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气象/生态
-
碳中和全民科普指南中国天气 腾讯SSV碳中和实验室2015年巴黎会议前夕,中国承诺2030年左右实现碳达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一般性辩论时宣布中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与碳中和不是简单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的问题,而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结构全面绿色转型的问题。因此要引导“双碳”目标切实落实到各行各业甚至是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中来。思想引导行动,理论指导实践,这本《碳中和全民科普指南》就是为此准备的。 能源革命是 2014 年国家提出来的,在提出能源革命以后,2020 年又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和碳中和就是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把能源革命往哪走具体化了。先要做到碳达峰,也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总量达到峰值,然后再进一步降低,我们 2060 年前要实现碳中和,也就是排放的二氧化碳,我们自己能有能力把它全吸收掉,这样就实现了净零排放,也就是二氧化碳排放为零,这叫碳中和。——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实现碳达峰是为了应对当前的气候变化,因为当前的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生存。它的内涵还是很丰富的,所以如果要想把这个问题真正理解清楚,大家可能需要从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入手,把概念搞清楚,才能将这样一个重要的国家重大战略决策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自觉。——宇如聪(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与 20 世纪 80 年代相比,北冰洋夏季海冰的面积减少了 40%,目前北冰洋的海冰面积也是过去 1000 年以来最小的……19 世纪后期以来的增暖赶上了之前 1000 年才会有的程度,这是非常异常的。——翟盘茂(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科学认识气候、主动适应气候、努力保护气候,对美丽中国建设和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巢清尘(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国家碳中和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
-
寂静的石头George B. Schaller50年前,在喜马拉雅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到底有多艰辛?那里的野生动物生活的怎么样?那里的人们当时过着怎样的生活?本书的大部分篇幅描述了乔治•夏勒博士在喜马拉雅地区的科考活动,包括山、人、日常的行程。每一次旅程都会遇到问题:有的是政治上的,因为喜马拉雅处于多个国家边界的敏感区域;有的是后勤保障方面的,顽固的背夫、不愿动弹的驮畜,还有踪迹难寻的小径——山地旅行永恒的难题;还有一些气候问题,比如沙漠地区汹涌的热浪、青藏高原刺骨的寒风。作者并不是简单地记录自己的科考经历,而是想用自己的笔和相机记录下生活在寂静荒山中的各种生灵,向人们展现它们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唤起人们对正在逝去的喜马拉雅地区的关注。
-
地质词典[美] 马西娅·比约内鲁德(Marcia Bjornerud)著为什么钻石难久远?为什么远古的冰雪预言了人类的未来?从冰川、沙地到重力风,从真菌孢子、花粉颗粒到沉积物中的微小塑料颗粒,历经挤压、熔解、侵蚀的岩石默默地记录着地球的“前世今生”。这一次,它用75个稀奇古怪的词条引领我们进入更广阔的地质世界,为我们重现古老地表转瞬即逝的轮廓,鬼斧神工的怪石奇峰,讲述险象环生的地球历史。
-
苔藓森林Robin Wall Kimmerer作者以不同种类苔藓的独特生物学特征为主题,结合自身的生活与科研经历,用散文般优美的语言,介绍了苔藓在自然界以及原住民文明和现代城市环境,乃至全球生态大背景中的作用。作为最古老的陆生植物,苔藓堪称真正的“先锋植物”,能够将贫瘠的岩石和土壤转变成适合其他植物种子萌发和生长的环境。这些文章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的全新角度,以微小到常被忽略的苔藓作为棱镜,折射出对于人类与自然之间关联的深刻反思。
-
科学三分钟[意]塞雷娜·贾科明 [意]卢卡·佩里 著;[意]卡泰丽娜·弗拉塔洛基 绘通过关于气候和全球变暖的搞笑故事,用科学和笑声一一拆解,看看我们的地球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你搞不懂“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不明白为什么每年的夏天总是过去100年里热的,那么这本书会告诉你真相。 在天体喷发和系外行星、新石器时代的饮食与太阳黑子、冰芯与太空旅行这些研究中寻找气候变化的真相,与气候专家和科学竞赛冠军一起出发,在地球的上方、下方和内部进行一次冒险探索,了解我们的星球以及它正在发生的事情。
-
台风知识与应急避险高路周翔 张英 著小纹随家人搬到沿海城市居住,在个周末,不期而遇的台风打乱了他们的出游计划,妈妈给小纹讲了关于台风的知识: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台风是怎么命名的、台风的一生会经历哪些事情、台风来袭时,人们应该做些什么......小读者跟随书中的讲解,也会像小纹一样,了解有关台风的知识,懂得台风来临时该怎样避险。
