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能源战略(2035)

能源战略(2035)

作者:谢克昌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6-01

ISBN:9787030748836

定价:¥28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能源战略:2035》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能源战略(2035)”的研究成果。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推动我国能源革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此,以中国工程院“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系列重大咨询项目成果为基础,先后出版发行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系列丛书”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能源战略(2035)”是在项目第四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纂完成的,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系统研究煤炭、油气、核能、水资源、电力、氢能、储能等主要能源的供应能力与发展潜力,在分析研究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与主要国家和经济体能源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以能源科技为重点,面向2035年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路、目标、重点、路线图及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国家能源战略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能源战略:2035》是在项目层面对课题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与深化研究,是各课题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作者简介
暂缺《能源战略(2035)》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第一篇 能源战略(2035)综合研究报告第1章 新形势下推进能源革命需求更为迫切 31.1 我国能源发展成绩显著 31.2 新形势下推动能源革命需要把握的重大趋势 9第2章 我国能源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 132.1 可再生能源逐步成为我国电力增量主体,应因地制宜、多元发展 132.2 煤炭仍具有兜底保障作用,应持续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 182.3 油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供给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212.4 核电发展应立足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是重点 232.5 氢能是未来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补充,需加强应用场景和高效低成本技术融合创新 272.6 储能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292.7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初步多情景分析研判 32第3章 面向2035年的能源发展战略 363.1 指导思想 363.2 战略思路 363.3 发展目标 373.4 战略举措 38第4章 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454.1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国家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出台重点行业有序、科学、稳妥的碳达峰指导意见 454.2 加强能力建设,建立适应低碳转型的长效机制和配套能力 464.3 加强机制保障,加快构建能源环境协同联动机制 46 4.4 加大金融和财税支持力度,重点加强先进低碳技术研发布局 47 4.5 加强动能培育,壮大氢能、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47 4.6 加强宣传引导,倡导新型生产生活方式 48 第二篇 中长期能源需求与发展趋势研究 第5章 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发展基本形势 51 5.1 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清洁低碳转型成为大趋势 51 5.2 新冠疫情对全球能源消费的影响 58 5.3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61 5.4 资源禀赋与技术优势差异决定各国能源转型路径不同 65 第6章 我国能源发展现状及能源转型趋势 79 6.1 我国已经形成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 79 6.2 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放缓,增量以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为主 85 第7章 变革性技术对全球能源转型的影响 91 7.1 德尔菲法技术调查及结果分析 91 7.2 影响能源转型的主要变革性技术 94 7.3 智慧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107 第8章 我国中长期能源需求预测 114 8.1 研究方法 115 8.2 中长期能源需求预测结果 120 8.3 小结 134 第9章 技术引领变革下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及对策建议 136 9.1 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思路与目标 136 9.2 战略举措 138 9.3 政策建议 141 第三篇 中国氢能发展战略研究(2035) 第10章 氢能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性 145 10.1 可再生能源和氢能将重塑我国能源禀赋 145 10.2 发达国家氢能发展战略及启示 147 10.3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氢能 150 第11章 氢能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关键问题 155 11.1 氢能发展现状 155 11.2 面临的关键问题 162 第12章 氢能中长期(2021~2035年)发展战略 166 12.1 指导思想 166 12.2 发展目标 166 12.3 发展任务 170 第13章 近期(2021~2025年)发展举措 173 13.1 氢能科技创新领域 173 13.2 政策环境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174 13.3 加速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生态 175 13.4 其他重大领域氢能示范工程建设 177 13.5 氢-碳交易协同体系建设 182 13.6 氢能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182 13.7 加强国际合作 182 13.8 普及社会认知 183 第四篇 中国储能发展战略研究(2035) 第14章 储能的意义与分类 187 14.1 储能的应用场景 187 14.2 电力系统对储能技术的需求 187 14.3 储能分类 190 第15章 储能技术简介 192 15.1 抽水蓄能技术 192 15.2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192 15.3 飞轮储能技术 193 15.4 储热技术 193 15.5 