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回声:启蒙时代的文化与文学
作者:黄轶 著
出版社:光启书局
出版时间:2022-08-01
ISBN:9787545219593
定价:¥10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探究晚清以降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现代转型,聚焦“五四”前后的启蒙时代语境,主张重回历史现场、重访人文脉络的研究视角,重视精神思辨和知识反省的治学立场,对反映并负任现代中国变轨进程的文学迁变、文化抉择予以考察。作者从新史料、新问题、新观念入手,着力在学术史基础上于主流认识和传统观念之外别发新见,往往能够洞察文学现象的“另一”内涵、边缘对象的“发现”价值,特别是通过对苏曼殊、鲁迅、“浪漫派”、“南社”等有关问题的再探究,不仅丰富了现代文学的话语空间,对重构新文学史观产生深刻的启发意义,同时也呈现了百年前的文学变奏怎样在当下发出回响,当代学术又如何从思想性上对启蒙时代作出深沉回应。
作者简介
黄轶,文学博士,博士后。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南社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近现代文学转型研究、乡土生态小说研究、都市文化与文学研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目录
序
一 晚清民初文化场
现代文学发展与传媒业之关系
启蒙落潮与文体选择
“开启民智”与20世纪初小说的变革——从政治小说到鸳鸯
蝴蝶派
20世纪末“晚清文化研究热”断想
从《哀希腊》四译本看清末民初文学变革
“德性”与“智识”并重——论梁启超的家庭教育理念(上)
“兴会淋漓”与“择术不可不慎”——论梁启超的家庭教育
理念(下)
二 苏曼殊的文化风景线
《新青年》上的苏曼殊——打开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视角
晚清民初新文学发端的另一重视角——以苏曼殊与海外汉学家
交游为例
苏曼殊任教金陵刻经处事迹考辨
对“意译”末流的抵制——苏曼殊译学思想论
苏曼殊与《拜轮诗选》
苏曼殊印度文学译介论
论苏曼殊文学翻译的史学意义
三 走向“新文学” 的苏曼殊
苏曼殊思想新论
抱慰生存悖论中的个体生命——苏曼殊文学审美论
苏曼殊与五四浪漫抒情文学的勃兴
出入古典与现代审美间的浪漫绝句——苏曼殊诗论
苏曼殊与鸳鸯蝴蝶派关系重论
苏曼殊文本的自叙性及文学转型意义
民初小说对爱情的“发现”与意义重估——以苏曼殊为中心
现代文学转型初之苏曼殊小说
百年已逝,我们何以要谈苏曼殊?
四 鲁迅的世纪
有关《河南》几个问题的辨正
鲁迅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辛亥”背景
鲁迅《呐喊》中“文”与“白”的文化身份隐喻
论新文学初创期的鲁迅乡土小说批评
“欧化”“地方色”与“世界性”——论五四乡土批评
理论的初创
五 三四十年代的“浪漫派”
启蒙的回响与自由的困境——京派文学的价值选择
京派:“现代性”的另一条阐释途径
卓异之旗:京派的缘起及文学史意义
京派的民族想象及人文意义——以沈从文为中心
知识者的自我寻绎——解读徐皐早期小说的另一维度
通俗性、现代性及文化综合——论徐皐、无名氏的史学意义
六 文学史观史论
还原起点:中国现代文学肇端于南社
八九十年代以来现代文学的价值重建和文学史重构与海外研究
传统“体贴”与现代“抚慰”——鸳鸯蝴蝶派文学价值观论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与现代乡土小说研究及其
经典化
参考文献
一 晚清民初文化场
现代文学发展与传媒业之关系
启蒙落潮与文体选择
“开启民智”与20世纪初小说的变革——从政治小说到鸳鸯
蝴蝶派
20世纪末“晚清文化研究热”断想
从《哀希腊》四译本看清末民初文学变革
“德性”与“智识”并重——论梁启超的家庭教育理念(上)
“兴会淋漓”与“择术不可不慎”——论梁启超的家庭教育
理念(下)
二 苏曼殊的文化风景线
《新青年》上的苏曼殊——打开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视角
晚清民初新文学发端的另一重视角——以苏曼殊与海外汉学家
交游为例
苏曼殊任教金陵刻经处事迹考辨
对“意译”末流的抵制——苏曼殊译学思想论
苏曼殊与《拜轮诗选》
苏曼殊印度文学译介论
论苏曼殊文学翻译的史学意义
三 走向“新文学” 的苏曼殊
苏曼殊思想新论
抱慰生存悖论中的个体生命——苏曼殊文学审美论
苏曼殊与五四浪漫抒情文学的勃兴
出入古典与现代审美间的浪漫绝句——苏曼殊诗论
苏曼殊与鸳鸯蝴蝶派关系重论
苏曼殊文本的自叙性及文学转型意义
民初小说对爱情的“发现”与意义重估——以苏曼殊为中心
现代文学转型初之苏曼殊小说
百年已逝,我们何以要谈苏曼殊?
四 鲁迅的世纪
有关《河南》几个问题的辨正
鲁迅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辛亥”背景
鲁迅《呐喊》中“文”与“白”的文化身份隐喻
论新文学初创期的鲁迅乡土小说批评
“欧化”“地方色”与“世界性”——论五四乡土批评
理论的初创
五 三四十年代的“浪漫派”
启蒙的回响与自由的困境——京派文学的价值选择
京派:“现代性”的另一条阐释途径
卓异之旗:京派的缘起及文学史意义
京派的民族想象及人文意义——以沈从文为中心
知识者的自我寻绎——解读徐皐早期小说的另一维度
通俗性、现代性及文化综合——论徐皐、无名氏的史学意义
六 文学史观史论
还原起点:中国现代文学肇端于南社
八九十年代以来现代文学的价值重建和文学史重构与海外研究
传统“体贴”与现代“抚慰”——鸳鸯蝴蝶派文学价值观论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与现代乡土小说研究及其
经典化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