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生态学范式融合:承载力、安全、阈值、弹性
作者:何萍 等著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0-01
ISBN:9787511147820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的目的是将理论范式进行焕新和融合,将研究方法进行集成、应用。全书分为理论篇、方法篇和案例篇。理论篇从生态安全、生态承载力、生态弹性概念的发展和内涵演变进程入手,梳理关键理论和研究主题,提出以生态阈值和生态弹性焕新(而非替代)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安全的定量评估预警。方法篇对生态承载力研究的传统方法进行了简单归纳,从历史案例出发,构建中国生态阈值与稳态转换案例数据库,归纳我国不同生态系统的生态阈值;集成国内外生态阈值、生态弹性、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建立以生态阈值为核心的生态弹性、生态承载力评估和生态安全预警方法。案例篇选择扎龙湿地火灾、白洋淀藻型化、深圳城市化以及呼伦贝尔草原退化4个典型案例,分别代表自然保护地和农产品主产区、自然保护地、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运用生态阈值—生态弹性范式和技术流程开展生态安全评估研究。
作者简介
暂缺《生态学范式融合:承载力、安全、阈值、弹性》作者简介
目录
理论篇
第1章 生态安全与生态承载力基础理论
1.1 生态安全的基础理论
1.2 生态承载力理论
1.3 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的关系
1.4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生态安全评估总体思路和基本方法
第2章 生态弹性:生态安全研究新范式
2.1 生态弹性范式
2.2 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弹性范式比较
2.3 生态安全与生态弹性范式
方法篇
第3章 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及演进
3.1 传统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
3.2 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及演进
3.3 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及演进
第4章 生态阈值研究方法
4.1 国内外生态阈值与稳态转换相关数据库
4.2 生态阈值研究方法
第5章 生态弹性度量与预警方法
5.1 指标法
5.2 模型法
5.3 其他方法
5.4 弹性度量方法评述
5.5 弹性变化的预警信号
5.6 应用
第6章 生态弹性评估框架流程
6.1 总体框架
6.2 系统描述
6.3 系统动力学分析
6.4 相互作用分析
6.5 系统适应性管理
6.6 基于评估的管理行动
第7章 生态安全诊断与预警方法
7.1 区域生态安全诊断预警框架
7.2 压力—响应过程线构建
7.3 基于承载力的生态安全预测
7.4 基于承载力的生态安全预警方法
第8章 生态承载力提升路径与提升效应评价
8.1 典型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及压力
8.2 生态承载力提升路径
8.3 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调控和提升效应评价
案例篇
第9章 基于生态阈值的生态弹性评估案例
9.1 自然保护地和农产品主产区:扎龙湿地流域
9.2 自然保护地:白洋淀浅水湖泊生态系统
9.3 城市化地区:深圳市土地资源
9.4 重点生态功能区: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
第10章 结论、应用前景与建议
10.1 主要结论
10.2 应用前景
10.3 建议
参考文献
第1章 生态安全与生态承载力基础理论
1.1 生态安全的基础理论
1.2 生态承载力理论
1.3 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的关系
1.4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生态安全评估总体思路和基本方法
第2章 生态弹性:生态安全研究新范式
2.1 生态弹性范式
2.2 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弹性范式比较
2.3 生态安全与生态弹性范式
方法篇
第3章 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及演进
3.1 传统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
3.2 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及演进
3.3 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及演进
第4章 生态阈值研究方法
4.1 国内外生态阈值与稳态转换相关数据库
4.2 生态阈值研究方法
第5章 生态弹性度量与预警方法
5.1 指标法
5.2 模型法
5.3 其他方法
5.4 弹性度量方法评述
5.5 弹性变化的预警信号
5.6 应用
第6章 生态弹性评估框架流程
6.1 总体框架
6.2 系统描述
6.3 系统动力学分析
6.4 相互作用分析
6.5 系统适应性管理
6.6 基于评估的管理行动
第7章 生态安全诊断与预警方法
7.1 区域生态安全诊断预警框架
7.2 压力—响应过程线构建
7.3 基于承载力的生态安全预测
7.4 基于承载力的生态安全预警方法
第8章 生态承载力提升路径与提升效应评价
8.1 典型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及压力
8.2 生态承载力提升路径
8.3 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调控和提升效应评价
案例篇
第9章 基于生态阈值的生态弹性评估案例
9.1 自然保护地和农产品主产区:扎龙湿地流域
9.2 自然保护地:白洋淀浅水湖泊生态系统
9.3 城市化地区:深圳市土地资源
9.4 重点生态功能区: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
第10章 结论、应用前景与建议
10.1 主要结论
10.2 应用前景
10.3 建议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