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司徒铃针灸传薪集
作者:符文彬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9-01
ISBN:9787117334136
定价:¥7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公开发布司徒老逝世前遗留的珍藏经典医案及临证手稿,并由其入室亲传弟子符文彬系统总结整理,且首次系统整理总结了其代表性传承弟子的跟师记录及总结,对了解岭南针灸流派,挖掘岭南针灸文化及特色学术理论对有重大意义,且对临床有较高的指导性
作者简介
现任国家重点针灸专科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针灸专科协作组组长,国家针刺类技术协作组组长,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和腹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
目录
司徒铃传记 /001
第一章 司徒铃针灸基础知识诠释
第一节 关于十二经病候的诠释/ 008
第二节 十四经与脏腑辨证诠释/ 013
第三节 针灸治疗原则的诠释/ 031
第四节 对针灸补泻手法临床应用与发展的诠释 /040
第二章 司徒铃学术思想
第一节 注重经络脏腑辨证/ 046
第二节 善用背俞疗痼疾/ 051
第三节 妙取五输起沉疴/ 058
第四节 精于针刺补泻手法/ 063
第五节 针灸并用,善用灸法 /074
第六节 擅长子午流注针法/ 080
第七节 精于针灸特色技术/ 096
第八节 善治危急重症和疑难病/ 113
第九节 善用脉象仪观察临床疗效 /115
第十节 临床腧穴应用规律/ 120
第三章 司徒铃学术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岭南传统天灸的传承和发展 /130
第二节 司徒铃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经验 /134
第三节 百会压灸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63 例的疗效观察 /138
第四节 灸法的传承与发展—精灸技术/ 141
第五节 疏肝调神针灸技术 /146
第六节 心胆论治针灸术/ 154
第四章 司徒铃临证与医案
第一节 急症/ 160
第二节 痛症/ 180
第三节 心脑病症/ 205
第四节 肺系病症/ 218
第五节 肝胆脾胃大肠病症 /222
第六节 肾膀胱胞宫病症/ 233
第七节 外科病症/ 239
第八节 五官科病症/ 242
第九节 儿科病症 /248
第十节 常见疾病应用归纳表/ 251
第五章 司徒铃论著精选
第一节 如何学习针灸学/ 254
第二节 略论《灵枢·九针十二原》/ 258
第三节 对本经取穴、他经取穴和多经取穴治疗的研究 /263
第四节 试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272
第五节 经络在临床应用规律上的初步研究/ 274
第六节 从针灸治疗和试验论证经络学说的主要论点/ 277
第七节 腧穴特异性的临床研究 /282
第八节 子午流注取穴法治疗417 例痛证疗效观察 /284
第九节 针灸治疗细菌性痢疾与脾胃经络关系的探讨 /288
第六章 司徒铃针灸补遗
│第一卷│广东开平国医学社讲义
第一节 相疾病生死秘诀/ 296
第二节 温灸术函授讲义/ 298
第三节 温灸药及温灸器/ 302
第四节 治病部位分论/ 304
│第二卷│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针灸治疗学习班讲义
第一节 针灸的历史及其发展因素/ 322
第二节 针灸发展的主要因素 /332
第三节 经络总论/ 335
第四节 按十二经分经辨证论治 /341
第一章 司徒铃针灸基础知识诠释
第一节 关于十二经病候的诠释/ 008
第二节 十四经与脏腑辨证诠释/ 013
第三节 针灸治疗原则的诠释/ 031
第四节 对针灸补泻手法临床应用与发展的诠释 /040
第二章 司徒铃学术思想
第一节 注重经络脏腑辨证/ 046
第二节 善用背俞疗痼疾/ 051
第三节 妙取五输起沉疴/ 058
第四节 精于针刺补泻手法/ 063
第五节 针灸并用,善用灸法 /074
第六节 擅长子午流注针法/ 080
第七节 精于针灸特色技术/ 096
第八节 善治危急重症和疑难病/ 113
第九节 善用脉象仪观察临床疗效 /115
第十节 临床腧穴应用规律/ 120
第三章 司徒铃学术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岭南传统天灸的传承和发展 /130
第二节 司徒铃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经验 /134
第三节 百会压灸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63 例的疗效观察 /138
第四节 灸法的传承与发展—精灸技术/ 141
第五节 疏肝调神针灸技术 /146
第六节 心胆论治针灸术/ 154
第四章 司徒铃临证与医案
第一节 急症/ 160
第二节 痛症/ 180
第三节 心脑病症/ 205
第四节 肺系病症/ 218
第五节 肝胆脾胃大肠病症 /222
第六节 肾膀胱胞宫病症/ 233
第七节 外科病症/ 239
第八节 五官科病症/ 242
第九节 儿科病症 /248
第十节 常见疾病应用归纳表/ 251
第五章 司徒铃论著精选
第一节 如何学习针灸学/ 254
第二节 略论《灵枢·九针十二原》/ 258
第三节 对本经取穴、他经取穴和多经取穴治疗的研究 /263
第四节 试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272
第五节 经络在临床应用规律上的初步研究/ 274
第六节 从针灸治疗和试验论证经络学说的主要论点/ 277
第七节 腧穴特异性的临床研究 /282
第八节 子午流注取穴法治疗417 例痛证疗效观察 /284
第九节 针灸治疗细菌性痢疾与脾胃经络关系的探讨 /288
第六章 司徒铃针灸补遗
│第一卷│广东开平国医学社讲义
第一节 相疾病生死秘诀/ 296
第二节 温灸术函授讲义/ 298
第三节 温灸药及温灸器/ 302
第四节 治病部位分论/ 304
│第二卷│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针灸治疗学习班讲义
第一节 针灸的历史及其发展因素/ 322
第二节 针灸发展的主要因素 /332
第三节 经络总论/ 335
第四节 按十二经分经辨证论治 /34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