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钢包底喷粉精炼技术
作者:朱苗勇,娄文涛,程中福 著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5-01
ISBN:9787502489397
定价:¥11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钢包底喷粉精炼(L-BPI)新工艺。该工艺通过专用底喷粉元件及装备系统,以氩气为载体,从钢包底部喷入精炼粉剂实现钢包内高效脱硫等处理。本书从钢水渗漏、粉剂堵塞、喷吹元件使用寿命、底喷气-粉-钢液多相流行为与脱硫动力学、工业应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该新工艺的理论和技术的突破性创新成果。本书可供从事钢铁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冶金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及科研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钢包底喷粉精炼技术》作者简介
目录
1 钢包底喷粉精炼新工艺
1.1 洁净钢与炉外精炼技术
1.1.1 洁净钢
1.1.2 洁净钢生产流程
1.1.3 炉外精炼
1.2 喷射冶金
1.2.1 喷射冶金及其发展
1.2.2 喷射冶金技术特点
1.2.3 传统喷射冶金的缺陷
1.3 钢包底喷粉精炼新工艺
1.4 低硫钢冶炼新流程
1.5 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2 钢包底喷粉元件抗渗透性
2.1 喷粉元件内钢液渗透理论模型
2.1.1 钢包缝隙式透气砖内钢液渗透现象
2.1.2 缝隙内钢液渗透机理
2.1.3 喷粉元件缝隙宽度设计
2.1.4 表面粗糙度对缝隙安全宽度的影响
2.1.5 表面宏观形貌对缝隙安全宽度的影响
2.2 缝隙内钢液渗透过程的理论描述
2.2.1 能量守衡方程
2.2.2 动量守衡方程
2.3 渗透过程的实验研究
2.3.1 实验理论
2.3.2 实验装置及方法
2.4 金属液渗透喷粉元件缝隙的影响因素
2.5 渗透模型应用
2.6 喷粉元件缝隙内金属液渗透过程
2.6.1 渗透过程的动态测量结果
2.6.2 渗透行为分析
参考文献
3 钢包底喷粉元件内粉气流行为
3.1 钢包底喷粉元件内粉气流行为研究现状
3.2 钢包底喷粉元件内粉粒运动行为分析
3.2.1 模型假设
3.2.2 粉粒受力分析
3.2.3 各力数量级
3.2.4 垂直流中粉粒运动方程
3.2.5 粉粒运动计算结果与分析
3.3 喷粉元件内气固两相流数学模型
3.3.1 Euler-Euler模型
3.3.2 相间作用力
3.3.3 壁面模型
3.3.4 模型选取
3.3.5 边界条件及模型求解
3.4 喷粉元件内气-固两相瞬态流动行为
3.4.1 气-固两相流瞬态流场结构
3.4.2 粉剂瞬时体积分数分布
3.4.3 喷粉元件内两相非对称流动
3.5 载气量对两相流流动的影响
3.6 体积载率对两相流流动的影响
3.7 蓄气室锥角对两相流流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4 底喷粉元件缝隙内粉粒与粗糙壁面的碰撞行为
4.1 粉粒-粗糙壁面碰撞模型
4.1.1 粉粒-光滑壁面碰撞
4.1.2 Sommerfeld-Huber模型分析
4.1.3 粗糙角概率分布
4.1.4 粉粒一粗糙壁面碰撞过程
4.1.5 碰撞模型计算流程
4.1.6 模型讨论
4.2 CFD-PHEM耦合模型的建立
4.2.1 模型控制方程
4.2.2 模型建立
4.2.3 模型验证
4.3 模型应用——喷粉元件缝隙内气固两相流行为的模拟
4.3.1 边界条件及模型求解
4.3.2 粉粒的运动特性
参考文献
5 钢包底喷粉元件及配套管路磨损行为
5.1 磨损包影响模型
5.1.1 磨损区随机角
5.1.2 特征角求取
5.1.3 入射视角影响
5.1.4 磨损区随机角求解方案
5.2 壁面磨损模型
5.3 CFD-WPEM耦合模型的建立
5.4 喷粉元件配套管路磨损结果与分析
5.4.1 连续相流场模拟
5.4.2 壁面磨损包对粉粒运动轨迹的影响
5.4.3 壁面磨损包对粉粒浓度分布的影响
5.4.4 壁面磨损包对壁面磨损的影响
5.5 喷粉元件磨损结果与分析
5.5.1 载气流速度对磨损行为的影响
5.5.2 粉气比对磨损行为的影响
5.5.3 缝隙宽度对磨损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6 钢包底喷粉多相流传输行为及反应动力学
6.1 钢包底喷粉过程的多相流传输和反应现象
6.2 CFD-PBM-SRM耦合数学模型的建立
6.2.1 模型假设
6.2.2 CFD模型
6.2.3 湍流模型方程
6.2.4 粉剂的群体平衡模型(PBM)
6.2.5 组分质量传输方程
6.2.6 多界面同时反应模型(SRM)
6.3 模型求解及边界条件
6.4 钢包底喷粉的动力学分析