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194 15.6 液流电池储能技术 197 15.7 铅炭电池储能技术 198 15.8 钠硫电池储能技术 199 15.9 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 200 15.10 氢储能技术 201 第16章 我国储能发展现状及问题 203 16.1 已迈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还未整体健康发展 203 16.2 氢储能是大规模储能关键技术,但制氢技术有待提升 204 16.3 电化学储能作用重大,但电池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206 第17章 储能发展战略 210 17.1 发展思路 210 17.2 发展目标 210 17.3 战略举措 213 第18章 展望 215 第五篇 中国核能发展战略研究(2035) 第19章 核能发展趋势预测 219 19.1 国际机构全球发展现状 219 19.2 国际机构全球发展预测 224 19.3 主要国家核能发展战略、创新政策和技术路线 227 19.4 碳中和情景和核能作用 233 第20章 我国核能发展状况及趋势 237 20.1 在役大型商用压水堆安全运营 237第15章 储能技术简介 19215.1 抽水蓄能技术 19215.2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19215.3 飞轮储能技术 19315.4 储热技术 19315.5 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19415.6 液流电池储能技术 19715.7 铅炭电池储能技术 19815.8 钠硫电池储能技术 19915.9 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 20015.10 氢储能技术 201第16章 我国储能发展现状及问题 20316.1 已迈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还未整体健康发展 20316.2 氢储能是大规模储能关键技术,但制氢技术有待提升 20416.3 电化学储能作用重大,但电池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206第17章 储能发展战略 21017.1 发展思路 21017.2 发展目标 21017.3 战略举措 213第18章 展望 215第五篇 中国核能发展战略研究(2035)第19章 核能发展趋势预测 21919.1 国际机构全球发展现状 21919.2 国际机构全球发展预测 22419.3 主要国家核能发展战略、创新政策和技术路线 22719.4 碳中和情景和核能作用 233第20章 我国核能发展状况及趋势 23720.1 在役大型商用压水堆安全运营 23720.2 在建核电机组进展顺利,建成“华龙一号”首堆 23820.3 核能供热取得突破 23920.4 核电科技和产业水平得到提升 24020.5 核能是中国履行减排承诺的可靠选项 241第21章 我国核电发展前景展望 24421.1 我国核电发展规模预测 24521.2 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路线和情景预测 245第22章 实现核能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24722.1 增加铀资源储备,支撑核电可持续发展 24722.2 放射性废物管理及处置能力 24922.3 核能供热将拓展核能利用途径 25122.4 满足中西部能源需求,适时启动内陆核电布局 25222.5 核电机组延寿是保障核能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54第23章 热点堆型探索及核能重大颠覆性技术研究 25723.1 新型压水堆可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 25723.2 小型堆研发将改变核能游戏规则 25823.3 快堆及闭式循环发展 25923.4 聚变堆及混合堆 26223.5 重点关注可能带来颠覆性突破的技术 263第24章 面向2035年中国核能发展战略 26724.1 核能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强力支撑 26724.2 大力推进三代压水堆批量化部署,加快快堆及闭式循环体系商用示范 26724.3 统筹规划,加速突破四代核电关键技术 26824.4 积极探索核能供热、制氢等新方向 26824.5 探索钍铀循环、聚变堆、混合堆等技术的工程应用 268第25章 面向2035年中国核能发展建议 27025.1 做好重塑未来核能发展与资源体系的顶层设计 27025.2 积极整合现有能源科技资源 27025.3 积极探索核能发展的国家政策支持 27125.4 加强核能监管政策与科技创新政策的协调配合 27225.5 加强核电自主创新基础研发平台建设 272第六篇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2035)第26章 2035年前煤炭重要基础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 27726.1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 27726.2 世界煤炭开发利用趋势 27926.3 我国煤炭开发利用的发展现状 28126.4 我国煤炭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 284第27章 我国煤炭开发利用产业及技术发展趋势 28727.1 煤炭开发 28727.2 燃煤发电 29027.3 煤炭转化 29427.4 其他煤炭利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297第28章 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战略 30328.1 战略思路 30328.2 战略判断 30428.3 战略目标 30728.4 战略举措 307第29章 政策建议 31229.1 科学规划,尽快制订“双碳”目标下煤炭相关行业行动方案 31229.2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快部署煤炭清洁高效重大专项 31229.3 完善人才制度政策,加快创新型人才培育 31229.4 科学运用财政支持措施,保障煤炭产业稳步转型 313第七篇 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路径第30章 绪论 317第31章 我国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及开发现状 32031.1 水能 32131.2 风能 32331.3 太阳能 32831.4 生物质能 33131.5 地热能 33531.6 核能 33831.7 海洋能 339第32章 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34232.1 能源清洁低碳未来发展机遇 34232.2 能源清洁低碳转型面临的问题 345第33章 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技术发展趋势 35033.1 水能 35033.2 风能 35133.3 太阳能 35833.4 生物质能 36133.5 地热能 36433.6 海洋能 365第34章 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战略 36734.1 发展思路 36734.2 发展目标 36734.3 发展战略 368第八篇 中国油气发展战略研究(2035)第35章 我国油气供应与消费现状 37735.1 石油与天然气储量现状 37735.2 石油与天然气消费现状 382第36章 我国油气供应与消费趋势 38536.1 中国2035年油气发展战略研究的综合模型 38536.2 石油生产与消费趋势分析 38636.3 天然气生产与消费趋势分析 38836.4 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趋势分析 389第37章 我国油气供应安全面临的挑战 39137.1 剩余油气品质差,增储上产难度大 39137.2 自然递减下油气稳产压力极大 39437.3 外部油气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39537.4 油气勘探开发与应急等政策机制不完善 399第38章 面向2035油气发展战略规划及建议 40238.1 面向2035的油气发展战略路线图 40238.2 面向2035年的油气发展战略 40338.3 油气科技创新推动油气工业高质量发展 40738.4 政策、资金、人才等建议 411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