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研究
作者:彭中遥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5-01
ISBN:9787520399982
定价:¥10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全书依循制度缘起、实践检视、法理阐释、与相邻环境法律制度之间的适用关系分析,以及建立健全之策五个方面,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展开研究。本书认为,行政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制度设计并非罔顾基本法理,其理论权源在于宪法层面的国家环境保护义务,以及公权意义上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循此为进,可将该项新型诉讼视为行政机关在特殊情形下履行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新途径、新方式。同时强调,作为一种成本高昂、个案操作的司法救济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仅有较为有限的适用空间。未来,我国必须明确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场域中行政权与司法权的主辅关系,依照“政府主导、依法实施、执法优先、司法补充”的原则,对多元救济机制进行统筹安排与优化适用,力求实现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机制的体系化构建与协同化运作。
作者简介
彭中遥,1992年生,湖南株洲人,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湖南大学法学院,兼任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湖南省专业特色智库“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在《法学评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等CSSCI来源期刊独立发表论文20余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多项;2021年获“中达环境法优秀学位论文奖”。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框架
五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之缘起
第一节 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生态环境损害及其法律救济
一 生态环境损害的概念、特征及救济法理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 应予赔偿的生态环境损害事实类型之归纳
四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模式之解读
第二节 一个值得探讨的路径:行政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创设之背景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概念之剖析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特征之归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之实践检视
第一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之实践现状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事项之本文梳理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之样本选取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之开展情况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适用条件之“模糊”与“泛化”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之间存在“重叠”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间存在“冲突”
第三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实践存在问题之原因剖析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在创设之初缺乏基本的立法规定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相关环境法律制度之间缺乏必要衔接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基础理论问题尚不明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之法理阐释
第一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法律性质之厘清
一 “国益诉讼说”的提出及缺陷
二 “私益诉讼说”的诠释及评价
三 “混合诉讼说”的缘由及批判
四 “公益诉讼说”的进步与不足
五 “公法诉讼说”之提倡及证成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理论基础之重识
一 私权意义上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理论解释进路之不能
二 公民环境权理论解释进路之无力
三 环境公共信托理论解释进路之不足
四 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理论之提出及阐释
第三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法治逻辑之证成
一 履行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新方式
二 体现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相互配合
三 “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理性选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相关环境法律制度之适用关系分析
第一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行政管制之适用关系分析
一 环境行政管制模式之实践考察与缺陷分析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行政管制之辨析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行政管制之优化适用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适用关系分析
一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之生成及其类型化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辨析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有效整合
第三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与索赔诉讼之适用关系分析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法律性质之学理争议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法律性质之重识:协商行政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与索赔诉讼之有序衔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基本思路与具体建议
第一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基本定位之厘清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是政府环境行政管制不能之兜底手段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本质上属于公共执法之范畴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仅有较为有限的适用空间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立法模式之选择
一 “基本法统一规定模式”的意涵解读与欠缺表现
二 “环境单行法分散规定模式”的优势与缺陷
三 “民法典生态化模式”的缘起及批判
四 “专项立法模式”的进步与不足
五 “系统立法模式”之提倡及其落实
第三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核心规范之设计
一 管辖制度
二 原告提交诉讼材料制度
三 诉讼参加人制度
四 证据收集制度
五 诉权限制制度
六 生效判决执行制度
第四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配套机制之完善
一 风险预防机制
二 鉴定评估机制
三 生态修复机制
四 资金管理机制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框架
五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之缘起
第一节 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生态环境损害及其法律救济
一 生态环境损害的概念、特征及救济法理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 应予赔偿的生态环境损害事实类型之归纳
四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模式之解读
第二节 一个值得探讨的路径:行政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创设之背景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概念之剖析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特征之归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之实践检视
第一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之实践现状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事项之本文梳理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之样本选取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之开展情况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适用条件之“模糊”与“泛化”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之间存在“重叠”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间存在“冲突”
第三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实践存在问题之原因剖析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在创设之初缺乏基本的立法规定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相关环境法律制度之间缺乏必要衔接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基础理论问题尚不明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之法理阐释
第一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法律性质之厘清
一 “国益诉讼说”的提出及缺陷
二 “私益诉讼说”的诠释及评价
三 “混合诉讼说”的缘由及批判
四 “公益诉讼说”的进步与不足
五 “公法诉讼说”之提倡及证成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理论基础之重识
一 私权意义上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理论解释进路之不能
二 公民环境权理论解释进路之无力
三 环境公共信托理论解释进路之不足
四 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理论之提出及阐释
第三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法治逻辑之证成
一 履行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新方式
二 体现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相互配合
三 “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理性选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相关环境法律制度之适用关系分析
第一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行政管制之适用关系分析
一 环境行政管制模式之实践考察与缺陷分析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行政管制之辨析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行政管制之优化适用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适用关系分析
一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之生成及其类型化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辨析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有效整合
第三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与索赔诉讼之适用关系分析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法律性质之学理争议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法律性质之重识:协商行政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与索赔诉讼之有序衔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基本思路与具体建议
第一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基本定位之厘清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是政府环境行政管制不能之兜底手段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本质上属于公共执法之范畴
三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仅有较为有限的适用空间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立法模式之选择
一 “基本法统一规定模式”的意涵解读与欠缺表现
二 “环境单行法分散规定模式”的优势与缺陷
三 “民法典生态化模式”的缘起及批判
四 “专项立法模式”的进步与不足
五 “系统立法模式”之提倡及其落实
第三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核心规范之设计
一 管辖制度
二 原告提交诉讼材料制度
三 诉讼参加人制度
四 证据收集制度
五 诉权限制制度
六 生效判决执行制度
第四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配套机制之完善
一 风险预防机制
二 鉴定评估机制
三 生态修复机制
四 资金管理机制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