-
科学家眼中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周华坤、陈晓澄、李来兴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的高原,有着“第三极”之称,这里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也孕育了许多有特点的动植物。但由于气候严峻,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总体比较低,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多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开展了多个方面的生态保护及研究工作。在这本书中,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及科研人员开展的生态保护工作,内容涉及国家公园的发展、草地生态系统病虫害防治、高山冰缘带植物多样性、獐牙菜、荒漠植物锁阳、青藏高原特有鱼类、鸟类、鼠类、大型兽类以及标本采集等多个方面,从科学家研究的角度,向读者介绍他们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以及生态保护背后的故事。
-
地球气候简史[加]史蒂文·厄尔本书主要关注过去 46 亿年来地球气候演化的自然过程,了解这些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助于我们充分理解目前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当洞悉了古老的过去,我们会发现,过去一个世纪所发生的气候变化完全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不是自然气候强迫的结果。本书以各种自然现象的时间尺度为线索来组织成篇。章 概述了主导地球现在和过去气候的物理机制。后一章,即第十一章总结了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个人和群体对气候的影响。第二章着眼于过去数十亿年间太阳辐射强度的演化,尽管其增加了 40%,但地球及其生态系统却一直调节着气候,将其控制在适宜生命生存的范围内。第三章聚焦极为缓慢的板块构造过程。在过去数亿年间,大陆漂移控制着太阳能转化为热量的效率,板块构造过程影响着洋流,山脉的形成影响着大气成分的变化,进而都可以影响气候。第四章讲述了火山喷发造成的气候冷却与气候变暖。这一影响过程的时间尺度短则数年,长则几千万年。第五章概述了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米兰科维奇旋回理论),包括在过去的数百万年间米兰科维奇旋回如何调节冰期旋回,以及我们是否正迈入一个新的冰期。第六章,我们关注的是洋流的长期和短期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包括大西洋中变化时间尺度为几百年的墨西哥湾流,以及太平洋中变化时间尺度为数年的厄尔尼诺现象。第七章集中讨论了与太阳黑子数量相关的太阳短周期变化, 包括太阳黑子的变化如何导致太阳输出能量产生细微变化,以及这些时间尺度为几十年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地球的气候。第八章的内容关于灾难性气候变化,包括地球与大型地外天体撞击时的气候影响,例如在白垩纪末期,一次大撞击导致恐龙灭绝(可能在短短几天内)。这一章还会讨论类似事件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第九章总结了我们的祖先——智人的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证据表明,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对气候有所影响,这一点可能会出乎读者的意料。第十章聚焦于与临界点相关的话题,讨论了地球历史气候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变的方式和原因,以及当代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重大影响如何在不久的将来形成一个新的临界点。
-
京城绘·山川风物帝都绘工作室 著这是一本聚焦北京的自然环境,讲述北京的自然要素以及它们与北京、北京人之间关系的信息可视化科普书。北京,耸立着2000米以上的山峰,蜿蜒着超过6400千米的河流,滋养着超过5000种动植物。但北京的自然包括但又远不限于此,而是早已同城市融为了一个整体。在本书中,我们将通过游山、玩水、沐风、赏景和博物这五个主题,来探寻如下问题:北京有多少超过1000米的山峰?北京的地下水有多深?北京的风速和风向在近60年间有着怎样的变化?北京的300多个公园都在哪里?是什么让北京的生物多样性如此丰富?这些关于自然和自然背后的文化信息,会让我们对这座城市更多好奇与向往,而北京,也会因此更加美好。
-
趣味气象学(俄)达·奥·斯维亚茨基,塔·尼·克拉多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是探索科学规律、进行科学创造的源泉。一本优秀的科普书能够成功触发孩子心中萌生的兴趣,激发科学探索的学习动力,引导孩子沿着兴趣的指引走下去,最终开拓出成功的路径。“趣味科学”系列图书一直致力于打造引发小读者兴趣的科普“金钥匙”,引领他们轻松步入科学之门。“趣味科学新编”这次收录的《趣味动物学》《趣味植物学》《趣味昆虫学》《趣味生理学》《趣味气象学》《趣味航空学》均出自几位俄罗斯著名科普作家笔下,书中以轻松简洁的语言讲述了科学知识,介绍了各学科的发展史,提供了多种简便、可操作的实验,补足并丰富了课堂较少涉及的各学科内容,拓宽了读者的科学视野,全面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