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流域生态演变与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控研究(以艾丁湖为例)
作者:徐志侠 梁珂 褚敏 曹国亮 马思超 著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3-01
ISBN:9787522604190
定价:¥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由于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位于干旱区的艾丁湖流域生态状况不断恶化,研究生态演变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作用机理和水资源利用调控方法,对于艾丁湖流域生态保护和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在研究艾丁湖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演变历史,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采集了艾丁湖周边天然样本、土壤及地下水水盐数据,绘制了现状植被分布图,提出了天然植被状况与地下水、地表水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分区域生态地下水位;提出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是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地下水压采的措施,进行了地下水压采示范。 本书主要供干旱区水资源、水生态、水工程及土地资源相关的科研人员和管理者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流域生态演变与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控研究(以艾丁湖为例)》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第1章 艾丁湖流域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地形地貌
1.3 气候条件
1.4 土壤与植被
1.5 水文地质
1.6 社会经济
1.7 水资源
1.7.1 水资源数量
1.7.2 水资源质量
1.7.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7.4 2010—2019年艾丁湖流域供用水量变化分析
1.8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
1.8.1 用水总量控制实施方案
1.8.2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第2章 艾丁湖流域生态演变历史
2.1 艾丁湖生态系统组成
2.1.1 盐湖
2.1.2 河口湿地
2.1.3 盐生草甸
2.2 艾丁湖湖泊蓄水特点
2.3 艾丁湖水文要素演变
2.3.1 降水量
2.3.2 蒸发量
2.3.3 径流量
2.3.4 流域水循环及地下水埋深演变
第3章 艾丁湖流域绿洲湿地时空变化
3.1 植被样方及植被类型调查
3.2 遥感影像解译
3.2.1 数据预处理
3.2.2 地物判别标准
3.2.3 艾丁湖流域地物类型解译
3.3 植被覆盖度定量反演
3.3.1 随机森林基本原理——回归树
3.3.2 随机森林算法
3.3.3 随机森林的特点
3.3.4 模型精度评价
3.4 艾丁湖流域绿洲湿地时空变化特征
3.4.1 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分布特征
3.4.2 天然绿洲与人工绿洲演变特征
3.4.3 天然植被类型时空分布特征
3.4.4 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布特征
3.4.5 流城土壤盐分特征
3.4.6 艾丁湖湖面演变特征
第4章 艾丁湖流域绿洲湿地退化与地下水开发利用关系
4.1 西区地下水埋深与天然植被退化情况
4.1.1 西区天然植被1976—2017年变化
4.1.2 西区天然植被1976—2010年变化
4.1.3 西区天然植被2010—2017年变化
4.2 中区地下水埋深与天然植被退化情况
4.2.1 中区天然植被1976—2017年变化
4.2.2 中区天然植被1976—2010年变化
4.2.3 中区天然植被2010—2017年变化
4.3 东区地下水埋深与天然植被退化情况
4.3.1 东区天然植被1976—2017年变化
4.3.2 东区天然植被1976—2010年变化
4.3.3 东区天然植被2010—2017年变化
4.4 艾丁湖流域绿洲湿地变化与地下水开发利用关系
4.4.1 艾丁湖湖面面积影响因素分析
4.4.2 天然绿洲、人工绿洲面积与地下水开发利用关系
4.4.3 天然植被覆盖度及生物量与地下水开发利用关系
4.4.4 地下水—包气带水补给天然植被的作用机理
4.4.5 天然植被典型区的地下水—包气带水量平衡
4.4.6 分区域生态地下水位的确定
第5章 艾丁湖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生态功能保护水位水量双控指标体系
5.1 地下水生态水位的概念及内涵
5.2 生态适宜地下水位的确定
5.3 生态地下水位上下限及确定方法
5.3.1 生态地下水位上限及确定方法
5.3.2 地下水位下降对植被的水分胁迫
5.3.3 生态地下水位下限及确定方法
5.4 艾丁湖流域地下水生态水位阈值的确定
5.5 地下水水量水位控制分区
第6章 示范区基本情况
6.1 示范区的选取
6.1.1 示范区的选取原则
6.1.2 示范区的选取分析
6.2 社会经济
6.3 河流水系
6.4 种植结构
6.5 示范区地下水跟踪监测
6.5.1 示范区地下水开采量跟踪观测
6.5.2 示范区地下水位观测井情况
6.6 示范区地表水计量设施
6.7 水文地质
6.7.1 含水层富水性
6.7.2 示范区补给排特征
第7章 示范区实施和运行
7.1 压采措施实施前示范区用水量
7.2 压采措施实施情况
7.2.1 实施进展及工程投资
7.2.2 压采措施
7.3 示范区灌溉用水量
7.3.1 地下水开采量
