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生命美学
作者:潘知常 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2-01
ISBN:9787559460677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该著初版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第一个崛起的美学学派——生命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著名美学家、国内“生命美学”学派的领军人物潘知常教授在“而立之年”完成的美学佳作。该著“从0到1”,在中国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生命美学”。目前,“生命美学”已经成为一个学派的正式名称,网上搜索也已3280万条。生命美学的“实践的人道主义”“自然界生成为人”“爱者优生”“我审美故我在”“审美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必然与必需”等基本思路,生命美学所力主的美学的奥秘在人——人的奥秘在生命——生命的奥秘在“生成为人”——“生成为人”的奥秘在“生成为”审美的人,以及生命美学的三个核心范畴——“生命视界”“情感为本”“境界取向”,也都是在该著中业已悉数隆重推出。
作者简介
潘知常著名美学家、著名红学家、著名战略咨询与策划专家。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美学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长期在澳门任教,陆续担任澳门电影电视传媒大学筹备委员会专职委员、执行主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创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特聘教授、博导。担任民盟中央委员、全国青联中央委员、中国华夏文化促进会顾问、澳门国际电影节秘书长、澳门国际电视节秘书长、中国首届国际微电影节秘书长、澳门比较文化与美学学会会长等。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任教授。今日头条频道根据六.五亿电脑用户调查“全国关注度最高的红学家”,排名第四,在喜马拉雅讲授《红楼梦》,播放量逾九百万;作为“企业顾问、政府高参、媒体军师”,2007年提出“塔西佗陷阱”,2014年被最高领导在正式讲话中引用,目前网上搜索为290万条,成为被公认的政治学、传播学定律;1985年首倡生命美学新学说,在美学界影响广泛。并曾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十八项奖励。
目录
代前言 美学何处去
绪论一 生命活动:美学的现代视界
绪论二 从实践美学到生命美学
第一章 因生命,而审美
第一节 审美活动:享受着人的本质
第二节 理想生命的理想实现
第三节 最高需要的理想实现
第四节 自由个性的理想实现
第二章 关于审美活动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起点:自我审判
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内涵:生命的超越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标准:终极关怀
第三章 生命的反诘
第一节 美丑之间
第二节 丑:生命的清道夫
第三节 荒诞:丑对美的调侃
第四节 悲剧:丑对美的践踏
第五节 崇高:美对丑的征服
第六节 喜剧:美对丑的嘲笑
第四章 “美是难的”
第一节 审美活动:对于自身价值的体验
第二节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第三节 美是自由的境界
第五章 审美活动的方式
第一节 审美体验
第二节 在时间中征服时间
第三节 回忆:生命的反刍
第四节 想象:“阿米达的魔杖”
第五节 感性存在的历史生成
第六章 因审美,而生命
第一节 人类为什么需要审美活动
第二节 审美活动:生成着人的本质
第三节 无神的世界与审美救赎
附录一 通向生命的门——生命美学三十年
附录二 生命美学:“我将归来开放”——重返80年代美学现场
附录三 生命美学:“归来依旧少年”——美学序幕的结束
绪论一 生命活动:美学的现代视界
绪论二 从实践美学到生命美学
第一章 因生命,而审美
第一节 审美活动:享受着人的本质
第二节 理想生命的理想实现
第三节 最高需要的理想实现
第四节 自由个性的理想实现
第二章 关于审美活动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起点:自我审判
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内涵:生命的超越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标准:终极关怀
第三章 生命的反诘
第一节 美丑之间
第二节 丑:生命的清道夫
第三节 荒诞:丑对美的调侃
第四节 悲剧:丑对美的践踏
第五节 崇高:美对丑的征服
第六节 喜剧:美对丑的嘲笑
第四章 “美是难的”
第一节 审美活动:对于自身价值的体验
第二节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第三节 美是自由的境界
第五章 审美活动的方式
第一节 审美体验
第二节 在时间中征服时间
第三节 回忆:生命的反刍
第四节 想象:“阿米达的魔杖”
第五节 感性存在的历史生成
第六章 因审美,而生命
第一节 人类为什么需要审美活动
第二节 审美活动:生成着人的本质
第三节 无神的世界与审美救赎
附录一 通向生命的门——生命美学三十年
附录二 生命美学:“我将归来开放”——重返80年代美学现场
附录三 生命美学:“归来依旧少年”——美学序幕的结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