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红山:中国文化的直根系
作者:郭明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1-01
ISBN:9787573204486
定价:¥11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也是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发达的玉器制作工艺、规模宏大的社会公共礼仪建筑等与礼仪活动相关领域的繁荣发展与日常生活领域相对规模较小的居住区、单一的以筒形罐为主的生活器具分别展现了社会发展的两个侧面,共同呈现了重礼仪、轻世俗,重精神、轻物质的红山社会。本书依据现有资料,从两类遗存所展现的差异入手,简要讨论红山文化兴起、繁盛至衰落的发展过程。分析显示,红山社会以玉器及社会公共礼仪设施所反映的礼制规范为构建社会等级秩序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神权”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体系。
作者简介
郭明,历史学博士,现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研究馆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东北地区史前考古,近年以红山文化特别是牛河梁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为工作重点,曾出版专著《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晚期社会的构成》。
目录
总 序 …… 王 巍 1
绪 论 …… 1
第一节 红山文化的特征 / 1
一、 器物群 / 2
二、 聚落特征 / 9
三、 分期与年代 / 13
第二节 考古发现与研究 / 15
一、 第一阶段:从发现到命名(1921 ~ 1954年) / 16
二、 第二阶段:文化内涵的进一步确认(1955 ~ 1980年) / 18
三、 第三阶段:文明起源的探索与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
(1981年至今) / 19
第三节 初步认识与存在的问题 / 27
第一章 红山文化的兴起 …… 30
第一节 本地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 31
一、 筒形罐的继承与演变 / 31
二、 筒形器形制的回归 / 34
三、 玉器种类的丰富与功能扩展 / 38
四、 从积石墓到积石冢—埋葬方式的传承与发展 / 41
第二节 外来文化因素的融合发展 / 45
一、 彩陶的出现与发展 / 45
二、 从器座到筒形器 / 49
三、 其他新文化因素的出现 / 53
小结 / 55
第二章 红山社会的发展 …… 58
第一节 社会结构的复杂化 / 58
一、 社会分层的普遍出现 / 58
二、 多群体社会的发展 / 67
三、 聚落的功能分化与聚落群的形成 / 71
第二节 社会的组织和动员 / 73
一、 特殊产品的生产与分配 / 73
二、 礼仪建筑的修筑与维护 / 79
第三节 社会团结的维护与强化 / 84
一、 社会分工 / 84
二、 礼仪活动与社会认同 / 90
小结 / 92
第三章 礼—红山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 94
第一节 圣俗分野 / 94
一、 生死有别 / 94
二、 圣俗分野 / 99
第二节 区域社会中心的出现 / 112
一、 聚落规模的分化与聚落集群的出现 / 112
二、 聚落集群的关系:以牛河梁和胡头沟遗址为例 / 114
第三节 礼仪中心的形成 / 116
一、 礼制的完善 / 116
二、 礼仪活动的层级化及礼仪中心的形成 / 126
三、 圣地的构建 / 135
小结 / 140
第四章 红山文化的繁盛与衰落 …… 141
第一节 红山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 141
一、 红山社会的遗产 / 142
二、 红山社会的发展动力 / 150
第二节 盛极而衰 / 152
一、 文化的变迁 / 152
二、 红山文化衰落原因初探 / 156
小结 / 160
第五章 北红山与南良渚 …… 161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生业方式 / 162
一、 红山文化 / 162
二、 良渚文化 / 164
第二节 文化现象的比较分析 / 165
一、 建筑设计与规范 / 166
二、 玉礼器 / 169
三、 统一信仰的标志 / 170
四、 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发展 / 171
五、 “神权”与“王权”的关系 / 172
第三节 “神权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 172
小结 / 175
结 语 …… 178
一、 研究与认识 / 179
二、 问题与探索 / 182
注 释 …… 185
后 记 …… 205
绪 论 …… 1
第一节 红山文化的特征 / 1
一、 器物群 / 2
二、 聚落特征 / 9
三、 分期与年代 / 13
第二节 考古发现与研究 / 15
一、 第一阶段:从发现到命名(1921 ~ 1954年) / 16
二、 第二阶段:文化内涵的进一步确认(1955 ~ 1980年) / 18
三、 第三阶段:文明起源的探索与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
(1981年至今) / 19
第三节 初步认识与存在的问题 / 27
第一章 红山文化的兴起 …… 30
第一节 本地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 31
一、 筒形罐的继承与演变 / 31
二、 筒形器形制的回归 / 34
三、 玉器种类的丰富与功能扩展 / 38
四、 从积石墓到积石冢—埋葬方式的传承与发展 / 41
第二节 外来文化因素的融合发展 / 45
一、 彩陶的出现与发展 / 45
二、 从器座到筒形器 / 49
三、 其他新文化因素的出现 / 53
小结 / 55
第二章 红山社会的发展 …… 58
第一节 社会结构的复杂化 / 58
一、 社会分层的普遍出现 / 58
二、 多群体社会的发展 / 67
三、 聚落的功能分化与聚落群的形成 / 71
第二节 社会的组织和动员 / 73
一、 特殊产品的生产与分配 / 73
二、 礼仪建筑的修筑与维护 / 79
第三节 社会团结的维护与强化 / 84
一、 社会分工 / 84
二、 礼仪活动与社会认同 / 90
小结 / 92
第三章 礼—红山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 94
第一节 圣俗分野 / 94
一、 生死有别 / 94
二、 圣俗分野 / 99
第二节 区域社会中心的出现 / 112
一、 聚落规模的分化与聚落集群的出现 / 112
二、 聚落集群的关系:以牛河梁和胡头沟遗址为例 / 114
第三节 礼仪中心的形成 / 116
一、 礼制的完善 / 116
二、 礼仪活动的层级化及礼仪中心的形成 / 126
三、 圣地的构建 / 135
小结 / 140
第四章 红山文化的繁盛与衰落 …… 141
第一节 红山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 141
一、 红山社会的遗产 / 142
二、 红山社会的发展动力 / 150
第二节 盛极而衰 / 152
一、 文化的变迁 / 152
二、 红山文化衰落原因初探 / 156
小结 / 160
第五章 北红山与南良渚 …… 161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生业方式 / 162
一、 红山文化 / 162
二、 良渚文化 / 164
第二节 文化现象的比较分析 / 165
一、 建筑设计与规范 / 166
二、 玉礼器 / 169
三、 统一信仰的标志 / 170
四、 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发展 / 171
五、 “神权”与“王权”的关系 / 172
第三节 “神权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 172
小结 / 175
结 语 …… 178
一、 研究与认识 / 179
二、 问题与探索 / 182
注 释 …… 185
后 记 …… 20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