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
-
地震避险李松阳 著,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 编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也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提升防震减灾能力,必须居安思危。平时要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学习,掌握应急避险方法和一般急救知识,包括应急预案的内容。
-
地震十二讲陈运泰 著我们脚下的大地并不是平静的。有时,地面会突然自动地振动起来,振动持续一会后便渐渐地平静下来,这就是地震。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地震动。如果地震动很强烈,便会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裂,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很多地震,在相当广阔的区域内可同时感觉到,但**烈的地震动只限于某一较小的范围内,并且离这个范围越远,地震动变得越弱,以致在很远的地方就感觉不到了。这是因为在地震动**烈处的地下,发生了急剧的变动,由它产生的地震动以波动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而震撼大地,这种波动称为地震波。所以地震即大地震动,是能量从地球内部某一有限区域内突然释放出来而引起的急剧变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地震波现象。地震的直接影响主要指与地震成因直接有关的宏观现象,如地震成因断层(又称发震断层)的断裂错动、区域性的翘曲、大块地面的倾斜、升降或变形,悬崖、地面裂缝、海岸升降、海岸线改变以及火山喷发等对地形的影响。
-
光学王沛,鲁拥华 著本书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交叉学科基础物理教程之一,是针对非物理专业和对理论物理要求不高的物理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光学所编写的教材。内容包括波动光学、几何光学以及光的量子性导论.全书以光学实验为基础,从光的物理模型出发,对光线的传播、光学成像、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与双折射、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的量子性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和深入的阐释,并介绍了光学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
戴世光学术年谱李惠,袁卫 编《戴世光学术年谱》是一部全面而翔实地记述我国著名的经济统计学家、人口统计学家、首批经济统计学博上生导师戴世光先生学术生涯的编年体著作。本书的编撰兼顾传记性和学术性,以戴先生本人自传材料、言论著述,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留存的大量原始档案为主要依据,充分借鉴、吸收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包括校史校志校报,统计专业研究成果,已经出版的同时代学者的日记、传记、年谱和回忆录,辅以戴先生的子女和其生前的同事、朋友、学生的回忆追述,内容丰富,考据严谨,记录了戴先生的求学轨迹、治学过程、学术贡献及至为人和学养,反映了一代爱国知识分子实事求是、治学报国的高尚情怀。本书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填补了戴先生统计学思想研究的一大空白,也不失为新中国统计教育事业和统计学科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
抗震有话说袁晓铭,曲哲 著,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 编《不怕地震的房子——控制建筑物的地震损伤》:地震看不见也摸不着,能够看见的是地震中惊恐的人群、摇晃的建筑物、开裂的道路、坠落的桥梁,甚至是山崩地陷。地震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自然现象,但真正造成灾害的却不足地震,而是存地震中倒塌的房屋、坠落的重物、塌陷的道路、毁坏的桥梁……它们大多不属于自然环境,而属于人丁环境。人们既然可以创造它们,当然也可以控制它们。整备人工环境,是减轻地震灾害的至关重要一环。自19世纪末以来,地震工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所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宽,从传统的结构工程、工程地震,到越来越多社会科学的加入,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已经必不可少。所有这些进步都有一个内在的动力,那就是地震工程的初衷——减少地震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一栋栋建筑物就像是人工环境的一个个细胞,支撑着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越来越凶狠的隐形杀手——地震液化灾害》:目前防御液化灾害非常主要的手段,是震前对工程场地液化可能性进行预测,然后采用加固地基的方式防御液化灾害,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是预测工程场地液化可能性,即进行场地的液化判别。这方面我国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判别方法为代表,其要点是先进行场地液化判别和液化指数计算,再根据建筑物抗震设计类别,对可液化地基采取不同加固措施。但是,它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仅适应当时的抗震设计理念与工程建设水平,技术体系上需要更新和完善。以减轻灾害风险为目标,并在理念上由管理走向治理,是今后自然灾害防御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场地液化震害防御科技发展也必然走向场地液化震害风险治理的道路。与建筑物抗震问题相比,土壤液化问题面对的不是经过我们自己选择、研究分析和设计的产品,而是天然的、性质复杂的岩土,因此问题更加复杂,研究工作难度更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越来越凶狠的地震液化灾害,只要不断研究和探索,必将逐步减轻地震液化灾害,最终实现地震液化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非自然灾害的目标。
-
地震预警李山有,刘博,宋晋东 著科普工作的目标是不断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本着“普及基础上提高,提高指导下普及”的原则精神,聚焦于地震科学基础知识与避险技能的普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推进地上建结实、地下搞清楚、公众更明白。积极渗透和宣传科学思辨的思想方法,传承科学精神,传递有温度的科学。
-
超快锁模光纤激光技术王天枢,马万卓 著《超快锁模光纤激光技术》介绍了超快锁模光纤激光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的成果。《超快锁模光纤激光技术》共7章,主要涵盖了近年来超快锁模光纤激光技术大部分研究方向的新实验、新现象及新应用,包括采用非线性偏振旋转效应的超快光纤激光器、光纤干涉仪结构的超快光纤激光器、利用二维纳米材料等真实可饱和吸收体锁模的光纤激光器、主动锁模超快光纤激光器,以及超快光纤激光器应用。《超快锁模光纤激光技术》重点突出前沿性,很多内容是作者及其课题组*新的研究成果,是对超快锁模光纤激光技术的深入探索。
-
大学物理实验张海鹍,邵明辉,崔晓军 著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结合作者所在学校的教学经验编写的实验教材。全书包含32个实验,涉及力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方面的实验内容。本书的编写以实验专题为主线,改变了过去“分层次”的实验项目划分体系,并借助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实现了教材的立体化。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类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也可供科技工作者参考。
-
构造应力场安欧 著地壳力学分地壳运动学和地壳动力学两部分构造应力场是地壳动力学中的主体部分,全书共分七章,系统地总结了构造应力场的性质作用,测定分布变化成因和应用,本书可供地质地震水电铁道交通也即煤炭石油地球物理和工程力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勘测设计预报人员和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及高年级学生参考。
-
InSAR地壳形变观测与发震断层特征单新建 等 著《InSAR地壳形变观测与发震断层特征》以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在地震和地壳形变领域的应用研究为主线,针对地震活动和断裂带运动变形的特点,阐述了InSAR和GPS的基本原理、理论模型及数据处理中的误差改正方法;从地震周期形变的震间-同震-震后不同阶段入手,分析断层带在地震孕育、发生和震后调整不同阶段的形变场时空演化特征,从断层模型建模、形变场模拟和运动学参数反演等各环节,来分析断层的闭锁耦合状态、应力应变积累及强震危险程度。《InSAR地壳形变观测与发震断层特征》总体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案例两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