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信息社会符号学
作者:唐小林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6-01
ISBN:9787030721495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信息社会符号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信息社会符号学的论著。它视符号为世界本体,把人类对社会的感知(阅读)、表征(书写)及其解释(接受)等全部实践活动看成符号行为,以信息社会的符号行为及符号文本为研究对象,着力考察并深刻反思信息社会的意义建构方式及运作方式。《信息社会符号学》认为信息社会具有媒介、智能和消费三副面相,因而它是媒介社会、智能社会和消费社会的三位一体。媒介、智能和消费的符号互动各有侧重地构成了信息社会意义建构的表意机制、生产机制和动力机制。超连接、拟演示、诗性符号、装框则分别呈现为信息社会的文化主型、体裁偏向、文化景观和意义生产方式。《信息社会符号学》在对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生存等的分析中指出,信息社会已经演进到元意识、元时代阶段,它召唤一门新的虚拟性的符号学的出现。
作者简介
暂缺《信息社会符号学》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当代中国文化符号学研究丛书”缘起
序一:元宇宙的敲门声
序二:符号学的新视野
导论 1
一、世界的符号构成 1
二、信息社会的符号状况 8
三、社会符号学与符号社会学的分野 11
四、信息社会符号学的基本构想和本书的言路 19
第一章 符号学视域下的信息与信息社会 24
第一节 符号学视域下的信息 24
一、信息为事物赋形 27
二、信息是意义的媒介 28
三、信息是组合与传播的数据 31
第二节 符号学视域下的信息社会 33
一、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 33
二、信息理论中的信息社会 35
三、信息社会的三副面相 39
第二章 超连接:信息社会的文化主型 45
第一节 连接作为社会与媒介的本质 45
一、连接作为人类存在的方式 45
二、连接作为媒介是身体的延伸 49
三、连接作为文化符号 54
第二节 人类社会连接方式的演进 55
一、口语-身体媒介时代:强连接 56
二、文字-书写媒介时代:弱连接 57
三、数字-网络媒介时代:超连接 59
第三节 超连接与信息社会的文化变迁 61
一、超连接性与超接触性 62
二、连线为意义奠基 66
三、连线力作为文化权力 67
四、渠道优先与指示符号主导 69
五、聚合翻转与文本偏向 72
第四节 过度连接、过度交往与过度文化 73
一、超连接与弱关系 73
二、超交往与弱理性 75
三、超接触与弱文化 78
第三章 拟演示:信息社会的体裁偏向 82
第一节 演示、记录、拟演示:人类社会的三体演进 83
一、叙述体裁划分与社会形态关联 83
二、演示与记录:两种基本社会形态及其特点 85
三、人类符号行为的演示性标出 90
第二节 以言演事:信息社会的符号行为 96
一、作为言语行为的以言演事 96
二、网络符号的拟演示叙述 97
第三节 空间主导:构筑拟演示平台 98
一、网络社会的空间化特征 98
二、后台翻转:拟演示叙述的伦理学 100
三、没有观众的演出 104
第四章 诗性符号:信息社会的文化景观 106
第一节 诗性符号景观 106
一、三个概念辨析 107
二、诗性符号与景观 109
第二节 话语领域及生活世界的诗性转折 111
一、话语领域的诗性转折 111
二、生活世界的诗性转折 115
第三节 诗性符号景观的生产机制与意义生态 117
一、双层框架:诗性符号景观的生产机制 117
二、诗性符号景观与意义生态 122
第五章 装框:信息社会的意义生产方式 124
第一节 时间:信息的特殊价值属性 124
第二节 装框:重建或重构空间 126
第三节 装框的意义生发路径及其文化后果 128
一、编码/解码 128
二、认知/建构 131
三、交流/传播 134
四、装框的文化后果 136
第六章 元意识:人工智能的符号学 139
第一节 人工智能与符号关系的进路 139
一、智能:意义能力的符号 140
二、人工智能的三种划分 143
三、人工智能的三条进路 146
第二节 被动与自由:人工智能的两种符号主体 150
一、是智能还是本能? 150
二、自由符号主体如何可能? 153
三、人工智能获取意义的三条途径 157
