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人口流动阻力、技术创新偏向与低碳技术创新
作者:李文超,王强,杨加亮 著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5-01
ISBN:9787518989218
定价:¥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双碳”目标的提出进一步为我国节能减排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低碳技术创新对于我国减少碳排放、按进度完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从雾霾对于人口流动的影响出发,将雾霾视为促进人口流出的推力,将高收入期望视为阻碍人口流出的拉力。通过推拉效应探讨雾霾对于人口流动的影响。不同城市的雾霾状况和收入水平有所差异,而人口是否跨区域流动取决于城市发展过程中推力和拉力的均衡结果。因此,雾霾对于人口流动的影响在不同城市表现出异质性。经济发达的城市即使雾霾严重,也依然有大量人口流入,使其人才和创新要素不断集聚。 这种集聚改变了城市从业人员的结构,冲击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化缓解或加剧了人口流动阻力,改变了城市工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要素的供给,引起了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本要素配比的变化,进一步改变了城市的技术创新环境。 雾霾主要来源于不同形式的碳排放,而低碳技术创新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手段。低碳技术创新离不开技术创新环境的孕育,区域技术创新环境的改变必然会影响本地的低碳技术创新发展,进而影响区域的碳减排效应。考虑到碳减排效应存在外部性,本书检验了低碳技术创新碳减排效应的空间溢出特征,发现其在空间上存在“溢出去”和“溢进来”的特征。鉴于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本书依据属性不同对不同城市进行分类,分别从省级层面和市级层面提出优化技术创新环境的政策建议,从而构建有利于实现低碳技术创新的创新环境。 在本书中,笔者运用了大量的理论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理论分析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实证分析方法包括面板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系统GMM模型、空间计量模型、机器学习算法等。多种分析方法的运用,保证了本书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作者简介
暂缺《人口流动阻力、技术创新偏向与低碳技术创新》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二章文献综述7
21雾霾对人口流动的影响7
22技术创新的偏向性及其影响因素10
221技术创新的偏向性10
222技术创新偏向的影响因素11
23低碳技术创新与碳排放13
231低碳技术创新及其测度的相关研究13
232碳排放及其测度的相关研究15
24城市用电结构16
25文献总结19
第三章相关理论基础21
31推拉理论21
32技术创新偏向理论22
3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23
34低碳创新与低碳发展的相关理论24
341低碳专利与专利经济学25
342低碳经济与环境经济学25
343低碳经济与资源经济学25
第四章雾霾对人口流动的推拉效应27
41 机制分析与研究假设28
411雾霾对人口流动的影响28
412收入水平对推拉效应的调节作用29
42模型的构建与数据来源30
421模型的选取与构建30
422变量定义与数据来源30
43实证研究32
431基准回归结果32
432城市异质性分析34
433调节作用门槛模型实证分析36
44稳健性分析40
441内生性讨论40
442替换解释变量稳健性检验43
443替换被解释变量稳健性检验43
45本章小结45
第五章人口流动阻力对技术创新偏向性的影响46
51人口流动阻力对技术创新偏向性影响的理论机制47
52实证模型的设定与相关变量的测度方法51
521实证模型的设定51
522相关变量的测算方法51
53人口流动阻力对技术创新偏向影响的实证分析57
531数据来源57
532技术创新偏向指数测度与分析59
533人口流动阻力的测度与分析67
54实证分析69
541回归结果69
542稳健性检验72
543分时段回归73
55本章小结75
第六章低碳技术创新碳减排效应的异质与溢出77
61低碳技术创新对碳减排的作用机制80
62低碳技术创新与碳排放的现状分析83
621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现状83
622我国碳排放的现状87
63低碳技术创新对区域碳排放影响的实证模型构建90
631模型设计90
632变量选取92
633数据整理95
64低碳技术创新对区域碳排放影响的实证检验98
641数据平稳性检验与描述性统计98
642低碳技术创新影响区域碳排放的本地效应检验100
643低碳技术创新影响区域碳排放溢出的效应检验107
644基于区域视角的异质性检验108
645稳健性检验111
65本章小结113
第七章城市层面的技术创新环境特征与分类116
71模型原理117
72城市技术创新环境的差异性121
721城市技术创新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21
722数据来源122
723模型构建123
724基于FCM与SVM算法城市分类123
