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效能与布局优化
作者:李和平,刘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3-01
ISBN:9787030669810
定价:¥14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随着全球性的“城市时代”来临,高密度发展既是我国城市发展的现实环境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提高城市空间效能,促进城市空间集约化、生态化发展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效能与布局优化》以山地城市空间布局为研究对象,揭示影响空间效能的主要因素,提炼空间布局效能优化的评价因子,建立空间效能分析模型,提出空间效能评价的方法和分析技术。基于系统论、协同论和控制论三大理论,结合山地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发展中集约化与生态化的内涵,提出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的概念、目标及方法,以指导山地城市的空间布局优化。并以重庆市渝中半岛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实证分析。
作者简介
暂缺《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效能与布局优化》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高密度城市空间认知 1
1.1 高密度城市的内涵 1
1.1.1 高密度含义不确定性 2
1.1.2 衡量城市密度的指标 4
1.1.3 密度与城市形态关系 10
1.1.4 相关概念界定 14
1.2 高密度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类型 19
1.2.1 城市高密度发展动因 20
1.2.2 高密度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26
1.2.3 高密度在城市空间中的现实意义 28
1.3 我国城市高密度发展态势 30
1.3.1 时间维度下的城市密度发展 32
1.3.2 空间维度下的城市密度分布 36
1.3.3 我国高密度城市的划分标准 38
第2章 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 42
2.1 人地关系发展失衡,空间布局社会效能降低 42
2.1.1 异速增长态势加剧,人地关系协调困难 46
2.1.2 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城市环境压力增大 48
2.1.3 密度与道路不匹配,城市运行负荷增大 52
2.2 城市密度离散分布,空间布局经济效能递减 54
2.2.1 建设空间低效扩张,空间布局集约度下降 54
2.2.2 城市功能过度集中,组团内部平衡被打破 55
2.2.3 交通跨区出行加剧,城市运行成本升高 58
2.3 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空间布局生态效能失效 61
2.3.1 城市组团发展不平衡,空间结构难形成 61
2.3.2 城市密度分异明显,用地多样性降低 64
2.3.3 主导出行方式未变,城市交通拥堵加剧 67
第3章 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布局效能评价 70
3.1 空间布局效能定性评价体系 71
3.1.1 效能评价要素 71
3.1.2 评价模型构建 79
3.2 空间布局效能定量评价体系 92
3.2.1 效能影响因子 92
3.2.2 评价指标选取 97
3.2.3 评价体系构建 111
3.2.4 评价模型构建 116
第4章 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理论框架 129
4.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9
4.1.1 高密度发展研究 129
4.1.2 城市空间布局研究 138
4.1.3 效能评价相关研究 144
4.2 协调理论的基本内涵 145
4.2.1 协调思想的概念内涵 145
4.2.2 效能协调引导城市空间布局集约化生态化发展 147
4.3 协调理论的相关方法论 147
4.3.1 系统论与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发展 148
4.3.2 协同论与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发展 149
4.3.3 控制论与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发展 150
4.3.4 综合协调与系统论、协同论、控制论的关系 151
4.4 山地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目标 152
4.4.1 社会维度:人地关系和谐发展 152
4.4.2 经济维度:城市空间紧凑拓展 155
4.4.3 生态维度:城市路地关系协调 158
4.5 山地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方法 161
4.5.1 宏观视角:构建体系、控制速度、协调发展 161
4.5.2 中观视角:强化结构、引导分配、完善网络 167
4.5.3 微观视角:空间紧凑、混合使用、慢行出行 174
第5章 重庆市渝中半岛空间布局优化 177
5.1 研究范围界定与概况 177
5.1.1 重庆市高密度发展 178
5.1.2 重庆市都市区 182
