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私权自治的政策之维
作者:齐恩平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8-01
ISBN:9787519769840
定价:¥5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民事政策与私权自治的“共生”是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有机结合的需要。私权自治与政策治理的博弈处处可见,成为社会治理系统中既冲突又相融的重要构成要素,二者的制约与平衡成为社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所谓“私权自治的政策之维”,重点在“维度”,核心是“自治”,目的是“私权”。政策对私人领域的介入,并不单纯意味着对私权的粗暴干涉与限制,优化后的政策将成为私权保护机制的新生力量。同理,私权保护配套制度的建立也会增加政策的时效性,也正是这些相互交织领域的合作与互动,方能实现私权自治与政策治理共同的终极目标——追求民众合法权益的放大化。本书从私权本身的运行规律出发,探研政策对私权自治的介入路径与限度问题,以“私权自治与政策治理”的关系为研究视角,以“民事政策法源性”存在的困境为路径,在引导与规范政策介入私权的层面审视民事法律领域的复杂性,从更客观、更人本的意义上去反思民事法律规范理论,为民事政策与民事法律的平衡发展与相互协调并最终形成良性互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简介
齐恩平,天津商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商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城市住宅小区法律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民事政策的法源性研究”等,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目录
导言
第一章私权自治中的政策治理
一、私权自治背景下民事政策之源考
二、私权自治与民事政策具有交叉并重的场域
(一)私权自治与民事政策的“共生”顺应了“私法公法化”的趋势
(二)私权自治与民事政策的“共生”是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有机结合的需要
三、民事政策介入私权自治的边界
(一)民事政策介入私权自治的目的中应包含个人自治的实现
(二)民事政策应“依法”发挥实效
(三)民事政策的类型化
(四)民事政策的司法适用
四、结论
第二章民事政策的内涵分析
一、“民事政策”概念界定的困境
二、“民事政策”概念界定的语境解读
三、“民事政策”概念的界定
(一)民事政策的特点
(二)民事政策的要素
四、“民事政策”发展的困境
(一)“民事政策异化”造成的内伤
(二)传统民法的理念对民事政策的排斥
五、民事政策正当性分析——突破困境
(一)私权自治的相对性
(二)民事政策规范功能的凸显
六、结论
第三章民事政策的法源地位考察
一、“民事政策”法源地位的冲突
二、“民事政策”法源地位的比较法考察
三、“民事政策”法源地位的中国历史考察
(一)民事政策压制私权自治的阶段
(二)民事政策与私权自治的“胶着”阶段
(三)民事政策与私权自治的“隐形”共生阶段
四、“民事政策”法源地位的功能考察
(一)适合需要与心理——民事政策的规范功能
(二)漏洞填补——平衡变革与稳定功能
(三)法域拓展——民事政策的方法论功能
五、结论
第四章民事政策的法价值实现路径
一、民事政策的法秩序价值诉求
(一)政策分析与私权治理秩序价值目标的趋同性
(二)民事政策的规范化是稳定私权治理秩序的方式
二、民事政策的法自由价值诉求
(一)民事政策细化了法的自由价值位阶
(二)民事政策与法律的制度承接是量化法自由价值的途径
三、民事政策的法正义价值诉求
(一)民事政策符合私权的实质正义观
(二)制度控制是防止民事政策偏离正义轨道的有效措施
四、民事政策的法效率价值诉求
(一)效率最大化是民事政策介入私权治理的诱因之一
(二)制度化是民事政策实现效率的最优博弈策略
五、结论
第五章党的民事政策与民事法律的互动与共生
一、党的民事政策与民事法律的关系
二、回顾:党的政策在民事司法活动中的映射
(一)恢复中的商品经济与重建的民事司法规范(1978~1992年)
(二)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审判方式的改革(1993~2002年)
(三)司法体制改革与民事司法制度(2003~2012年)
(四)新时代下的《民法典》与民事司法实践(2013年至今)
(五)小结
三、党的民事政策导引与民事法律的落实
(一)党的农地征收政策的导引
(二)民事法律对党的农地征收政策的落实
四、党的农地征收政策与《民法典》物权编征收制度的契合
(一)契合点一:公共利益原则
(二)契合点二:公平补偿原则
