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新型智能式液压抽油机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刘长年 著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01
ISBN:9787502482824
定价:¥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液压抽油机的优化理论和具体设计方法。本书分6章。第1章介绍了液压抽油机的发展历程;第2章介绍了新型无梁式液压抽油机;第3章介绍了混合式新型液压抽油机;第4章重点介绍了第四代高效长冲程长寿命智能式液压抽油机的全部理论和设计方法;第5章展示了7项专利,包括1项发明专利和两次鉴定的全部材料;第6章简介各种液压抽油机需要的液压元件,以供不熟悉液压理论的读者参考。本书可供从事石油开采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暂缺《新型智能式液压抽油机的设计与应用》作者简介
目录
1液压抽油机发展历程
2第二代无梁式液压抽油机
2.1 第二代无梁式液压抽油机的结构组成
2.2 第二代无梁式液压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2.1 启动回路
2.2.2 换向回路
2.2.3 平衡回路
2.2.4 过载与断载保护回路
2.2.5 补油回路
2.2.6 刹车回路
2.2.7 消振回路
2.2.8 蓄能器补油回路
2.2.9 液位控制与油温控制回路
2.2.10 电机热保护回路
2.3 第二代无梁式液压抽油机的优化设计
2.3.1 有关公式的推演简述
2.3.2 复合油缸的优化设计
2.3.3 无梁式液压抽油机的平衡度
2.4 自动填充无梁式液压抽油机
2.4.1 基本原理
2.4.2 全局优化设计
3第三代高效有梁式液压抽油机
3.1 第三代液压抽油机的结构组成
3.2 第三代液压抽油机的基本原理
3.2.1 启动回路
3.2.2 换向回路
3.2.3 平衡回路
3.2.4 过载与断载保护回路
3.2.5 补油回.路
3.2.6 刹车回路
3.2.7 消振回路
3.2.8 液位控制与油温控制回路
3.2.9 电机热保护回路
3.2.10 前后驴头力臂比的最佳选择
3.3 第三代液压抽油机的力学方程式
3.4 研究蓄能器的状态方程式
3.5 油缸及蓄能器参数选择
3.5.1 确定油缸参数
3.5.2 确定蓄能器参数
3.6 确定油泵及电机参数
3.7 悬点载荷和冲次对系统的影响
3.8 设计方案
3.8.1 设计方案一
3.8.2 设计方案二
4第四代高效长冲程长寿命智能式液压抽油机
4.1 第四代液压抽油机的结构原理
4.2 第四代液压抽油机的液压系统优化设计
4.3 第四代液压抽油机的电控系统
4.4 第四代液压抽油机抽油全过程运行机理
4.4.1 启动回路
4.4.2 换向回路
4.4.3 平衡回路
4.4.4 过载与断载保护回路
4.4.5 补油回路
4.4.6 刹车回路
4.4.7 消振回路
4.4.8 液位控制与油温控制回路
4.4.9 电机热保护回路
4.4.10 蓄能器补油回路
4.5 第四代液压抽油机几个关键技术
4.5.1 关于10年寿命的论证
4.5.2 长冲程的结构
4.5.3 关于冷却的研究
4.5.4 极高的上下行程平衡度
4.6 推演第四代液压抽油机全局优化公式
4.7 六种型号第四代液压抽油机的设计
4.7.1 Ⅰ型液压抽油机的设计
4.7.2 Ⅱ型液压抽油机的设计
4.7.3 Ⅲ型液压抽油机的设计
4.7.4 Ⅳ型液压抽油机的设计
4.7.5 Ⅴ型液压抽油机的设计
4.7.6 Ⅵ型液压抽油机的设计
4.8 第四代液压抽油机各参数的变化规律
5有关专利及鉴定结果
5.1 专利集锦
5.2 鉴定文件
5.2.1 第三代液压抽油机鉴定
5.2.2 第二代液压抽油机鉴定
6液压元件简介
6.1 液压系统的基本概念
6.1.1 液压油的物理性质
6.1.2 液压油的化学性质
6.1.3 液压油的主要性能指标
6.1.4 液压流体的性质
6.2 液压泵
6.2.1 齿轮泵
6.2.2 叶片泵
6.2.3 柱塞泵
6.2.4 液压马达