第三节 超级人工智能及其文化后果 166
一、超级人工智能的设想 166
二、人工智能的文化后果及其批判 168
第七章 数字化生存:元时代的开启 176
第一节 数字化:元符号主导 176
一、物符号、纯符号、元符号的三级跳 176
二、符号迭加:三个符号世界的形成 182
三、倒立的符号三角关系 185
第二节 数字社会的意义生成:跨文本运动 188
一、数字社会:双层文本 188
二、现实与虚拟:跨文本及其关系 195
三、交互文本、交互界面与协商空间 199
第三节 数字社会的符号学批判 202
一、虚拟性的符号学 202
二、及物性:物在意义世界中的位置 204
三、具身性:身体与意义的关系 212
参考文献 218
后记 228
“当代中国文化符号学研究丛书”缘起
序一:元宇宙的敲门声
序二:符号学的新视野
导论 1
一、世界的符号构成 1
二、信息社会的符号状况 8
三、社会符号学与符号社会学的分野 11
四、信息社会符号学的基本构想和本书的言路 19
第一章 符号学视域下的信息与信息社会 24
第一节 符号学视域下的信息 24
一、信息为事物赋形 27
二、信息是意义的媒介 28
三、信息是组合与传播的数据 31
第二节 符号学视域下的信息社会 33
一、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 33
二、信息理论中的信息社会 35
三、信息社会的三副面相 39
第二章 超连接:信息社会的文化主型 45
第一节 连接作为社会与媒介的本质 45
一、连接作为人类存在的方式 45
二、连接作为媒介是身体的延伸 49
三、连接作为文化符号 54
第二节 人类社会连接方式的演进 55
一、口语-身体媒介时代:强连接 56
二、文字-书写媒介时代:弱连接 57
三、数字-网络媒介时代:超连接 59
第三节 超连接与信息社会的文化变迁 61
一、超连接性与超接触性 62
二、连线为意义奠基 66
三、连线力作为文化权力 67
四、渠道优先与指示符号主导 69
五、聚合翻转与文本偏向 72
第四节 过度连接、过度交往与过度文化 73
一、超连接与弱关系 73
二、超交往与弱理性 75
三、超接触与弱文化 78
第三章 拟演示:信息社会的体裁偏向 82
第一节 演示、记录、拟演示:人类社会的三体演进 83
一、叙述体裁划分与社会形态关联 83
二、演示与记录:两种基本社会形态及其特点 85
三、人类符号行为的演示性标出 90
第二节 以言演事:信息社会的符号行为 96
一、作为言语行为的以言演事 96
二、网络符号的拟演示叙述 97
第三节 空间主导:构筑拟演示平台 98
一、网络社会的空间化特征 98
二、后台翻转:拟演示叙述的伦理学 100
三、没有观众的演出 104
第四章 诗性符号:信息社会的文化景观 106
第一节 诗性符号景观 106
一、三个概念辨析 107
二、诗性符号与景观 109
第二节 话语领域及生活世界的诗性转折 111
一、话语领域的诗性转折 111
二、生活世界的诗性转折 115
第三节 诗性符号景观的生产机制与意义生态 117
一、双层框架:诗性符号景观的生产机制 117
二、诗性符号景观与意义生态 122
第五章 装框:信息社会的意义生产方式 124
第一节 时间:信息的特殊价值属性 124
第二节 装框:重建或重构空间 126
第三节 装框的意义生发路径及其文化后果 128
一、编码/解码 128
二、认知/建构 131
三、交流/传播 134
四、装框的文化后果 136
第六章 元意识:人工智能的符号学 139
第一节 人工智能与符号关系的进路 139
一、智能:意义能力的符号 140
二、人工智能的三种划分 143
三、人工智能的三条进路 146
第二节 被动与自由:人工智能的两种符号主体 150
一、是智能还是本能? 150
二、自由符号主体如何可能? 153
三、人工智能获取意义的三条途径 157
第三节 超级人工智能及其文化后果 166
一、超级人工智能的设想 166
二、人工智能的文化后果及其批判 168
第七章 数字化生存:元时代的开启 176
第一节 数字化:元符号主导 176
一、物符号、纯符号、元符号的三级跳 176
二、符号迭加:三个符号世界的形成 182
三、倒立的符号三角关系 185
第二节 数字社会的意义生成:跨文本运动 188
一、数字社会:双层文本 188
二、现实与虚拟:跨文本及其关系 195
三、交互文本、交互界面与协商空间 199
第三节 数字社会的符号学批判 202
一、虚拟性的符号学 202
二、及物性:物在意义世界中的位置 204
三、具身性:身体与意义的关系 212
参考文献 218
后记 22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