7.3.2 示范区地表水灌溉用水量
7.3.3 示范区灌溉用水量
7.4 示范区地下水埋深变化分析
7.4.1 实测地下水埋深
7.4.2 年内变化特征
7.4.3 年际变化特征
7.4.4 空间分布特征
7.5 压采措施实施前后效果对比分析
7.6 示范区地下水补给排泄评价
7.6.1 补给项
7.6.2 排泄项
7.6.3 地下水水量均衡状况
7.7 节水压采的成本和效益分析
7.7.1 成本及效益分析
7.7.2 提高地下水利用率分析计算
7.7.3 提高应急供水能力分析计算
第8章 示范区生态地下水位预警
8.1 示范区生态地下水位预警管理
8.1.1 生态地下水位预警管理意义
8.1.2 地下水管理监控时段确定
8.1.3 生态地下水位预警管理模式探讨
8.1.4 生态地下水位预警可行性分析
8.2 示范区西侧天然植被区生态地下水位的确定
8.3 示范区西侧自然植被区生态地下水位预警管理
第9章 示范区推广潜力分析
9.1 示范区经验
9.1.1 示范目的和预期效果
9.1.2 解决的主要思路
9.1.3 主要内容及做法
9.1.4 经验总结
9.2 示范推广应用对提高应急供水能力潜力的影响
9.3
第1章 艾丁湖流域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地形地貌
1.3 气候条件
1.4 土壤与植被
1.5 水文地质
1.6 社会经济
1.7 水资源
1.7.1 水资源数量
1.7.2 水资源质量
1.7.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7.4 2010—2019年艾丁湖流域供用水量变化分析
1.8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
1.8.1 用水总量控制实施方案
1.8.2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第2章 艾丁湖流域生态演变历史
2.1 艾丁湖生态系统组成
2.1.1 盐湖
2.1.2 河口湿地
2.1.3 盐生草甸
2.2 艾丁湖湖泊蓄水特点
2.3 艾丁湖水文要素演变
2.3.1 降水量
2.3.2 蒸发量
2.3.3 径流量
2.3.4 流域水循环及地下水埋深演变
第3章 艾丁湖流域绿洲湿地时空变化
3.1 植被样方及植被类型调查
3.2 遥感影像解译
3.2.1 数据预处理
3.2.2 地物判别标准
3.2.3 艾丁湖流域地物类型解译
3.3 植被覆盖度定量反演
3.3.1 随机森林基本原理——回归树
3.3.2 随机森林算法
3.3.3 随机森林的特点
3.3.4 模型精度评价
3.4 艾丁湖流域绿洲湿地时空变化特征
3.4.1 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分布特征
3.4.2 天然绿洲与人工绿洲演变特征
3.4.3 天然植被类型时空分布特征
3.4.4 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布特征
3.4.5 流城土壤盐分特征
3.4.6 艾丁湖湖面演变特征
第4章 艾丁湖流域绿洲湿地退化与地下水开发利用关系
4.1 西区地下水埋深与天然植被退化情况
4.1.1 西区天然植被1976—2017年变化
4.1.2 西区天然植被1976—2010年变化
4.1.3 西区天然植被2010—2017年变化
4.2 中区地下水埋深与天然植被退化情况
4.2.1 中区天然植被1976—2017年变化
4.2.2 中区天然植被1976—2010年变化
4.2.3 中区天然植被2010—2017年变化
4.3 东区地下水埋深与天然植被退化情况
4.3.1 东区天然植被1976—2017年变化
4.3.2 东区天然植被1976—2010年变化
4.3.3 东区天然植被2010—2017年变化
4.4 艾丁湖流域绿洲湿地变化与地下水开发利用关系
4.4.1 艾丁湖湖面面积影响因素分析
4.4.2 天然绿洲、人工绿洲面积与地下水开发利用关系
4.4.3 天然植被覆盖度及生物量与地下水开发利用关系
4.4.4 地下水—包气带水补给天然植被的作用机理
4.4.5 天然植被典型区的地下水—包气带水量平衡
4.4.6 分区域生态地下水位的确定
第5章 艾丁湖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生态功能保护水位水量双控指标体系
5.1 地下水生态水位的概念及内涵
5.2 生态适宜地下水位的确定
5.3 生态地下水位上下限及确定方法
5.3.1 生态地下水位上限及确定方法
5.3.2 地下水位下降对植被的水分胁迫
5.3.3 生态地下水位下限及确定方法
5.4 艾丁湖流域地下水生态水位阈值的确定
5.5 地下水水量水位控制分区
第6章 示范区基本情况
6.1 示范区的选取
6.1.1 示范区的选取原则
6.1.2 示范区的选取分析
6.2 社会经济
6.3 河流水系
6.4 种植结构
6.5 示范区地下水跟踪监测
6.5.1 示范区地下水开采量跟踪观测
6.5.2 示范区地下水位观测井情况
6.6 示范区地表水计量设施
6.7 水文地质
6.7.1 含水层富水性
6.7.2 示范区补给排特征
第7章 示范区实施和运行
7.1 压采措施实施前示范区用水量
7.2 压采措施实施情况
7.2.1 实施进展及工程投资
7.2.2 压采措施
7.3 示范区灌溉用水量
7.3.1 地下水开采量
7.3.2 示范区地表水灌溉用水量
7.3.3 示范区灌溉用水量
7.4 示范区地下水埋深变化分析
7.4.1 实测地下水埋深
7.4.2 年内变化特征
7.4.3 年际变化特征
7.4.4 空间分布特征
7.5 压采措施实施前后效果对比分析
7.6 示范区地下水补给排泄评价
7.6.1 补给项
7.6.2 排泄项
7.6.3 地下水水量均衡状况
7.7 节水压采的成本和效益分析
7.7.1 成本及效益分析
7.7.2 提高地下水利用率分析计算
7.7.3 提高应急供水能力分析计算
第8章 示范区生态地下水位预警
8.1 示范区生态地下水位预警管理
8.1.1 生态地下水位预警管理意义
8.1.2 地下水管理监控时段确定
8.1.3 生态地下水位预警管理模式探讨
8.1.4 生态地下水位预警可行性分析
8.2 示范区西侧天然植被区生态地下水位的确定
8.3 示范区西侧自然植被区生态地下水位预警管理
第9章 示范区推广潜力分析
9.1 示范区经验
9.1.1 示范目的和预期效果
9.1.2 解决的主要思路
9.1.3 主要内容及做法
9.1.4 经验总结
9.2 示范推广应用对提高应急供水能力潜力的影响
9.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