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樊粹庭戏剧改革刍论
作者:徐芳芳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6-01
ISBN:9787522703145
定价:¥9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及其引发的文艺思潮变迁入手,着力探索近代戏剧改革的集大成者、河南戏剧改革领军人物——樊粹庭的戏剧改革经验,探讨樊粹庭戏改成功的多重原因、创作思想、编剧理念以及创作思想与剧作风格之间的关联,探索樊粹庭在近现代戏剧变革大潮中所利用的外部原因及其调整的内部机制,寻绎其戏剧观念、编剧技巧、导演理念、借鉴其创新路径,总结其剧作思想与文学价值,一发掘其剧团管理、经营传播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归纳其先进的戏剧教育理念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樊粹庭戏剧改革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对中国戏剧做出的巨大贡献,力争为新时代戏曲繁荣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简介
徐芳芳,女,1983年生,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戏剧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戏剧史、近代戏剧及河南地方戏。在《戏剧艺术》《戏曲研究》《戏剧文学》《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等国家核心期刊及报纸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参加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参编著作及教材4部。为本科生开设课程:《中国戏剧简史》、《经典名剧评析》、《戏剧概论》;为研究生开设课程:《中国戏剧史》、《戏剧作品分析》。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樊粹庭生平与戏剧改革动因考论
第一节 樊粹庭“以戏为命”的人生轨迹
第二节 出生年月辨正
第三节 戏剧改革缘由考论
第二章 樊戏价值评骘
第一节 樊戏的内涵及价值评议
第二节 樊戏剧目及数量考辨
第三章 樊粹庭的戏剧观念
第一节 珍视豫剧与尊重艺人的民本意识
第二节 启迪民智与规正人心的价值衡定
第三节 开放通达与兼收并蓄的理论架构
第四节 化俗为雅与雅俗共赏的艺术观
小结
第四章 樊粹庭的编剧原则
第一节 贴近民众生活
第二节 发掘历史蕴藏
第三节 追求艺术真实
第四节 注重舞台效果
小结
第五章 樊粹庭创作思想分期及风格嬗变
第一节 发展期(1915—1934)
第二节 成熟期(1934—1942)
第三节 转型期(1942—1949)
第四节 升华期(1949—1962)
小结
第六章 樊戏的卓越艺术成就
第一节 虚实相济的题材选择
第二节 开阖自如的剧本结构
第三节 面目各异、绚丽多姿的女性形象
第四节 文野相济本色当行的语言风格
小结
第七章 樊粹庭在豫剧及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第一节 结束豫剧向无剧本的历史
第二节 重塑河南梆子的舞台形态
第三节 豫剧人才培养制度与教育体系的创立和完善
第四节 豫剧编导体制的建立
第五节 近代地方戏改革的集大成者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绪论
第一章 樊粹庭生平与戏剧改革动因考论
第一节 樊粹庭“以戏为命”的人生轨迹
第二节 出生年月辨正
第三节 戏剧改革缘由考论
第二章 樊戏价值评骘
第一节 樊戏的内涵及价值评议
第二节 樊戏剧目及数量考辨
第三章 樊粹庭的戏剧观念
第一节 珍视豫剧与尊重艺人的民本意识
第二节 启迪民智与规正人心的价值衡定
第三节 开放通达与兼收并蓄的理论架构
第四节 化俗为雅与雅俗共赏的艺术观
小结
第四章 樊粹庭的编剧原则
第一节 贴近民众生活
第二节 发掘历史蕴藏
第三节 追求艺术真实
第四节 注重舞台效果
小结
第五章 樊粹庭创作思想分期及风格嬗变
第一节 发展期(1915—1934)
第二节 成熟期(1934—1942)
第三节 转型期(1942—1949)
第四节 升华期(1949—1962)
小结
第六章 樊戏的卓越艺术成就
第一节 虚实相济的题材选择
第二节 开阖自如的剧本结构
第三节 面目各异、绚丽多姿的女性形象
第四节 文野相济本色当行的语言风格
小结
第七章 樊粹庭在豫剧及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第一节 结束豫剧向无剧本的历史
第二节 重塑河南梆子的舞台形态
第三节 豫剧人才培养制度与教育体系的创立和完善
第四节 豫剧编导体制的建立
第五节 近代地方戏改革的集大成者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