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证言可信性研究
作者:张伟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9-01
ISBN:9787519764647
定价:¥5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司法审判的本质在于,面对诉讼双方竞争性的事实主张和证明,事实认定者到底应该相信或支持哪一方的案件理论?在这样的判断过程中,事实认定者必须(也只能)依赖证人证言和各种实物证据。但实物证据需要辨认证人、鉴真证人出庭作证,才能证明其来源的可靠性。因此,证人证言不仅是一个具体证据种类,实际还是几乎所有证据种类的呈现方式。心理学家通过构建“证言三角形”,使包括证人感知、记忆、叙述和诚实性的各种危险暴露出来,促使人们借助交叉询问和对质这样的质证方式,努力将证人证言的错误风险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证人证言对于事实认定既是必不可少的。又是可能存在错误的,这促使我们在警惕这种潜在危险的同时,要更加清醒地认识事实真相的盖然性。本书聚焦于证据法上的“求真”问题,通过一种交叉学科视角下的研究,对证言的传输和接收、证言可信性调查和评价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反思,旨在促使事实认定者更加科学地对证言可信性进行评价,以提高事实认定的准确性。
作者简介
张 伟女,汉族,1981年2月出生于湖南怀化,2019年1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证据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14~2015年,到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访学,现任西藏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目录
目 录
引 言
第一章 证言可信性概念分析
第一节 证言的概念及特性
一、证言的概念
二、证言的特性
第二节 可信性的概念及内涵
一、可信性释义
二、可信性的内涵
第三节 可信性与证明力的关系
一、证据的可信性与证明力释义
二、证言可信性与证明力的关系
第二章 证言可信性的制度和学术史考察
第一节 非理性证据审查时期的证言可信性实践探索
一、神明裁判
二、神判时期的证言地位及其可信性评判
三、证言可信性问题的日耳曼法传统
第二节 对证言可信性进行理性审查的探索
一、法定证据制度下证言的地位及其可信性评判
二、证言可信性问题的普通法传统
第三节 证言可信性研究的理论学说
一、边沁与自然证明理论
二、威格摩尔与证人心理学
第三章 证言叙述
第一节 通信理论的启示
一、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相互关系
二、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第二节 证言的生成
一、证言生成的认识论
二、证言生成的路径
第三节 证言的传输
一、证言传输的认识论分析
二、证言传输的路径
三、证言传输的信道
第四章 证言可信性调查
第一节 证言三角形理论
一、证言三角形理论是传闻证据规则的理论基础
二、证言三角形理论为交叉询问指明路径
第二节 证言可信性的调查方法
一、证言可信性调查的主要方法
二、证人的弹劾与正誉
第三节 证言可信性调查的程序保障
一、传闻证据规则和直接言词原则
二、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
三、出庭作证证人的情绪控制保障
四、伪证罪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第五章 证言可信性评价
第一节 证据评价的一般理论
一、证据评价的认识论基础
二、证据评价的审判环境
三、证言可信性评价是证据评价的一个维度
四、证言可信性评价与证明力评价的关系
第二节 证言可信性评价路径
一、证言可信性评价的一般路径
二、证言可信性评价的交叉学科路径
第三节 证言可信性评价与采信
一、证言可信性评价与采信的关系
二、证言采信的主体认知偏差及抑制
第六章 我国证言可信性立法与司法的问题与出路
第一节 我国证据可信性立法与司法的缺位及原因
一、缺位的主要表现
二、缺位的根本原因
第二节 立法与司法的回应:审判中心主义的构建
一、审判中心主义的构建
二、立法的回应
三、司法的回应:基于个案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改进思路及建议
一、构建中国式对抗制审判
二、推进我国陪审制度改革
三、构建现代司法证明体系
四、构建旨在促进庭审实质化的证言可信性评估指引
五、推进我国证言可信性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后 记
引 言
第一章 证言可信性概念分析
第一节 证言的概念及特性
一、证言的概念
二、证言的特性
第二节 可信性的概念及内涵
一、可信性释义
二、可信性的内涵
第三节 可信性与证明力的关系
一、证据的可信性与证明力释义
二、证言可信性与证明力的关系
第二章 证言可信性的制度和学术史考察
第一节 非理性证据审查时期的证言可信性实践探索
一、神明裁判
二、神判时期的证言地位及其可信性评判
三、证言可信性问题的日耳曼法传统
第二节 对证言可信性进行理性审查的探索
一、法定证据制度下证言的地位及其可信性评判
二、证言可信性问题的普通法传统
第三节 证言可信性研究的理论学说
一、边沁与自然证明理论
二、威格摩尔与证人心理学
第三章 证言叙述
第一节 通信理论的启示
一、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相互关系
二、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第二节 证言的生成
一、证言生成的认识论
二、证言生成的路径
第三节 证言的传输
一、证言传输的认识论分析
二、证言传输的路径
三、证言传输的信道
第四章 证言可信性调查
第一节 证言三角形理论
一、证言三角形理论是传闻证据规则的理论基础
二、证言三角形理论为交叉询问指明路径
第二节 证言可信性的调查方法
一、证言可信性调查的主要方法
二、证人的弹劾与正誉
第三节 证言可信性调查的程序保障
一、传闻证据规则和直接言词原则
二、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
三、出庭作证证人的情绪控制保障
四、伪证罪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第五章 证言可信性评价
第一节 证据评价的一般理论
一、证据评价的认识论基础
二、证据评价的审判环境
三、证言可信性评价是证据评价的一个维度
四、证言可信性评价与证明力评价的关系
第二节 证言可信性评价路径
一、证言可信性评价的一般路径
二、证言可信性评价的交叉学科路径
第三节 证言可信性评价与采信
一、证言可信性评价与采信的关系
二、证言采信的主体认知偏差及抑制
第六章 我国证言可信性立法与司法的问题与出路
第一节 我国证据可信性立法与司法的缺位及原因
一、缺位的主要表现
二、缺位的根本原因
第二节 立法与司法的回应:审判中心主义的构建
一、审判中心主义的构建
二、立法的回应
三、司法的回应:基于个案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改进思路及建议
一、构建中国式对抗制审判
二、推进我国陪审制度改革
三、构建现代司法证明体系
四、构建旨在促进庭审实质化的证言可信性评估指引
五、推进我国证言可信性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后 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