6.2.5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的符号表示法
6.3 液压缸
6.3.1 液压缸的结构组成
6.3.2 液压缸的计算
6.3.3 液压缸基本参数的确定原则
6.4 液压控制阀
6.4.1 液压控制阀的分类
6.4.2 压力控制阀
6.4.3 流量控制阀
6.4.4 方向控制阀
6.4.5 伺服阀与比例阀
6.5 液压辅件
6.5.1 油箱
6.5.2 油管
6.5.3 滤油器
6.5.4 蓄能器
6.5.5 冷却器与加热器
参考文献
2第二代无梁式液压抽油机
2.1 第二代无梁式液压抽油机的结构组成
2.2 第二代无梁式液压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2.1 启动回路
2.2.2 换向回路
2.2.3 平衡回路
2.2.4 过载与断载保护回路
2.2.5 补油回路
2.2.6 刹车回路
2.2.7 消振回路
2.2.8 蓄能器补油回路
2.2.9 液位控制与油温控制回路
2.2.10 电机热保护回路
2.3 第二代无梁式液压抽油机的优化设计
2.3.1 有关公式的推演简述
2.3.2 复合油缸的优化设计
2.3.3 无梁式液压抽油机的平衡度
2.4 自动填充无梁式液压抽油机
2.4.1 基本原理
2.4.2 全局优化设计
3第三代高效有梁式液压抽油机
3.1 第三代液压抽油机的结构组成
3.2 第三代液压抽油机的基本原理
3.2.1 启动回路
3.2.2 换向回路
3.2.3 平衡回路
3.2.4 过载与断载保护回路
3.2.5 补油回.路
3.2.6 刹车回路
3.2.7 消振回路
3.2.8 液位控制与油温控制回路
3.2.9 电机热保护回路
3.2.10 前后驴头力臂比的最佳选择
3.3 第三代液压抽油机的力学方程式
3.4 研究蓄能器的状态方程式
3.5 油缸及蓄能器参数选择
3.5.1 确定油缸参数
3.5.2 确定蓄能器参数
3.6 确定油泵及电机参数
3.7 悬点载荷和冲次对系统的影响
3.8 设计方案
3.8.1 设计方案一
3.8.2 设计方案二
4第四代高效长冲程长寿命智能式液压抽油机
4.1 第四代液压抽油机的结构原理
4.2 第四代液压抽油机的液压系统优化设计
4.3 第四代液压抽油机的电控系统
4.4 第四代液压抽油机抽油全过程运行机理
4.4.1 启动回路
4.4.2 换向回路
4.4.3 平衡回路
4.4.4 过载与断载保护回路
4.4.5 补油回路
4.4.6 刹车回路
4.4.7 消振回路
4.4.8 液位控制与油温控制回路
4.4.9 电机热保护回路
4.4.10 蓄能器补油回路
4.5 第四代液压抽油机几个关键技术
4.5.1 关于10年寿命的论证
4.5.2 长冲程的结构
4.5.3 关于冷却的研究
4.5.4 极高的上下行程平衡度
4.6 推演第四代液压抽油机全局优化公式
4.7 六种型号第四代液压抽油机的设计
4.7.1 Ⅰ型液压抽油机的设计
4.7.2 Ⅱ型液压抽油机的设计
4.7.3 Ⅲ型液压抽油机的设计
4.7.4 Ⅳ型液压抽油机的设计
4.7.5 Ⅴ型液压抽油机的设计
4.7.6 Ⅵ型液压抽油机的设计
4.8 第四代液压抽油机各参数的变化规律
5有关专利及鉴定结果
5.1 专利集锦
5.2 鉴定文件
5.2.1 第三代液压抽油机鉴定
5.2.2 第二代液压抽油机鉴定
6液压元件简介
6.1 液压系统的基本概念
6.1.1 液压油的物理性质
6.1.2 液压油的化学性质
6.1.3 液压油的主要性能指标
6.1.4 液压流体的性质
6.2 液压泵
6.2.1 齿轮泵
6.2.2 叶片泵
6.2.3 柱塞泵
6.2.4 液压马达
6.2.5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的符号表示法
6.3 液压缸
6.3.1 液压缸的结构组成
6.3.2 液压缸的计算
6.3.3 液压缸基本参数的确定原则
6.4 液压控制阀
6.4.1 液压控制阀的分类
6.4.2 压力控制阀
6.4.3 流量控制阀
6.4.4 方向控制阀
6.4.5 伺服阀与比例阀
6.5 液压辅件
6.5.1 油箱
6.5.2 油管
6.5.3 滤油器
6.5.4 蓄能器
6.5.5 冷却器与加热器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