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儿童青少年力量与灵敏发展敏感期的年龄特征及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周国海 著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4-01
ISBN:9787569294286
定价:¥84.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基于敏感期的研究视角,通过探讨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的生长特点与体能发展规律,进而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本书尝试基于敏感期的研究视角,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三项相互间具有逻辑性、递进性的调查研究和教学干预实验,探讨儿童青少年力量与灵敏相关指标敏感期的年龄特征及敏感期与非敏感期运动干预下的效果。
作者简介
暂缺《儿童青少年力量与灵敏发展敏感期的年龄特征及干预效果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的严峻态势
1.1.2 体能作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维度受到国家高度重视
1.1.3 现代体能促进理论与方法的兴起为体能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1.1.4 提升体能研究科学性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调查法
1.3.3 实验法
1.3.4 数理统计法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体能概念及体能与健康的关系
2.1.1 体能概念的评述
2.1.2 体能与健康的关系
2.2 敏感期研究缘起及体能发展敏感期概念的界定
2.2.1 敏感期研究缘起
2.2.2 体能发展敏感期概念界定
2.3 儿童青少年体能发展敏感期影响因素的研究
2.3.1 遗传因素
2.3.2 环境因素
2.4 儿童青少年体能发展敏感期年龄特征的研究
2.4.1 敏感期年龄特征的研究
2.4.2 敏感期年龄界定标准的研究
2.4.3 研究评述
2.5 儿童青少年体能发展敏感期干预与促进的研究
2.5.1 不同时间与强度运动干预效果研究
2.5.2 持续性与间歇性运动干预效果研究
2.5.3 运动技能与体能教学干预研究
2.5.4 敏感期干预方式的研究
2.5.5 敏感期干预效果是否“敏感”的研究
2.5.6 研究评述
2.6 小结
3 儿童青少年力量与灵敏相关指标发展敏感期年龄的筛选:基于横断面研究
3.1 引言
3.2 调查方法
3.2.1 调查对象
3.2.2 调查内容
3.2.3 质量控制
3.2.4 统计分析方法
3.3 筛选结果
3.3.1 握力指标敏感期的筛选
3.3.2 背力指标敏感期的筛选
3.3.3 1min仰卧起坐指标敏感期的筛选
3.3.4 立定跳远指标敏感期的筛选
3.3.5 纵跳指标敏感期的筛选
3.3.6 20s反复侧跨步指标敏感期的筛选
3.3.7 往返跑(10m×4)指标敏感期的筛选
3.4 分析与讨论
3.4.1 对握力指标敏感期的分析
3.4.2 对背力指标敏感期的分析
3.4.3 对仰卧起坐指标敏感期的分析
3.4.4 对立定跳远指标敏感期的分析
3.4.5 对纵跳指标敏感期的分析
3.4.6 对20s反复侧跨步指标敏感期的分析
3.4.7 对往返跑(10m×4)指标敏感期的分析
3.4.8 综合分析与讨论
3.5 结论与建议
3.5.1 结论
3.5.2 建议
4 实验一 敏感期下运动干预对儿童青少年力量与灵敏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对象
4.2.2 实验程序
4.2.3 实验干预方案
4.2.4 实验测试指标
4.2.5 实验仪器
4.2.6 统计分析方法
4.3 研究结果
4.3.1 运动强度的监测结果
4.3.2 敏感期运动干预下握力的变化
4.3.3 敏感期运动干预下背力的变化
4.3.4 敏感期运动干预下1min仰卧起坐的变化
4.3.5 敏感期运动干预下立定跳远的变化
4.3.6 敏感期运动干预下纵跳的变化
4.3.7 敏感期运动干预下20s反复侧跨步的变化
4.3.8 敏感期运动干预下往返跑(10m×4)的变化
4.4 分析与讨论
4.4.1 对儿童青少年握力的影响分析
4.4.2 对儿童青少年背力的影响分析
4.4.3 对儿童青少年1min仰卧起坐的影响分析
4.4.4 对儿童青少年立定跳远的影响分析
4.4.5 对儿童青少年纵跳的影响分析
4.4.6 对儿童青少年20s反复侧跨步的影响分析
4.4.7 对儿童青少年往返跑(10m×4)的影响分析
4.4.8 综合分析与讨论
4.5 结论与建议
4.5.1 结论
4.5.2 建议
5 实验二 敏感期与非敏感期下运动干预对儿童青少年力量与灵敏相关指标的效果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对象
5.2.2 实验程序
5.2.3 实验干预方案
5.2.4 实验测试指标
5.2.5 实验仪器
5.2.6 统计分析方法
5.3 研究结果
5.3.1 运动强度的监测结果
5.3.2 敏感期与非敏感期运动干预下握力的变化
5.3.3 敏感期与非敏感期运动干预下背力的变化
5.3.4 敏感期与非敏感期运动干预下1min仰卧起坐的变化
