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遇见:毛泽东预见的历史验证

遇见:毛泽东预见的历史验证

作者:杨冬权 著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01

ISBN:9787547618950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按时间顺序,梳理出1910—1976年间毛泽东曾经作出、后来又被证实了的准确预见五百多个。这些预见,主要从《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外交文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毛泽东年谱》等著作中选出,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每条预见,都先列出预见的内容,再列出预见后发生的历史事实,让读者对照着了解毛泽东先前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样被证实的。通过这些预见,读者可以深刻理解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为什么会成功,可以体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难、革命和建设成果的辉煌,认识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是怎样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步一步走向更大成功的。本书为了解毛泽东、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新中国,提供了又一批新的史实,开创了又一个新的视角。本书语言流畅,故事性、可读性都很强。阅读本书可以受到爱党、爱国的教育,可以激发读者在新时代取得成功的愿望。
作者简介
  杨冬权,研究员,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著名党史研究专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出版有《毛泽东在1949年》《五星出东方:新中国的70年》《抗战史上的今天》《中央档案馆藏美军观察组档案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档案(上下册)》等著作,联合主编并出版有《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及《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文件集》丛书等。主要作品《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获2001年“五个一工程”奖,《新四军》获2002年“五个一工程”奖,《开天辟地九十年》获2012年中国出版政府奖。
目录
目 录
前言
预见1  1910年秋,预见中国也要出拿破仑、华盛顿、卢梭那样的人 /1
预见2  1911年春,预见孙中山当中国新政府的总统 /2
预见3  1915年5月,预见为“二十一条”“报仇”的将是“学子”/3
预见4、5  1915年6月25日,预见(1)未来中国将艰难百倍于过去;(2)未来中国将有奇杰之士来救国济民 /5
预见6—9  1916年7月25日,预见(1)日俄条约“今所明布者犹轻,其重且要者,密之不令人见也”;(2)“日本无论何人执政,其对我政策不易”;(3)“日人诚我国劲敌”;(4)“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6
预见10、11  1916年7月25日,预见(1)美国将在太平洋与日本作战;(2)中国将与美国联合抗日并制服日本 /10
预见12  1917年11月中旬,预见湖南溃军疲惫胆虚,不致开枪抵抗 /12
预见13、14  1919年7月14日,预见(1)革命和解放的潮流不可阻挡;(2)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官僚、资本家、军阀都不要怕 /13
预见15  1919年7月21日,预见10年20年后,法国人会有一番大大的沉痛 /14
预见16、17  1919年7月28日,预见(1)山东要危险;(2)日本和德国还要结合 /16
预见18  1919年8月4日,预见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 /18
预见19、20  1920年9月6日,预见(1)中国军阀割据的无政府状态还要延长七八年;(2)军阀割据后将变成人民的自治,如此10年20年后,中国将有彻底的总革命 /19
预见21  1920年9月26日,预见非由民众发起的湖南自治是不能长久的 /22
预见22  1920年9月27日,预见今后的政治法律将由工人农民来定 /22
预见23  1920年11月25日,预见政治改良绝无希望,唯有另辟道路才行 /23
预见24  1920年11月25日,预见没有主义造不成有势力的新空气 /25
预见25  1920年12月1日,预见用和平方法去达共产目的是不行的 /25
预见26  1921年1月初,预见改造中国,用工农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 /26
