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超高强度结构用钢
作者:王昭东,邓想涛 著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5-01
ISBN:9787502489908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1000MPa级别及以上的超高强度结构用钢,系统地介绍了其合金和组织设计、相变特征、组织性能调控原理、焊接性能和疲劳性能等内容,并详细阐述了各条件和工艺过程中的组织性能变化规律。本书可供从事钢铁材料研究、开发和装备设计的科技人员、工艺开发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金属材料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超高强度结构用钢》作者简介
目录
1 绪论
1.1 超高强度结构钢的发展历史
1.2 超高强度结构钢的分类
1.2.1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1.2.2 中合金超高强度钢
1.2.3 高合金超高强度钢
1.3 超高强度结构钢的性能
1.3.1 力学性能
1.3.2 焊接性能
1.3.3 疲劳性能
1.4 超高强度结构钢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2 超高强度结构钢的材料设计
2.1 合金设计
2.1.1 Nb的微合金化理论
2.1.2 V的析出行为
2.1.3 Ni、Mn的作用
2.1.4 其他合金元素的作用
2.2 组织设计
2.2.1 马氏体的结构、形态、性质及应用
2.2.2 低碳马氏体钢的强化原理
2.2.3 低碳马氏体钢的韧化原理
2.2.4 低碳马氏体钢的强韧性控制因素
2.3 低碳马氏体钢相变动力学
2.3.1 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对马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
2.3.2 加热温度对马氏体相变激活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3 超高强度钢强韧性调控
3.1 高强度钢强韧化概述
3.1.1 工程机械用高强度钢强化机制
3.1.2 工程机械用高强度钢韧化机制
3.2 控轧控冷技术对高强度钢强韧化的影响
3.2.1 热变形过程中的再结晶行为
3.2.2 超快冷条件下的析出行为
3.2.3 合金元素和第二相质点对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3.3 热处理技术对高强度钢强韧化的影响
3.3.1 淬火热处理的影响
3.3.2 回火热处理的影响
3.4 高强度钢的强韧化调控结果
3.4.1 Q960高强度钢的强韧化调控结果
3.4.2 Q1300高强度钢的强韧化调控结果
参考文献
4 超高强度结构钢焊接接头组织性能
4.1 焊接热循环概述
4.1.1 加热速度ωH
4.1.2 峰值温度Tmax
4.1.3 高温停留时间tH
4.1.4 瞬时冷却速度ωC
4.1.5 某一温度区间的冷却时间tC
4.2 焊接接头组织的形成与转变
4.2.1 焊缝的固态相变组织
4.2.2 针状铁素体形核的影响因素
4.3 超高强度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转变
4.3.1 单次焊接热循环条件下热影响区组织性能演变规律
4.3.2 单次焊接热循环作用下热影响区脆化机制
4.3.3 二次焊接热循环下热影响区组织性能演变规律
4.4 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4.4.1 焊接热输入对接头性能的影响
4.4.2 后热处理对接头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5 超高强度结构钢的焊接性
5.1 焊接性概述
5.1.1 钢的焊接性
5.1.2 如何分析钢的焊接性
5.2 工程机械用超高强度钢焊接接头裂纹及其防治方法
5.2.1 冷裂纹的形成机理
5.2.2 防止焊接冷裂纹的方法
5.2.3 焊接热裂纹的形成
5.2.4 防止焊接热裂纹的方法
5.3 焊接性试验
5.3.1 焊接性试验内容
5.3.2 焊接性试验方法分类
5.3.3 选择焊接性试验的原则
5.3.4 常用焊接性试验方法
5.4 工程机械用超高强度结构钢焊接性试评定
5.4.1 Q960的焊接性试验结果
5.4.2 Q1100的焊接性试验结果
5.4.3 Q1300的焊接性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6 超高强度结构钢的疲劳性能
6.1 疲劳现象
6.2 疲劳断裂过程及其机理
6.2.1 疲劳裂纹的萌生
6.2.2 疲劳裂纹的扩展
6.2.3 疲劳断口微观特征
6.3 疲劳性能指标
6.3.1 疲劳极限与S-N曲线
6.3.2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与门槛值
