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20世纪70年代后的新马克思主义

20世纪70年代后的新马克思主义

作者:高亚春,闫仁河 著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0-01

ISBN:9787504771117

定价:¥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后,就世界范围来说,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并未陷入低潮,更没有停止,同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新“马克思主义热”和多种多样的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如“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本书主要介绍这五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让我们及时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其理论动态,了解这些流派不同的理论视角和新的探索。新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从一个方面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高亚春,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长期从事劳动保障政策研究。近年来,作为课题主持人或主要参与人,参与了多项***课题、部级课题、院级课题、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的研究课题,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第一章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柯亨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辩护
一、澄清基本范畴
二、生产力首要命题和发展命题
第二节 罗默对剥削的一般理论的重构
一、罗默对剥削概念的界定
二、罗默基于财产关系的一般剥削理论
第三节 赖特对阶级分析的一般框架的重建
一、“罗默—赖特” 阶级分析的一般框架
二、新中间阶级理论
三、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阶级结构理论
第二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威廉·莱斯对“控制自然” 观念的新阐释
一、生态危机的根源
二、对“控制自然” 的新理解
第二节 本·阿格尔生态危机理论
一、生态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
二、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主要解决途径
第三节 戴维·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观
一、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构建
第三章 文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詹姆逊的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观
一、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三阶段论
二、晚期资本主义的主导文化形式
第二节 詹姆逊晚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
二、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特质
第三节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批判理论
一、消费社会的崛起
二、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四章 发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萨米尔·阿明的“外围资本主义” 理论
一、外围资本主义的缘起
二、外围资本主义的特征
三、外围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四、外围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第二节 弗兰克的依附—世界体系理论
一、不发达的发展
二、宗主—卫星的结构
三、世界体系论
第三节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
一、何谓“世界体系”
二、世界体系的结构
第五章 后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一、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二、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继承
第二节 拉克劳和墨菲的“领导权” 理论和激进多元民主理论
一、“领导权” 理论
二、激进多元民主理论
参考文献
一、普通图书
二、期刊
三、学位论文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