6.4.1 钢包底喷粉过程气-液-粉多相流传输行为
6.4.2 钢包底喷粉过程的精炼反应动力学
6.4.3 钢包底喷粉的脱硫效率
参考文献
7 钢包底喷粉元件研制与喷吹系统开发
7.1 钢包底喷粉元件研制
7.1.1 喷粉元件几何参数
7.1.2 喷粉元件材质设计
7.2 钢包底喷粉装置及控制系统
7.2.1 喷粉装备现状与问题
7.2.2 新型高效载气系统
7.2.3 新型喷吹装置及一体化系统
7.3 钢包底喷粉精炼冷态实验
参考文献
8 钢包底喷粉高温热态和工业实验
8.1 钢包底喷粉热态实验
8.2 钢包底喷粉工业实验
8.3 问题与展望
索引
1.1 洁净钢与炉外精炼技术
1.1.1 洁净钢
1.1.2 洁净钢生产流程
1.1.3 炉外精炼
1.2 喷射冶金
1.2.1 喷射冶金及其发展
1.2.2 喷射冶金技术特点
1.2.3 传统喷射冶金的缺陷
1.3 钢包底喷粉精炼新工艺
1.4 低硫钢冶炼新流程
1.5 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2 钢包底喷粉元件抗渗透性
2.1 喷粉元件内钢液渗透理论模型
2.1.1 钢包缝隙式透气砖内钢液渗透现象
2.1.2 缝隙内钢液渗透机理
2.1.3 喷粉元件缝隙宽度设计
2.1.4 表面粗糙度对缝隙安全宽度的影响
2.1.5 表面宏观形貌对缝隙安全宽度的影响
2.2 缝隙内钢液渗透过程的理论描述
2.2.1 能量守衡方程
2.2.2 动量守衡方程
2.3 渗透过程的实验研究
2.3.1 实验理论
2.3.2 实验装置及方法
2.4 金属液渗透喷粉元件缝隙的影响因素
2.5 渗透模型应用
2.6 喷粉元件缝隙内金属液渗透过程
2.6.1 渗透过程的动态测量结果
2.6.2 渗透行为分析
参考文献
3 钢包底喷粉元件内粉气流行为
3.1 钢包底喷粉元件内粉气流行为研究现状
3.2 钢包底喷粉元件内粉粒运动行为分析
3.2.1 模型假设
3.2.2 粉粒受力分析
3.2.3 各力数量级
3.2.4 垂直流中粉粒运动方程
3.2.5 粉粒运动计算结果与分析
3.3 喷粉元件内气固两相流数学模型
3.3.1 Euler-Euler模型
3.3.2 相间作用力
3.3.3 壁面模型
3.3.4 模型选取
3.3.5 边界条件及模型求解
3.4 喷粉元件内气-固两相瞬态流动行为
3.4.1 气-固两相流瞬态流场结构
3.4.2 粉剂瞬时体积分数分布
3.4.3 喷粉元件内两相非对称流动
3.5 载气量对两相流流动的影响
3.6 体积载率对两相流流动的影响
3.7 蓄气室锥角对两相流流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4 底喷粉元件缝隙内粉粒与粗糙壁面的碰撞行为
4.1 粉粒-粗糙壁面碰撞模型
4.1.1 粉粒-光滑壁面碰撞
4.1.2 Sommerfeld-Huber模型分析
4.1.3 粗糙角概率分布
4.1.4 粉粒一粗糙壁面碰撞过程
4.1.5 碰撞模型计算流程
4.1.6 模型讨论
4.2 CFD-PHEM耦合模型的建立
4.2.1 模型控制方程
4.2.2 模型建立
4.2.3 模型验证
4.3 模型应用——喷粉元件缝隙内气固两相流行为的模拟
4.3.1 边界条件及模型求解
4.3.2 粉粒的运动特性
参考文献
5 钢包底喷粉元件及配套管路磨损行为
5.1 磨损包影响模型
5.1.1 磨损区随机角
5.1.2 特征角求取
5.1.3 入射视角影响
5.1.4 磨损区随机角求解方案
5.2 壁面磨损模型
5.3 CFD-WPEM耦合模型的建立
5.4 喷粉元件配套管路磨损结果与分析
5.4.1 连续相流场模拟
5.4.2 壁面磨损包对粉粒运动轨迹的影响
5.4.3 壁面磨损包对粉粒浓度分布的影响
5.4.4 壁面磨损包对壁面磨损的影响
5.5 喷粉元件磨损结果与分析
5.5.1 载气流速度对磨损行为的影响
5.5.2 粉气比对磨损行为的影响
5.5.3 缝隙宽度对磨损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6 钢包底喷粉多相流传输行为及反应动力学
6.1 钢包底喷粉过程的多相流传输和反应现象
6.2 CFD-PBM-SRM耦合数学模型的建立
6.2.1 模型假设
6.2.2 CFD模型
6.2.3 湍流模型方程
6.2.4 粉剂的群体平衡模型(PBM)
6.2.5 组分质量传输方程
6.2.6 多界面同时反应模型(SRM)
6.3 模型求解及边界条件
6.4 钢包底喷粉的动力学分析
6.4.1 钢包底喷粉过程气-液-粉多相流传输行为
6.4.2 钢包底喷粉过程的精炼反应动力学
6.4.3 钢包底喷粉的脱硫效率
参考文献
7 钢包底喷粉元件研制与喷吹系统开发
7.1 钢包底喷粉元件研制
7.1.1 喷粉元件几何参数
7.1.2 喷粉元件材质设计
7.2 钢包底喷粉装置及控制系统
7.2.1 喷粉装备现状与问题
7.2.2 新型高效载气系统
7.2.3 新型喷吹装置及一体化系统
7.3 钢包底喷粉精炼冷态实验
参考文献
8 钢包底喷粉高温热态和工业实验
8.1 钢包底喷粉热态实验
8.2 钢包底喷粉工业实验
8.3 问题与展望
索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