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先秦儒学核心范畴英译研究
作者:李乐 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7-01
ISBN:9787313268495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先秦儒学核心范畴英译研究》将思想史研究与中西文化哲学比较纳入先秦儒学核心文化范畴可译性研究。以先秦儒学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为线索,统帅重要先秦儒学典籍主旨,提炼其核心范畴:以可译性视角切入翻译,从语言—意义的关联层面探讨思想异质性产生的根源,并以此为基础探寻古汉语符号特性及其对先秦典籍所映射的独特思维方式的塑造;以中西哲学对比的视角切入核心范畴的英译分析,从译词中洞悉英语世界认知先秦儒学思想的方式;总结分析现有的翻译阐释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尝试的新翻译模式。
作者简介
李乐,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化与翻译学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典籍翻译、中西文化比较及语言哲学等。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一项,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两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1.1.3 本书关键词说明
1.2 文献综述
1.2.1 海外重要先秦儒学译本简介及述评
1.2.2 先秦儒学典籍翻译研究述评
1.3 本书结构
1.4 研究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先秦儒学思想要略及核心范畴
2.1 儒学思想的根源
2.1.1 巫觋时代——中国的原始宗教
2.1.2 殷商时期的祭祀
2.1.3 周代礼乐文化的形成
2.2 孔子及其《论语》
2.2.1 “六艺”:儒家思想的渊源
2.2.2 重建礼乐——孔子的使命
2.3 《论语》之后的先秦儒学经典
2.3.1 《中庸》:君子之道
2.3.2 《孟子》:仁心的发动
2.3.3 《大学》:修身的展开
2.3.4 《荀子》:礼义外化的构建
2.4 先秦儒学核心范畴体系
2.5 本章小结
3 可译性与先秦儒学核心范畴的意义特征
3.1 先秦儒学范畴的可译性维度
3.1.1 “确定语义”观照下的可译性
3.1.2 “差别产生意义”观照下的可译性
3.1.3 “语言世界观”观照下的可译性
3.1.4 可译性理论之于先秦典籍范畴意义探寻的启示
3.2 先秦儒学核心范畴的意义特质
3.2.1 关联性与情境性
3.2.2 多义性:典籍文本独特的阐释境遇
3.2.3 “观”与先秦儒学思维方式
3.3 本章小结
4 先秦儒学核心范畴中英比析
4.1 “兴”及其英译
4.1.1 先秦儒学语境中的“兴”
4.1.2 “兴”的英译分析
4.1.3 小结
4.2 “仁”及其英译
4.2.1 先秦儒学语境中的“仁”
4.2.2 “仁”的英译分析
4.2.3 小结
4.3 “义”及其英译
4.3.1 先秦儒学语境中的“义”
……
5 先秦儒学核心范畴翻译模式
6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1.1.3 本书关键词说明
1.2 文献综述
1.2.1 海外重要先秦儒学译本简介及述评
1.2.2 先秦儒学典籍翻译研究述评
1.3 本书结构
1.4 研究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先秦儒学思想要略及核心范畴
2.1 儒学思想的根源
2.1.1 巫觋时代——中国的原始宗教
2.1.2 殷商时期的祭祀
2.1.3 周代礼乐文化的形成
2.2 孔子及其《论语》
2.2.1 “六艺”:儒家思想的渊源
2.2.2 重建礼乐——孔子的使命
2.3 《论语》之后的先秦儒学经典
2.3.1 《中庸》:君子之道
2.3.2 《孟子》:仁心的发动
2.3.3 《大学》:修身的展开
2.3.4 《荀子》:礼义外化的构建
2.4 先秦儒学核心范畴体系
2.5 本章小结
3 可译性与先秦儒学核心范畴的意义特征
3.1 先秦儒学范畴的可译性维度
3.1.1 “确定语义”观照下的可译性
3.1.2 “差别产生意义”观照下的可译性
3.1.3 “语言世界观”观照下的可译性
3.1.4 可译性理论之于先秦典籍范畴意义探寻的启示
3.2 先秦儒学核心范畴的意义特质
3.2.1 关联性与情境性
3.2.2 多义性:典籍文本独特的阐释境遇
3.2.3 “观”与先秦儒学思维方式
3.3 本章小结
4 先秦儒学核心范畴中英比析
4.1 “兴”及其英译
4.1.1 先秦儒学语境中的“兴”
4.1.2 “兴”的英译分析
4.1.3 小结
4.2 “仁”及其英译
4.2.1 先秦儒学语境中的“仁”
4.2.2 “仁”的英译分析
4.2.3 小结
4.3 “义”及其英译
4.3.1 先秦儒学语境中的“义”
……
5 先秦儒学核心范畴翻译模式
6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