5.3.5 敏感期与非敏感期运动干预下立定跳远的变化
5.3.6 敏感期与非敏感期运动干预下纵跳的变化
5.3.7 敏感期与非敏感期运动干预下20s反复侧跨步的变化
5.3.8 敏感期与非敏感期运动干预下往返跑(10m×4)的变化
5.4 分析与讨论
5.4.1 对儿童青少年握力干预效果的分析
5.4.2 对儿童青少年背力干预效果的分析
5.4.3 对儿童青少年1min仰卧起坐干预效果的分析
5.4.4 对儿童青少年立定跳远干预效果的分析
5.4.5 对儿童青少年纵跳干预效果的分析
5.4.6
1.1 选题依据
1.1.1 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的严峻态势
1.1.2 体能作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维度受到国家高度重视
1.1.3 现代体能促进理论与方法的兴起为体能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1.1.4 提升体能研究科学性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调查法
1.3.3 实验法
1.3.4 数理统计法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体能概念及体能与健康的关系
2.1.1 体能概念的评述
2.1.2 体能与健康的关系
2.2 敏感期研究缘起及体能发展敏感期概念的界定
2.2.1 敏感期研究缘起
2.2.2 体能发展敏感期概念界定
2.3 儿童青少年体能发展敏感期影响因素的研究
2.3.1 遗传因素
2.3.2 环境因素
2.4 儿童青少年体能发展敏感期年龄特征的研究
2.4.1 敏感期年龄特征的研究
2.4.2 敏感期年龄界定标准的研究
2.4.3 研究评述
2.5 儿童青少年体能发展敏感期干预与促进的研究
2.5.1 不同时间与强度运动干预效果研究
2.5.2 持续性与间歇性运动干预效果研究
2.5.3 运动技能与体能教学干预研究
2.5.4 敏感期干预方式的研究
2.5.5 敏感期干预效果是否“敏感”的研究
2.5.6 研究评述
2.6 小结
3 儿童青少年力量与灵敏相关指标发展敏感期年龄的筛选:基于横断面研究
3.1 引言
3.2 调查方法
3.2.1 调查对象
3.2.2 调查内容
3.2.3 质量控制
3.2.4 统计分析方法
3.3 筛选结果
3.3.1 握力指标敏感期的筛选
3.3.2 背力指标敏感期的筛选
3.3.3 1min仰卧起坐指标敏感期的筛选
3.3.4 立定跳远指标敏感期的筛选
3.3.5 纵跳指标敏感期的筛选
3.3.6 20s反复侧跨步指标敏感期的筛选
3.3.7 往返跑(10m×4)指标敏感期的筛选
3.4 分析与讨论
3.4.1 对握力指标敏感期的分析
3.4.2 对背力指标敏感期的分析
3.4.3 对仰卧起坐指标敏感期的分析
3.4.4 对立定跳远指标敏感期的分析
3.4.5 对纵跳指标敏感期的分析
3.4.6 对20s反复侧跨步指标敏感期的分析
3.4.7 对往返跑(10m×4)指标敏感期的分析
3.4.8 综合分析与讨论
3.5 结论与建议
3.5.1 结论
3.5.2 建议
4 实验一 敏感期下运动干预对儿童青少年力量与灵敏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对象
4.2.2 实验程序
4.2.3 实验干预方案
4.2.4 实验测试指标
4.2.5 实验仪器
4.2.6 统计分析方法
4.3 研究结果
4.3.1 运动强度的监测结果
4.3.2 敏感期运动干预下握力的变化
4.3.3 敏感期运动干预下背力的变化
4.3.4 敏感期运动干预下1min仰卧起坐的变化
4.3.5 敏感期运动干预下立定跳远的变化
4.3.6 敏感期运动干预下纵跳的变化
4.3.7 敏感期运动干预下20s反复侧跨步的变化
4.3.8 敏感期运动干预下往返跑(10m×4)的变化
4.4 分析与讨论
4.4.1 对儿童青少年握力的影响分析
4.4.2 对儿童青少年背力的影响分析
4.4.3 对儿童青少年1min仰卧起坐的影响分析
4.4.4 对儿童青少年立定跳远的影响分析
4.4.5 对儿童青少年纵跳的影响分析
4.4.6 对儿童青少年20s反复侧跨步的影响分析
4.4.7 对儿童青少年往返跑(10m×4)的影响分析
4.4.8 综合分析与讨论
4.5 结论与建议
4.5.1 结论
4.5.2 建议
5 实验二 敏感期与非敏感期下运动干预对儿童青少年力量与灵敏相关指标的效果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对象
5.2.2 实验程序
5.2.3 实验干预方案
5.2.4 实验测试指标
5.2.5 实验仪器
5.2.6 统计分析方法
5.3 研究结果
5.3.1 运动强度的监测结果
5.3.2 敏感期与非敏感期运动干预下握力的变化
5.3.3 敏感期与非敏感期运动干预下背力的变化
5.3.4 敏感期与非敏感期运动干预下1min仰卧起坐的变化
5.3.5 敏感期与非敏感期运动干预下立定跳远的变化
5.3.6 敏感期与非敏感期运动干预下纵跳的变化
5.3.7 敏感期与非敏感期运动干预下20s反复侧跨步的变化
5.3.8 敏感期与非敏感期运动干预下往返跑(10m×4)的变化
5.4 分析与讨论
5.4.1 对儿童青少年握力干预效果的分析
5.4.2 对儿童青少年背力干预效果的分析
5.4.3 对儿童青少年1min仰卧起坐干预效果的分析
5.4.4 对儿童青少年立定跳远干预效果的分析
5.4.5 对儿童青少年纵跳干预效果的分析
5.4.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