预见27  1922年10月初,预见长沙泥木工人的罢工时机已成熟 /27
预见28—33  1923年4月10日,预见(1)中国统一最近不能实现;(2)奉系、皖系军阀和国民党的合作不能长久;(3)非革命的民主派稍后会与革命的国民党合作;(4)中国政治的结局是民主派战胜军阀派;(5)目前及最近中国仍是军阀的天下;(6)军阀混战时代是革命的生母 /28
预见34  1923年7月11日,预见只有全国所有受压迫的国民建立联合战线,革命才可以成功 /31
预见35  1925年11月25日,预见少年中国学会此时无存在之必要 /32
预见36  1925年12月1日,预见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 /32
预见37  1925年12月4日,预见国民党若不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革命将不能成功 /33
预见38  1925年12月13日,预见现在的中国,除了革命决无路走 /34
预见39  1926年3月18日,预见我们不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敌人便给我们以致命的打击 /35
预见40  1926年6月,预见中国革命是农民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革命党的中心问题 /36
预见41、42  1927年1月,预见(1)革命彻底胜利,还得三四十年;(2)革命不成功,我不回韶山来 /37
预见43  1927年2月,预见妇女是一个伟大的力量 /38
预见44  1927年3月26日,预见封建势力正秣马厉兵,准备放肆残杀工农 /39
预见45  1927年8月7日,预见中国共产党只有拿起枪杆子才能取得政权 /40
预见46  1928年7月中旬,预见红军去赣南会受损失 /41
预见47—50  1928年10月5日,预见(1)蒋桂战争在酝酿中;(2)蒋桂冯阎四派新军阀正在激烈斗争中;(3)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战争是继续不断的,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且日益发展是无疑的;(4)我党如不适当解决经济问题,工农割据将遇到很大困难/42
预见51  1929年3月20日,预见在赣南、闽西可以创建根据地,并勾画出根据地的蓝图/46
预见52  1929年4月,预见群众一定是归向我们的,将来什么党派都不能和共产党争群众 /47
预见53  1929年12月,预见红军若不彻底纠正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中国革命任务必然担负不起来 /48
预见54—56  1930年1月5日,预见(1)建立根据地、深入土地革命的路线是正确的;(2)中国革命高潮会比西欧来得快;(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发展会很快 /50
预见57  1930年5月,预见主观主义是一定要坏事的 /52
预见58  1930年10月17日,预见军阀混战不会继续到底,反动阶级必联合进攻革命 /53
预见59  1931年4月中旬,预见分兵不能退敌,在根据地内能打破敌人“围剿”/54
预见60  1931年6月30日,预见敌军定会很迅速地向我们进攻 /55
预见61  1931年秋,预见战争会越打越大,因而要建军校培养建军人才 /55
预见62  1932年1月上旬,预见打赣州很可能久攻不克 /56
预见63  1932年3月30日,预见漳州难守易攻,可直下漳州 /57
预见64  1934年1月24日,预见公有经济将成为经济的巨大力量 /57
预见65  1934年1月27日,预见要想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关心群众生活;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 /58
预见66  1935年9月上旬,预见左路军向南行动将极端不利 /59
预见67  1935年9月12日,预见张国焘将来可能发展到叛变革命 /60
预见68  1935年11月19日,预见敌军明日有到直罗镇的可能,我军应准备后日作战 /61
预见69—73  1935年11月30日,预见(1)日本将要进攻苏联西伯利亚;(2)世界将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3)日本进攻中国是必然且是不远的;(4)国民党军阀将进攻北方红军与全国红军;(5)中国共产党能在北方七八个省内和南方若干个省内,把抗日战争掀起到最高程度 /62
预见74—79  1935年12月27日,预见(1)日本要向中国本部前进;(2)日本要独占中国;(3)民族危机严重时,国民党营垒要破裂;(4)中国革命战争是持久战;(5)只有统一才能打垮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6)共产党将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台柱子 /65
预见80  1936年1月,预见抗日非有广大联合战线不为功 /69
预见81  1936年2月24日,预见阎锡山军对我攻击尚须10天左右 /70
预见82  1936年3月23日,预见在联俄问题上,要相信自己 /70
预见83  1936年3月25日,预见华北是全面对日作战的战场,华中是后方 /71
预见84  1936年4月28日,预见再次进入山西作战的机会是有的 /72
