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跨越时空的对话: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儒学若干重要问题研究

跨越时空的对话: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儒学若干重要问题研究

作者:李军时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0-01

ISBN:9787522703657

定价:¥8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化比较的视角,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儒学在若干重大基本问题上的契合与差异。本书创造性地将儒学划分为天人之辨、知行之辨、仇和之辨、义利之辨和凡圣之辨五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并对应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论域,为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沟通融合搭建了一个具体的学理框架,对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新哲学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
作者简介
  李军时,1975年1月生,陕西长武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博士毕业。现为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及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在各类学术期刊和报纸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级社科基金各1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视域下的天人之辨
  一  中国哲学天人之辨的基本内涵
    (一)中国哲学“天”的几重意蕴
    (二)中国哲学关于天人之辨的两种思想倾向
  二  儒家“天人合一”观及其与道家、阴阳五行家“天人合一”观的异同
    (一)先秦儒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天人合一”观的内涵差异
    (二)儒学“天人合一”观的流变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视域下的儒学“天人合一”观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自然史、社会史与全部世界历史
  四  儒学“天人合一”观的当代价值反思
    (一)“天人合一”观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启示
    (二)“天人合一”观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三)“天人合一”观对人自身平衡体建立的启示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视域下的知行之辨
  一  中国哲学知行之辨概述
    (一)知与行的概念
    (二)中国哲学知行之辨的基本问题
  二  儒学知行之辨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两汉儒学的知行之辨
    (二)宋明理学的知行之辨
    (三)近代儒学的知行之辨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视域下的儒学知行之辨主要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中的知行目标指向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中的知行关系
  四  儒学知行之辨要旨及其所体现的儒学道德践行精神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视域下的仇和之辨
  一  中国哲学辩证法的早期发展与儒学辩证法的特色
    (一)春秋时期的和同之辨——中国哲学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二)从孙子到老子再到庄子的辩证法思想——从经验辩证法向概念辩证法的发展
    (三)从《洪范》《月令》等阴阳五行家之书到《黄帝内经》的辩证法思想——秦汉时期对先秦诸子百家辩证法思想的融合
    (四)从《易传》到《中庸》的辩证法思想——儒学仇和之辨的逐渐形成
  二  宋明理学的辩证法思想与仇和之辨
    (一)张载辩证法思想与仇和之辨的正式提出
    (二)朱熹辩证法思想对仇和之辨矛盾对立项认识的深化
    (三)王夫之辩证法思想对仇和之辨的总结提升
  三  近代以来关于仇和之辨的讨论
    (一)冯友兰关于仇和之辨的态度转变
    (二)张立文“和合学”对“和”的强调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与仇和之辨
    (一)仇和之辨的直观性、经验性
    (二)仇和之辨的矛盾统一性偏向
    (三)仇和之辨强烈的伦理色彩
  五  儒学仇和之辨的当代价值与理论局限
    (一)仇和之辨的当代价值
    (二)仇和之辨的理论局限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道德观视域下的义利之辨
  一  先秦关于义、利的讨论及儒学义利之辨的提出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