第六章民法适用解释的政策检视
一、“民法适用解释”的内涵界定
二、民事政策在民事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一)民事政策对民事司法的影响
(二)民事政策在民事司法中的适用途径
(三)反思:民事司法政策作用于具体民事司法活动的突出问题
三、民法适用解释政策检视的正当性分析
(一)法益衡量目的价值的一致性
(二)弥补社会有机体法律之治的欠缺
(三)社会转型期法律之本土化
(四)国家意志的有效伸展
四、民法适用解释政策检视的价值考察
(一)适合当下需要
(二)深化立法原意
(三)自由裁量权的有效制约
(四)方法论功能
五、民事政策、司法政策与民事司法的良性互动
(一)民事司法政策在制定上应当提高科学化水平
(二)民事司法政策在运行中应当注重实效性
六、结论
第七章侵权免责事由的政策性调试与配置
一、民事政策对侵权免责事由认定机制的介入
(一)侵权免责事由认定标准的可塑性
(二)民事政策在侵权免责认定中的法源性
二、政策性免责事由在侵权法中的提炼
(一)民事政策与侵权法的同源性
(二)民事政策在侵权免责事由认定中的功能
三、民事政策性免责事由在司法实践中的“动态”运行
(一)民事政策与侵权法的渗透与互动
(二)增加民事政策的可实施性
四、结论
第八章实名制政策与私权保护的博弈论
一、实名制政策对私权保护机制的修正与补充
(一)实名制政策的概念与社会功能
(二)实名制政策对私权保护机制的介入
二、实名制政策对私权保护的负面影响
(一)公权力对私权利的限制
(二)实名制政策对自由权的妨碍
(三)实名制政策对隐私权的冲击
三、实名制政策的优化策略
(一)确定实名制政策的实施边界
(二)避免实名制政策的泛化
(三)明确实名制政策的法源
四、建构与实名制政策配套的私权保护法律机制
(一)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二)实名制政策向法律层面的提升
第九章中国农村土地政策的沿革与完善
一、我国土地政策的内涵界定
二、我国近现代农地政策的演进
三、现阶段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建议
(一)提高国有土地物权效率
(二)增强农民土地物权的效率
(三)农地政策与土地立法的形成之良性互动关系
四、结论
第十章“房屋限购”政策的物权检视
一、物权的自治与限制
二、房屋限购民事政策的性质
(一)房屋限购令的内涵
(二)房屋限购令的性质
三、房屋限购民事政策的合法性检讨
四、房屋限购政策的部分内容与物权主体平等原则的冲突
五、完善房屋限购民事政策的路径
六、结论
第十一章离婚权滥用的政策检视
一、离婚权滥用的一般理论
(一)离婚权滥用属于权利滥用的范畴
(二)离婚权滥用的法律后果
(三)离婚权滥用的社会危害性
二、离婚权滥用的产生原因
(一)政策的制定与出台缺乏明确的定位
(二)政策议程设置不完善
(三)社会治理各项机制之间缺乏联动
三、防止离婚权滥用的对策
(一)严格区分离婚权滥用的法律效果
(二)提高政策制定的系统性
四、结论
第十二章民营企业经营权的政策检视与保护策略
一、民营企业经营权保护面临的困境
(一)民营企业经营权法律制度缺位与方向迷失
(二)民营企业经营权政策性保障存在先天不足
二、民营企业经营权的政策内涵检视
(一)民营企业政策内涵的廓清
(二)经营权政策内涵的反思
三、民营企业经营权保障路径选择
(一)理论争议与人格权主体范围扩张
(二)民营企业经营权的人格权保护路径
(三)人格权定位的意义
四、人格权保障路径下民营企业经营权的类型化构建
(一)经营自主权
(二)经营安宁权
五、民营企业经营权与企业社会责任
六、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导言
第一章私权自治中的政策治理
一、私权自治背景下民事政策之源考
二、私权自治与民事政策具有交叉并重的场域
(一)私权自治与民事政策的“共生”顺应了“私法公法化”的趋势
(二)私权自治与民事政策的“共生”是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有机结合的需要
三、民事政策介入私权自治的边界
(一)民事政策介入私权自治的目的中应包含个人自治的实现
(二)民事政策应“依法”发挥实效
(三)民事政策的类型化
(四)民事政策的司法适用
四、结论
第二章民事政策的内涵分析
一、“民事政策”概念界定的困境
二、“民事政策”概念界定的语境解读
三、“民事政策”概念的界定
(一)民事政策的特点
(二)民事政策的要素
四、“民事政策”发展的困境
(一)“民事政策异化”造成的内伤
(二)传统民法的理念对民事政策的排斥
五、民事政策正当性分析——突破困境
(一)私权自治的相对性
(二)民事政策规范功能的凸显
六、结论
第三章民事政策的法源地位考察
一、“民事政策”法源地位的冲突
二、“民事政策”法源地位的比较法考察
三、“民事政策”法源地位的中国历史考察
(一)民事政策压制私权自治的阶段
(二)民事政策与私权自治的“胶着”阶段
(三)民事政策与私权自治的“隐形”共生阶段
四、“民事政策”法源地位的功能考察
(一)适合需要与心理——民事政策的规范功能
(二)漏洞填补——平衡变革与稳定功能