6.3.3 疲劳切口敏感度
6.4 疲劳性能的影响因素
6.4.1 化学成分和冶金质量
6.4.2 载荷因素
6.4.3 表面状态和尺寸因素
6.4.4 显微组织
6.5 超高强度结构钢的疲劳性能
6.5.1 Q960的疲劳试验结果
6.5.2 Q1100的疲劳试验结果
6.5.3 Q1300的疲劳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索引
1.1 超高强度结构钢的发展历史
1.2 超高强度结构钢的分类
1.2.1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1.2.2 中合金超高强度钢
1.2.3 高合金超高强度钢
1.3 超高强度结构钢的性能
1.3.1 力学性能
1.3.2 焊接性能
1.3.3 疲劳性能
1.4 超高强度结构钢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2 超高强度结构钢的材料设计
2.1 合金设计
2.1.1 Nb的微合金化理论
2.1.2 V的析出行为
2.1.3 Ni、Mn的作用
2.1.4 其他合金元素的作用
2.2 组织设计
2.2.1 马氏体的结构、形态、性质及应用
2.2.2 低碳马氏体钢的强化原理
2.2.3 低碳马氏体钢的韧化原理
2.2.4 低碳马氏体钢的强韧性控制因素
2.3 低碳马氏体钢相变动力学
2.3.1 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对马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
2.3.2 加热温度对马氏体相变激活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3 超高强度钢强韧性调控
3.1 高强度钢强韧化概述
3.1.1 工程机械用高强度钢强化机制
3.1.2 工程机械用高强度钢韧化机制
3.2 控轧控冷技术对高强度钢强韧化的影响
3.2.1 热变形过程中的再结晶行为
3.2.2 超快冷条件下的析出行为
3.2.3 合金元素和第二相质点对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3.3 热处理技术对高强度钢强韧化的影响
3.3.1 淬火热处理的影响
3.3.2 回火热处理的影响
3.4 高强度钢的强韧化调控结果
3.4.1 Q960高强度钢的强韧化调控结果
3.4.2 Q1300高强度钢的强韧化调控结果
参考文献
4 超高强度结构钢焊接接头组织性能
4.1 焊接热循环概述
4.1.1 加热速度ωH
4.1.2 峰值温度Tmax
4.1.3 高温停留时间tH
4.1.4 瞬时冷却速度ωC
4.1.5 某一温度区间的冷却时间tC
4.2 焊接接头组织的形成与转变
4.2.1 焊缝的固态相变组织
4.2.2 针状铁素体形核的影响因素
4.3 超高强度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转变
4.3.1 单次焊接热循环条件下热影响区组织性能演变规律
4.3.2 单次焊接热循环作用下热影响区脆化机制
4.3.3 二次焊接热循环下热影响区组织性能演变规律
4.4 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4.4.1 焊接热输入对接头性能的影响
4.4.2 后热处理对接头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5 超高强度结构钢的焊接性
5.1 焊接性概述
5.1.1 钢的焊接性
5.1.2 如何分析钢的焊接性
5.2 工程机械用超高强度钢焊接接头裂纹及其防治方法
5.2.1 冷裂纹的形成机理
5.2.2 防止焊接冷裂纹的方法
5.2.3 焊接热裂纹的形成
5.2.4 防止焊接热裂纹的方法
5.3 焊接性试验
5.3.1 焊接性试验内容
5.3.2 焊接性试验方法分类
5.3.3 选择焊接性试验的原则
5.3.4 常用焊接性试验方法
5.4 工程机械用超高强度结构钢焊接性试评定
5.4.1 Q960的焊接性试验结果
5.4.2 Q1100的焊接性试验结果
5.4.3 Q1300的焊接性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6 超高强度结构钢的疲劳性能
6.1 疲劳现象
6.2 疲劳断裂过程及其机理
6.2.1 疲劳裂纹的萌生
6.2.2 疲劳裂纹的扩展
6.2.3 疲劳断口微观特征
6.3 疲劳性能指标
6.3.1 疲劳极限与S-N曲线
6.3.2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与门槛值
6.3.3 疲劳切口敏感度
6.4 疲劳性能的影响因素
6.4.1 化学成分和冶金质量
6.4.2 载荷因素
6.4.3 表面状态和尺寸因素
6.4.4 显微组织
6.5 超高强度结构钢的疲劳性能
6.5.1 Q960的疲劳试验结果
6.5.2 Q1100的疲劳试验结果
6.5.3 Q1300的疲劳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索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