73城市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水平的差异分析131
731城市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水平的时序演进131
732不同类别城市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水平的差异分析及合理化
判定133
74中国城市技术创新环境的优化路径137
741指标选取137
742研究假设137
743模型构建138
744实证研究139
745稳健性检验146
75本章小结150
第八章结论与政策建议152
81结论152
82政策建议156
821破除人口流动阻力156
822创新环境优化——省级层面157
823创新环境优化——市级层面158
附录161
附录A2013—2017年269个城市用电结构数据161
附录B2013—2017年269个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数据171
附录C2013—2017年269个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数据181
附录D2013—2017年269个城市电力行业发展规模数据
(放大10倍)191
附录E2013—2017年269个城市居民工资水平数据201
附录F2013—2017年269个城市科技发展水平数据211
附录G2013—2017年269个城市居民非清洁能源消耗数据221
附录H2013—2017年269个城市规模数据231
第二章文献综述7
21雾霾对人口流动的影响7
22技术创新的偏向性及其影响因素10
221技术创新的偏向性10
222技术创新偏向的影响因素11
23低碳技术创新与碳排放13
231低碳技术创新及其测度的相关研究13
232碳排放及其测度的相关研究15
24城市用电结构16
25文献总结19
第三章相关理论基础21
31推拉理论21
32技术创新偏向理论22
3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23
34低碳创新与低碳发展的相关理论24
341低碳专利与专利经济学25
342低碳经济与环境经济学25
343低碳经济与资源经济学25
第四章雾霾对人口流动的推拉效应27
41 机制分析与研究假设28
411雾霾对人口流动的影响28
412收入水平对推拉效应的调节作用29
42模型的构建与数据来源30
421模型的选取与构建30
422变量定义与数据来源30
43实证研究32
431基准回归结果32
432城市异质性分析34
433调节作用门槛模型实证分析36
44稳健性分析40
441内生性讨论40
442替换解释变量稳健性检验43
443替换被解释变量稳健性检验43
45本章小结45
第五章人口流动阻力对技术创新偏向性的影响46
51人口流动阻力对技术创新偏向性影响的理论机制47
52实证模型的设定与相关变量的测度方法51
521实证模型的设定51
522相关变量的测算方法51
53人口流动阻力对技术创新偏向影响的实证分析57
531数据来源57
532技术创新偏向指数测度与分析59
533人口流动阻力的测度与分析67
54实证分析69
541回归结果69
542稳健性检验72
543分时段回归73
55本章小结75
第六章低碳技术创新碳减排效应的异质与溢出77
61低碳技术创新对碳减排的作用机制80
62低碳技术创新与碳排放的现状分析83
621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现状83
622我国碳排放的现状87
63低碳技术创新对区域碳排放影响的实证模型构建90
631模型设计90
632变量选取92
633数据整理95
64低碳技术创新对区域碳排放影响的实证检验98
641数据平稳性检验与描述性统计98
642低碳技术创新影响区域碳排放的本地效应检验100
643低碳技术创新影响区域碳排放溢出的效应检验107
644基于区域视角的异质性检验108
645稳健性检验111
65本章小结113
第七章城市层面的技术创新环境特征与分类116
71模型原理117
72城市技术创新环境的差异性121
721城市技术创新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21
722数据来源122
723模型构建123
724基于FCM与SVM算法城市分类123
73城市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水平的差异分析131
731城市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水平的时序演进131
732不同类别城市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水平的差异分析及合理化
判定133
74中国城市技术创新环境的优化路径137
741指标选取137
742研究假设137
743模型构建138
744实证研究139
745稳健性检验146
75本章小结150
第八章结论与政策建议152
81结论152
82政策建议156
821破除人口流动阻力156
822创新环境优化——省级层面157
823创新环境优化——市级层面158
附录161
附录A2013—2017年269个城市用电结构数据161
附录B2013—2017年269个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数据171
附录C2013—2017年269个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数据181
附录D2013—2017年269个城市电力行业发展规模数据
(放大10倍)191
附录E2013—2017年269个城市居民工资水平数据201
附录F2013—2017年269个城市科技发展水平数据211
附录G2013—2017年269个城市居民非清洁能源消耗数据221
附录H2013—2017年269个城市规模数据23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