预见85—96  1936年7月,预见(1)日本也是美、英、法、苏等国人民的敌人;(2)能够出现反法西斯世界联盟;(3)中国独立后外国人在中国的合法贸易利益将比过去有更多机会;(4)中国人民一旦解放,就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世界文化水平;(5)英国如继续乞求日本的合作,将对英国毫无好处;(6)日本将成为德国和意大利的盟国;(7)中国将在抗日战场上全力以赴,最后胜利属于中国;(8)日本要进攻中国的扬子江下游和南方各港口;要占领菲律宾、暹罗、越南、马来半岛和荷属东印度;要独占西南太平洋;(9)日本无法封锁中国西北、西南和西部,中国不会战败;(10)苏联和英、美将无法在中、日间继续保持中立;(11)中国农民组织起来后,会使日军疲于奔命;(12)在战争中,中国能俘虏许多日本兵,夺取许多武器弹药,并能让日本士兵反战/73
预见97、98  1936年8月9日,预见(1)蒋介石在解决西南后,将进攻西北;(2)蒋介石会暗害张学良,劝他不要去南京 /83
预见99、100  1936年8月13日,预见(1)杨虎城可能参加抗日战线;(2)蒋介石将据西南而保其半壁山河 /84
预见101  1936年8月13日,预见西安事变这一“救西北救华北救中国之伟大事业”/85
预见102—105  1936 年 8 月  14 日,预 见 (1)全 国 抗 战 的 发 动 人——宋 哲 元;(2)发 生 地点——29军驻地范围;(3)战争的规模——“大规模之抗日战争”;(4)发动后的两大影响 /86
预见106—110  1936年8月 25日,预见(1)日本灭亡 中 国 的 计 划 除 被 击 破 外 不 会 改 变;(2)日本不会止步于冀察;(3)日本也不会止步于黄河以北;(4)抗战决不可免;(5)中华民族终有一天会在地球的东方站起来 /89
预见111  1936年8月30日,预见蒋介石两个月左右出兵西北,撤换张学良 /92
预见112  1936年9月,预见能逼蒋走到抗日 /92
预见113  1936年10月8日,预见蒋介石有可能与中共妥协,但仍会以重兵压境,企图迫我就范 /93
预见114  1936年10月26日,预见“红军未灭,日寇已来”/94
预见115  1936年11月20日,预见敌军不得不向山城堡,我可集全力作战 /94
预见116—119  1937年3月1日,预见(1)九国公约不能阻止日本向中国作战;(2)中、英、美、法、苏建立太平洋联合阵线;(3)日本对中国战争的结果将是日本的崩溃;(4)国民党和共产党一致抗日的前途是存在的 /95
预见120  1937年5月8日,预见中日大战在我们面前 /98
预见121—123  1937年5月15日,预见(1)英国不会永远对日妥协;(2)中国抗日不能过于信赖英国;(3)英国人民不见得对英国的对日妥协政策表同情 /98
预见124  1937年7月23日,预见妥协退让将使平、津和华北尽丧于敌手 /100
预见125、126  1937年9月17日,预见日军(1)将夺取太原;(2)将夺取黄河以北 /101
预见127、128  1937年9月21日,预见(1)阎锡山军队的决战必难持久;(2)太原与华北危如累卵 /102
预见129—134  1937年9月29日,预见(1)河北局面已经完结;(2)山东将不战而失;(3)上海战事将发生变化;(4)国民党必将迁都;(5)苏联将给中国以实力援助;(6)山西将造成数百万人的游击战争 /103
预见135  1937年10月6日,预见日军占领石家庄后将向西面进攻,中国军队须在龙泉关、娘子关集结重兵坚守 /105
预见136  1937年10月25日,预见日军将在山西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106
预见137  1937年11月12日,预见在华北,游击战争将进入主要地位 /106
预见138  1938年2月28日,预见将来抗日战争的形势是内线、外线作战互相交错 /107
预见139、140  1938年3月3日,预见(1)武汉失守;(2)国民党走向继续抗战 /107
预见141、142  1938年3月12日,预见(1)日军还要进攻西安、郑州、武汉、南昌、福州、长沙与广州;(2)日军不可能占领全中国 /108
预见143  1938年3月23日,预见日军进攻在攻占武汉、广州等地后要告一段落 /109
预见144  1938年5月5日,预见英国不会为德国侵略捷克而同德国打仗 /110
预见145、146  1938年5月20日,预见(1)河南和武汉危急;(2)我军将南进豫、皖、苏、鲁四省活动 /111
预见147  1938年5月26日,预见日军将以进攻武汉为中心 /112
预见148—166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预见(1)中国抗日战争的规模;(2)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3)日本的国际反对力量将超过援助力量;(4)中国国际援助将要到来;(5)日本将劝中国投降但中国不会降;(6)中国三方面力量的抗日态度;(7)中日战争将改造中日两国;(8)日军很难完全占领粤汉铁路和西兰公路;(9)日军进攻到达终点后将转入保守占领地;(10)在相持阶段,游击战将是主要作战形式;(11)敌人占领地将分为三种地区;(12)(13)相持阶段,敌后将出现经济困难;敌占区将出现统一的汉奸政府;(14)日本威胁南洋和西伯利亚将发生新的战争;(15)日军将厌战与反战;(16)战争的犬牙交错形态;(17)希特勒将同各国打世界大战;(18)日本对西伯利亚最终将取守势;(19)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113