5.1.3 重庆市渝中半岛 187
5.2 空间布局效能定性评价 188
5.2.1 社会效能定性评价 188
5.2.2 经济效能定性评价 200
5.2.3 生态效能定性评价 206
5.3 空间布局效能定量评价 211
5.3.1 社会效能定量评价 211
5.3.2 经济效能定量评价 217
5.3.3 生态效能定量评价 221
5.3.4 综合效能定量评价 226
5.4 渝中半岛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232
5.4.1 宏观:控制发展规模、强化空间结构 232
5.4.2 中观:科学密度分区、引导混合使用 235
5.4.3 微观:土地集约利用、路地协调发展 239
第6章 结语 241
参考文献 243
附录 250
后记 260
前言
第1章 高密度城市空间认知 1
1.1 高密度城市的内涵 1
1.1.1 高密度含义不确定性 2
1.1.2 衡量城市密度的指标 4
1.1.3 密度与城市形态关系 10
1.1.4 相关概念界定 14
1.2 高密度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类型 19
1.2.1 城市高密度发展动因 20
1.2.2 高密度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26
1.2.3 高密度在城市空间中的现实意义 28
1.3 我国城市高密度发展态势 30
1.3.1 时间维度下的城市密度发展 32
1.3.2 空间维度下的城市密度分布 36
1.3.3 我国高密度城市的划分标准 38
第2章 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 42
2.1 人地关系发展失衡,空间布局社会效能降低 42
2.1.1 异速增长态势加剧,人地关系协调困难 46
2.1.2 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城市环境压力增大 48
2.1.3 密度与道路不匹配,城市运行负荷增大 52
2.2 城市密度离散分布,空间布局经济效能递减 54
2.2.1 建设空间低效扩张,空间布局集约度下降 54
2.2.2 城市功能过度集中,组团内部平衡被打破 55
2.2.3 交通跨区出行加剧,城市运行成本升高 58
2.3 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空间布局生态效能失效 61
2.3.1 城市组团发展不平衡,空间结构难形成 61
2.3.2 城市密度分异明显,用地多样性降低 64
2.3.3 主导出行方式未变,城市交通拥堵加剧 67
第3章 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布局效能评价 70
3.1 空间布局效能定性评价体系 71
3.1.1 效能评价要素 71
3.1.2 评价模型构建 79
3.2 空间布局效能定量评价体系 92
3.2.1 效能影响因子 92
3.2.2 评价指标选取 97
3.2.3 评价体系构建 111
3.2.4 评价模型构建 116
第4章 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理论框架 129
4.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9
4.1.1 高密度发展研究 129
4.1.2 城市空间布局研究 138
4.1.3 效能评价相关研究 144
4.2 协调理论的基本内涵 145
4.2.1 协调思想的概念内涵 145
4.2.2 效能协调引导城市空间布局集约化生态化发展 147
4.3 协调理论的相关方法论 147
4.3.1 系统论与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发展 148
4.3.2 协同论与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发展 149
4.3.3 控制论与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发展 150
4.3.4 综合协调与系统论、协同论、控制论的关系 151
4.4 山地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目标 152
4.4.1 社会维度:人地关系和谐发展 152
4.4.2 经济维度:城市空间紧凑拓展 155
4.4.3 生态维度:城市路地关系协调 158
4.5 山地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方法 161
4.5.1 宏观视角:构建体系、控制速度、协调发展 161
4.5.2 中观视角:强化结构、引导分配、完善网络 167
4.5.3 微观视角:空间紧凑、混合使用、慢行出行 174
第5章 重庆市渝中半岛空间布局优化 177
5.1 研究范围界定与概况 177
5.1.1 重庆市高密度发展 178
5.1.2 重庆市都市区 182
5.1.3 重庆市渝中半岛 187
5.2 空间布局效能定性评价 188
5.2.1 社会效能定性评价 188
5.2.2 经济效能定性评价 200
5.2.3 生态效能定性评价 206
5.3 空间布局效能定量评价 211
5.3.1 社会效能定量评价 211
5.3.2 经济效能定量评价 217
5.3.3 生态效能定量评价 221
5.3.4 综合效能定量评价 226
5.4 渝中半岛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232
5.4.1 宏观:控制发展规模、强化空间结构 232
5.4.2 中观:科学密度分区、引导混合使用 235
5.4.3 微观:土地集约利用、路地协调发展 239
第6章 结语 241
参考文献 243
附录 250
后记 26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