
2.3 数字信用的本质内涵 062
2.3.1 数字信用的界定 062
2.3.2 数字信用的主要特性 064
2.4 数字信用的构建逻辑 (以数建信、以数增信、以数治信) 068
2.4.1 数字信用演进过程 068
2.4.2 数字信用构建“三部曲” 072
第3章 基石:基于数字信用的典型应用场景 084
3.1 中国语境下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 085
3.1.1 社会信用体系的内涵与内容构成 085
3.1.2 充分认识社会信用体系的治理属性 086
3.1.3 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088
3.1.4 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089
3.2 数字信用精准描绘信用画像 090
3.2.1 自然人(个人)信用画像 090
3.2.2 市场主体(企业)信用画像 094
3.2.3 政府部门信用画像 096
3.3 数字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099
3.3.1 数字信用是社会化的金融基础设施 099
3.3.2 数字信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102
3.3.3 数字信用经济风险抵御能力增强 104
3.4 数字信用促进数字经济升级 109
3.4.1 以数字信用构建数字交易诚信环境 109
3.4.2 以数字信用加速数据要素交易流通 112
3.4.3 数字信用为数字经济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113
3.5 数字信用赋能城市治理创新 115
3.5.1 以数字信用优化城市公共产品供给 115
3.5.2 以数字信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创新 117
3.5.3 以数字信用提升城市风险防范能力 119
第4章 治理:基于数字信用的社会治理新探索 123
4.1 新型数字信任架构助推社会善治 125
4.1.1 数字信任推动社会治理主体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 125
4.1.2 数字信任推动社会治理理念由刚性管制向柔性服务转变 126
4.1.3 数字信任推动社会治理空间由平面化向网络化转变 127
4.2 数字信用赋予数字资产新范式 128
4.2.1 数字货币的信用传承 129
4.2.2 数字资产的基础设施——区块链 131
4.2.3 数字资产交易的原理 134
4.2.4 数字收藏品的兴起 135
4.3 数字信用增强政府数字化治理效能 137
4.3.1 以数字信用平台提升政府规制能力 137
4.3.2 数字信任提升政府数字治理合法化 138
4.3.3 以数字信用驱动政府业务模式创新 138
4.3.4 以数字信用机制加速政府数字化转型 139
4.4 以数字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 140
4.4.1 基于数字信用的全链条监管 140
4.4.2 基于数字信用的分级分类监管 141
4.4.3 基于数字信用的精准监管 142
4.4.4 基于数字信用的联合监管 144
下篇 数字规则——数字社会治理的新基准与“硬约束”
第5章 变革:数字规则体系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47
5.1 什么是数字规则 148
5.1.1 数字规则的概念 148
5.1.2 数字规则的特征 149
5.1.3 数字规则的形式 150
5.2 新发展需要与旧规则体系的冲突 151
5.2.1 社会数字化与个人利益的冲突 151
5.2.2 数字价值化与社会公正的冲突 153
5.2.3 数据流动化与数字安全的冲突 154
5.3 新规则体系构建需要直面的问题 156
5.3.1 个人信息保护难问题 156
5.3.2 数据交易难问题 158
5.3.3 数字市场失灵问题 158
5.3.4 政务数据共享难 159
5.4 数字规则体系的建构逻辑 160
5.4.1 数字“三权”:数字规则体系构建的基石 162
5.4.2 良好数字生态:数字规则体系构建的目标 165
5.4.3 数字行为规范:数字规则体系构建的内核 169
第6章 探路:全球数字规则体系构建初探 170
6.1 各国围绕数字治理加快建章立制 171
6.1.1 从法律层面加快推进数据开放共享 171
6.1.2 数据流通交易监管尚处于探索阶段 179
6.1.3 致力于构建与本国产业战略相应的数据跨境政策 183
6.1.4 加快重塑数字竞争秩序 189
6.1.5 全球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与执法实践不断丰富 193
6.2 我国数字法律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202
6.2.1 数据保护正当其时 205
6.2.2 数据共享纵深推进 207
6.2.3 数据交易积极探索 209
6.2.4 数据跨境治理逐步推进 214
6.2.5 数字市场竞争同步规制 216
6.3 现有数字规则体系构建中的困境 218
6.3.1 国外:大国数字规则博弈日趋激烈 218
6.3.2 国内:数字规则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221
第7章 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社会治理规则体系 224
7.1 数字安全保护规则 226
7.1.1 基于政府、企业、公民多元主体的“利益平衡”权力体系 226
7.1.2 基于数据生命周期与信息敏感度的安全保护框架体系 229
7.1.3 基于多样化约束手段的全方位数据保护规则体系 234
7.2 数字开放共享规则 242
7.2.1 数字开放共享的权利基础:公共数据权 242
7.2.2 数据开放共享的框架体系:以数据开放全过程和
数据质量管理为主线 244
7.2.3 数据开放规则体系:立法先行、标准保障 249
7.3 数字资产交易规则 254
7.3.1 数据产权的讨论与界定 254
7.3.2 数字交易流通框架 258
7.3.3 数字交易流通规则体系的构建:权属明确、高效融通、
全程可控 264
7.4 数据跨境流动规则 269
7.4.1 构建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四大考量因素 269
7.4.2 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框架体系 272
7.4.3 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构建 276
7.5 数字竞争秩序规则 281
7.5.1 坚持依法科学包容审慎监管原则 281
7.5.2 构建多视角监管框架 285
7.5.3 完善数字市场竞争规则体系 29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