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吾土吾地:中国当代艺术的在地性
作者:易雨潇 著
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6-01
ISBN:9787512147720
定价:¥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揭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之间的关系。“在地性”是全球化理论中的新词汇,本书将“在地性”作为面向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视角,解析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现象及方法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的角度研究中国当下的艺术创作。通过“地”的文化内核深层次辨析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与西方艺术观念的差异。
作者简介
暂缺《吾土吾地:中国当代艺术的在地性》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导论:何谓在地性? 1
第一节在地性话语的兴起 1
一、在地性的提出 3
二、在地性与艺术话语 9
第二节在地性词源考 12
一、在地性的概念使用 13
二、在地艺术词源概念辨析 16
第三节在地性的理论建构 21
一、空间转向 21
二、人地关系 26
三、在地的“地” 28
四、在地艺术的审美范式:场、形、意 32
第二章为何要重返在地性 33
第一节全球化与在地性 33
一、全球化与现代性 34
二、在地性与文化自觉 38
三、全球化对人地关系的冲击 40
第二节人地关系的冲撞 42
一、乡土中国的经济转型 43
二、士绅阶层的消失与分化 46
三、知识转型与文化改良 49
第三节中国当代艺术的在地意识 54
一、在地展览 56
二、在地博物馆 60
三、在地与国际 63
第四节本章小结67
第三章在地性与文化记忆 69
第一节人地关系的诞生 70
一、创世神话与天人同构 70
二、天人合一的身体 74
三、绝地天通的宇宙 77
第二节人地关系与空间建构 80
一、感通天地的宇宙景观 83
二、游观天地的山水图式 89
三、移天缩地的审美空间 99
第三节空间记忆的内在延续 102
一、乡土社会与文人身份 102
二、记忆地图的足迹 105
三、心师造化 108
第四节本章小结111
第四章中国在地艺术实践的三个范畴 113
第一节社会场——社会场域的空间批判 114
一、个体 115
二、集体 121三、组织 125
第二节文化场——空间作为文化记忆的载体 131
一、视觉考古 133
二、陌生化 137
三、复魅 142
第三节自然场——山水图式的空间转换 148
一、体验 151
二、遮诠 154
三、齐物 157
第四节本章小结162
第五章中国当代艺术的在地性观念163
第一节从宇宙景观到审美空间 164
一、艺术自治 164
二、审美空间 166
三、审美道德主体 168
第二节文化记忆的可视化 170
一、记忆可视化 172
二、重建记忆空间 173
三、身体记忆 175
第三节自然美学与天人合一 176
一、身心合一与身体 177
二、徼向性与意向性 179
三、心性与审美主体 180
第四节本章小结183
第六章面向未来的在地艺术创作 185
第一节在地艺术创作方法论 186
第二节展望187
参考文献 190
第一节在地性话语的兴起 1
一、在地性的提出 3
二、在地性与艺术话语 9
第二节在地性词源考 12
一、在地性的概念使用 13
二、在地艺术词源概念辨析 16
第三节在地性的理论建构 21
一、空间转向 21
二、人地关系 26
三、在地的“地” 28
四、在地艺术的审美范式:场、形、意 32
第二章为何要重返在地性 33
第一节全球化与在地性 33
一、全球化与现代性 34
二、在地性与文化自觉 38
三、全球化对人地关系的冲击 40
第二节人地关系的冲撞 42
一、乡土中国的经济转型 43
二、士绅阶层的消失与分化 46
三、知识转型与文化改良 49
第三节中国当代艺术的在地意识 54
一、在地展览 56
二、在地博物馆 60
三、在地与国际 63
第四节本章小结67
第三章在地性与文化记忆 69
第一节人地关系的诞生 70
一、创世神话与天人同构 70
二、天人合一的身体 74
三、绝地天通的宇宙 77
第二节人地关系与空间建构 80
一、感通天地的宇宙景观 83
二、游观天地的山水图式 89
三、移天缩地的审美空间 99
第三节空间记忆的内在延续 102
一、乡土社会与文人身份 102
二、记忆地图的足迹 105
三、心师造化 108
第四节本章小结111
第四章中国在地艺术实践的三个范畴 113
第一节社会场——社会场域的空间批判 114
一、个体 115
二、集体 121三、组织 125
第二节文化场——空间作为文化记忆的载体 131
一、视觉考古 133
二、陌生化 137
三、复魅 142
第三节自然场——山水图式的空间转换 148
一、体验 151
二、遮诠 154
三、齐物 157
第四节本章小结162
第五章中国当代艺术的在地性观念163
第一节从宇宙景观到审美空间 164
一、艺术自治 164
二、审美空间 166
三、审美道德主体 168
第二节文化记忆的可视化 170
一、记忆可视化 172
二、重建记忆空间 173
三、身体记忆 175
第三节自然美学与天人合一 176
一、身心合一与身体 177
二、徼向性与意向性 179
三、心性与审美主体 180
第四节本章小结183
第六章面向未来的在地艺术创作 185
第一节在地艺术创作方法论 186
第二节展望187
参考文献 19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