(三)法域拓展——民事政策的方法论功能
五、结论
第四章民事政策的法价值实现路径
一、民事政策的法秩序价值诉求
(一)政策分析与私权治理秩序价值目标的趋同性
(二)民事政策的规范化是稳定私权治理秩序的方式
二、民事政策的法自由价值诉求
(一)民事政策细化了法的自由价值位阶
(二)民事政策与法律的制度承接是量化法自由价值的途径
三、民事政策的法正义价值诉求
(一)民事政策符合私权的实质正义观
(二)制度控制是防止民事政策偏离正义轨道的有效措施
四、民事政策的法效率价值诉求
(一)效率最大化是民事政策介入私权治理的诱因之一
(二)制度化是民事政策实现效率的最优博弈策略
五、结论
第五章党的民事政策与民事法律的互动与共生
一、党的民事政策与民事法律的关系
二、回顾:党的政策在民事司法活动中的映射
(一)恢复中的商品经济与重建的民事司法规范(1978~1992年)
(二)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审判方式的改革(1993~2002年)
(三)司法体制改革与民事司法制度(2003~2012年)
(四)新时代下的《民法典》与民事司法实践(2013年至今)
(五)小结
三、党的民事政策导引与民事法律的落实
(一)党的农地征收政策的导引
(二)民事法律对党的农地征收政策的落实
四、党的农地征收政策与《民法典》物权编征收制度的契合
(一)契合点一:公共利益原则
(二)契合点二:公平补偿原则
第六章民法适用解释的政策检视
一、“民法适用解释”的内涵界定
二、民事政策在民事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一)民事政策对民事司法的影响
(二)民事政策在民事司法中的适用途径
(三)反思:民事司法政策作用于具体民事司法活动的突出问题
三、民法适用解释政策检视的正当性分析
(一)法益衡量目的价值的一致性
(二)弥补社会有机体法律之治的欠缺
(三)社会转型期法律之本土化
(四)国家意志的有效伸展
四、民法适用解释政策检视的价值考察
(一)适合当下需要
(二)深化立法原意
(三)自由裁量权的有效制约
(四)方法论功能
五、民事政策、司法政策与民事司法的良性互动
(一)民事司法政策在制定上应当提高科学化水平
(二)民事司法政策在运行中应当注重实效性
六、结论
第七章侵权免责事由的政策性调试与配置
一、民事政策对侵权免责事由认定机制的介入
(一)侵权免责事由认定标准的可塑性
(二)民事政策在侵权免责认定中的法源性
二、政策性免责事由在侵权法中的提炼
(一)民事政策与侵权法的同源性
(二)民事政策在侵权免责事由认定中的功能
三、民事政策性免责事由在司法实践中的“动态”运行
(一)民事政策与侵权法的渗透与互动
(二)增加民事政策的可实施性
四、结论
第八章实名制政策与私权保护的博弈论
一、实名制政策对私权保护机制的修正与补充
(一)实名制政策的概念与社会功能
(二)实名制政策对私权保护机制的介入
二、实名制政策对私权保护的负面影响
(一)公权力对私权利的限制
(二)实名制政策对自由权的妨碍
(三)实名制政策对隐私权的冲击
三、实名制政策的优化策略
(一)确定实名制政策的实施边界
(二)避免实名制政策的泛化
(三)明确实名制政策的法源
四、建构与实名制政策配套的私权保护法律机制
(一)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二)实名制政策向法律层面的提升
第九章中国农村土地政策的沿革与完善
一、我国土地政策的内涵界定
二、我国近现代农地政策的演进
三、现阶段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建议
(一)提高国有土地物权效率
(二)增强农民土地物权的效率
(三)农地政策与土地立法的形成之良性互动关系
四、结论
第十章“房屋限购”政策的物权检视
一、物权的自治与限制
二、房屋限购民事政策的性质
(一)房屋限购令的内涵
(二)房屋限购令的性质
三、房屋限购民事政策的合法性检讨
四、房屋限购政策的部分内容与物权主体平等原则的冲突
五、完善房屋限购民事政策的路径
六、结论
第十一章离婚权滥用的政策检视
一、离婚权滥用的一般理论
(一)离婚权滥用属于权利滥用的范畴
(二)离婚权滥用的法律后果
(三)离婚权滥用的社会危害性
二、离婚权滥用的产生原因
(一)政策的制定与出台缺乏明确的定位
(二)政策议程设置不完善
(三)社会治理各项机制之间缺乏联动
三、防止离婚权滥用的对策
(一)严格区分离婚权滥用的法律效果
(二)提高政策制定的系统性
四、结论
第十二章民营企业经营权的政策检视与保护策略
一、民营企业经营权保护面临的困境
(一)民营企业经营权法律制度缺位与方向迷失
(二)民营企业经营权政策性保障存在先天不足
二、民营企业经营权的政策内涵检视
(一)民营企业政策内涵的廓清
(二)经营权政策内涵的反思
三、民营企业经营权保障路径选择
(一)理论争议与人格权主体范围扩张
(二)民营企业经营权的人格权保护路径
(三)人格权定位的意义
四、人格权保障路径下民营企业经营权的类型化构建
(一)经营自主权
(二)经营安宁权
五、民营企业经营权与企业社会责任
六、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