预见167—169  1938年5月,预见(1)会有一天日军要处于完全的被动地位;(2)建立太平洋反日阵线是有前途的;(3)日军将必然进攻敌占区的游击战争根据地 /121
预见170  1938年8月17日,预见法币要跌价并逐渐在华北根据地灭迹 /122
预见171、172  1938年9月24日,预见(1)抗日战争将进入相持阶段;(2)统一战线将出现磨擦与反磨擦 /123
预见173—174  1938年11月,预见(1)国民党不会同日本讲和;(2)磨擦是局部现象并可改变 /125
预见175、176  1938年12月8日,预见(1)我们将没钱、没饭吃;(2)我们能通过生产自行解决生活问题 /125
预见177  1939年1月20日,预见世界大战已经迫近,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 /126
预见178—183  1939年1月28日,预见(1)日军还会进攻西安、兰州、长沙、南昌、梧州、衡州等地;(2)日本要打南洋,打缅甸、安南、印度;(3)国民党五中全会对抗日结果不会坏;(4)日本的朋友只有希特勒和墨索里尼;(5)英美不会大帮助中国;(6)世界要打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 /127
预见184  1939年3月8日,预见十年后全国人民都能得到解放 /130
预见185  1939年4月8日,预见日本还要继续进攻 /131
预见186  1939年4月12日,预见华北根据地将缩小 /131
预见187—190  1939年6月10日,预见(1)不可能只用英美压力而恢复卢沟桥以前状态;(2)英、法、苏协定有成立可能;(3)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将有三种政府;(4)华北局面有变到极严重的可能 /132
预见191—195  1939年9月1日,预见(1)英、法和德、意两大集团将直接冲突;(2)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由全面性战争代之以片面性战争;(3)美国和中美洲、南美洲国家暂时还不至于转入战争;(4)美国将来会出来争取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地位;(5)日本目前和英国妥协的趋势甚大 /135
预见196—198  1939年9月14日,预见(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持久的战争,规模将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得多;(2)苏联将在战争中起伟大作用;(3)一个自由独立的新中国将会出现 /138
预见199  1939年11月中旬,预见国民党还没有下最后决心坚决反共 /139
预见200  1939年12月,预见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140
预见201、202  1940年6月26日,预见(1)法国投降与英国失败将促进德、意扩大战争,日本加紧进攻中国与侵略南洋,美国走上战争轨道;(2)中国抗战必然还是拖的局面 /141
预见203  1940年7月5日,预见抗战的第四周年将是最困难的一年 /143
预见204  1940年7月13日,预见两个帝国主义阵线的主要斗争,已从陆地转移到海洋上,尚未决战 /144
预见205—206  1940年8月16日,预见(1)这一年多是国际国内的大的转变关头;(2)中国处在大事变的前夜 /144
预见207  1940年10月21日,预见小风波将转为大风波,中国将出现最黑暗的局面 /146
预见208  1940年10月25日,预见再支持一年,世界形势就大变了 /147
预见209—211  1940年12月26日,预见(1)国民党不会对新四军宽展期限、发给饷弹;(2)新四军北移中会有不利,但若有决心,骨干仍可保存;(3)若动摇犹豫,新四军是很危险的 /147
预见212、213  1941年2月14日,(1)预见蒋介石不会对敌反攻;(2)日本向蒋进攻的可能甚大,蒋会被迫应战 /149
预见214  1941年2月25日,预见国共更大破裂可被制止 /150
预见215  1941年3月18日,预见皖南事变表现了国民党地位的降低和共产党地位的提高 /151
预见216  1941年4月20,预见英国对苏邦交即将好转,美国也将跟着走,国内各派也将对苏献媚 /152
预见217  1941年5月14日,预见我党在抗战中将日益占据领导地位 /153
预见218  1941年5月26日,预见最近日军的进攻,没有准备进攻洛阳与西安 /154
预见219—221  1941年6月7日,预见(1)美国参战;(2)中国继续国共合作并继续磨擦;(3)中国抗战还要继续四年 /154
预见222  1941年7月6日,预见日本不是攻苏而是牵制英、美 /156
预见223  1941年7月7日,预见目前全世界法西斯阵线与反法西斯阵线的决斗已经开始 /156
预见224、225  1941年7月18日,预见(1)蒋介石绝不会同日本拼;(2)美德、美日冲突均不可免 /157
预见226  1941年8月18日,预见罗丘宣言证明美国决心参战 /159
预见227  1941年8月30日,预见太平洋局面还是拖 /159
预见228—233  1941年10月20日,预见(1)对时局悲观没有依据;(2)德国对莫斯科的进攻已到最高点,苏联还能坚持;(3)东条内阁是直接准备战争的军人内阁;(4)日本南下可能性较大;(5)无论日本南进北进,对华侵略决不放松;(6)德国情况并不怎么好,美、英、苏、中的合作必能战胜法西斯 /160
预见234—239  1941年12月8日,预见(1)日美战争爆发后,华北、华中日军的“扫荡”将减弱;(2)国民党对边区即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将减少;(3)欧洲可能建立第二条战线;(4)将来战争欧洲比东方短;(5)日美战争最初对日有利,美、英要在二三年后才能同日决战;(6)英、美可能先打败德国,再打败日本 /163
预见240、241  1941年12月12日,预见(1)太平洋战争半年内英、美均非日本之敌;(2)英、美总方针是对日守,对德攻 /166
预见242—244  1941年12月28日,预见(1)太平洋战争是长期战争;(2)日寇将在南太平洋愈陷愈深;(3)将来日军还可能从中国抽兵去太平洋战场 /168
预见245、246  1942年2月20日,预见(1)德、意、日轴心国将失败在分散与消耗中;(2)滇缅路将中断 /169
预见247  1942年4月13日,预见国民党可能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 /170
预见248  1942年5月28日,预见英、美对开辟第二条战线并不热心,但总要开辟 /171
预见249  1942年6月26日,预见国共关系还是拖的局面,但国共好转和民主共和国还有前途 /171
预见250  1942年7月6日,预见浙江战局不久将告一段落 /172
预见251  1942年7月9日,预见山东可能成为战略转移的枢纽 /172
预见252  1942年7月30日,预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可能支配世界,法西斯国家都要依赖它 /173
预见253—255  1942年10月12日,预见(1)斯大林格勒一战,是希特勒灭亡的决定点;(2)第二条战线的开辟将无可拖延;(3)日本将向它的墓门跨进 /174
预见256—259  1942年10月16日,预见(1)希特勒的精锐已耗完;(2)意大利有倒戈危险;(3)日本还可组织一个进攻;(4)德国、日本都已丧失主动地位 /175
预见260  1942年12月,预见国民党将永远看不到陕甘宁边区和各根据地塌台的日子/177
预见261  1943年3月16日,预见中国抗战还要坚持两年半 /177
预见262  1943年5月26日,预见共产国际解散后,中国也许会有人议论解散共产党,但大多数正义人士不会附和 /178
预见263—266  1943年6月16日,预见(1)苏联可能在今年冬季把德军打出去;(2)日本的崩溃是必然的;(3)国民党好转的可能很少;(4)国民党没力量向我们大举进攻/179
预见267—270  1943年7月2日,预见(1)苏、英、美战胜德、意法西斯的决战,将在今后一年中展开起来;(2)决战的实现,将不但是德、意同时也是日本的失败;(3)德、意、日法西斯都只剩下无条件投降一条死路了;(4)意大利内部正在生长着一种要求退出战争的力量 /181
预见271  1943年7月6日,预见国民党“突然查抄”重庆新华日报馆 /183
预见272、273  1943年10月5日,预见(1)罗斯福、丘吉尔正在等待希特勒摇摇欲坠时打进法国去;(2)国民党希望盟军“先亚后欧”或“欧亚平分”从此送入历史博物馆/183
预见274  1943年12月16日,预见1944年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184
预见275  1944年3月27日,预见日军有打通平汉路模样 /185
预见276  1944年4 月 5 日,预 见 日 军 将 打 通 平 汉 路 甚 至 粤 汉 路,日 蒋 冲 突 今 年 必 更 剧烈 /185
预见277  1944年4月12日,预见全国抗战以来五年半国共的表现,将决定今后中国的命运 /186
预见278  1944年6月12日,预见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将影响太平洋战场及中国战场/187
预见279  1944年10月7日,预见今后主要发展南方,同时要注意东北,还要准备苏联打日本 /187
预见280  1944年12月15日,预见打倒希特勒明年就可以实现 /188
预见281  1945年2月3日,预见苏联参与东方事件可能性增长 /188
预见282  1945年4月3日,预见七大已处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前夜 /189
预见283、284  1945年4月24日,预见(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西斯残余势力一定还要捣乱;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压迫其他民族的势力仍要压迫各国人民和各殖民地半殖民地;(2)苏联将参加太平洋问题的最后解决 /189
预见285—291  1945年5月31日,预见(1)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今天不存在;(2)旧金山会议总会要搞成联合国宪章;(3)中国可能变成美国的半殖民地;(4)美国终将会承认中国共产党;(5)共产党会有工业,有大城市,有经济,有正规化军队;(6)我们将来要有几百万军队,能否胜利,就看能否团结农民;(7)东北可能在我们领导下,成为我们胜利的基础 /192
预见292、293  1945年6月17日,预见(1)反动派一定要同我们打内战;(2)我们一定会胜利 /196……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