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陈熠论文论著辑要
作者:卓鹏伟 肖芸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01
ISBN:9787547848715
定价:¥7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稿以上海市名中医陈熠相关学术论文和论著为主要对象,按照陈熠的研究成果分七章进行展示:*章概论陈熠的学术渊源、在中医学方面的建树及主要临床特色;第二章介绍陈熠在中医文献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第三章介绍陈熠对中风病的证治经验;第四章介绍陈熠对其师陈苏生等名老中医经验的整理研究;第五章介绍陈熠对肿瘤病证治经验及其对肿瘤学科发展的研究与思考;第六章介绍陈熠对养生保健和老年病防治方面的研究;第七章是陈熠在中医其他学术方面的专业性研究,尤其是“调神解郁”学术思想的提出及对中医诊治肿瘤方面的突破性贡献。因此,本书将系统展示陈熠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特色。本书适合于中医内科临床、医史文献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业余学习之用,可提高其业务水平,也可作为中医大专院校在校学生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简介
肖芸,博士。“陈熠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陈熠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主持、参与多个项目课题:上海市卫生局“陈熠调神学术思想研究”、上海市中医药三年行动计划“祝氏内科流派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中医药有关肿瘤辨证论治机制的系统生物学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浅析陈熠“调神解郁”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陈熠运用调神解郁法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经验》等论文多篇。卓鹏伟,中医学博士。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20余年,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较为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发表学术论文9篇。参编医学保健书籍1部,参与科研项目2项。对各类中医内科疑难杂病颇有研究。
目录
章 学术渊源与创新
节 学术渊源
第二节 建树与创新
一、 主要成就
二、 创中医文献的三大研究说
三、 “潜、豁、通、扶”法论治中风
四、 学术思想——“调神解郁”观
第二章 中医文献研究
节 陈熠的中医文献研究之路
第二节 论中医文献研究概况与研究特点
一、 中医文献的概况
二、 中医文献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 论中医文献的三大研究
一、 保存性研究
二、 应用性研究
三、 开发性研究
第四节 中医文献研究成果
一、 文献保存性研究
二、 文献应用性研究
三、 主审或参编的重要著作
第三章 中风证治研究
节 中风简史
一、 以症状为主的早期认识和治疗阶段
二、 以“虚中外风”为主的综合阶段
三、 内因说的崛起及治疗的变革阶段
四、 理论的深入和辨证论治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潜、豁、通、扶——治中风
一、 证因之别宜分清
二、 救脱开闭多兼治
三、 潜、豁、通、扶为常法
四、 节养预治为根本
第三节 中医急诊抢救——闭脱辨治溯源
第四节 陈熠治疗中风经验总结
一、 关于内风、外风、真中风、类中风
二、 中脏腑与中经络
三、 潜、豁、通、扶为治疗之常法
四、 节养预治——治未病思想
第四章 名老中医经验整理研究
节 陈苏生学术经验的整理研究
一、 编撰《陈苏生医集纂要》
二、 编撰《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陈苏生》
三、 论中医理、法、方、药的整体性
四、 病多参郁,调气为要
五、 陈苏生运用四煨汤治疗慢性腹泻的经验
六、 陈苏生论心病三治
七、 陈苏生治疗胆石症经验
八、 陈苏生治疗复发性口疮经验
九、 陈苏生治疗哮喘病的经验
十、 陈苏生舒肝疗法治慢性肝炎经验
第二节 祝味菊学术经验的整理研究
一、 民国杰出医家——祝味菊
二、 伤寒之“五段说”
三、 陈熠运用祝氏温阳法的临床经验
第三节 陈寿松及陈道隆学术经验整理研究
一、 陈寿松学术思想及治疗外感热病经验简介
二、 陈寿松医案
三、 陈道隆医案
第四节 上海市老中医经验继承
一、 编著《难病辨治》
二、 陈兴之治疗骨髓炎的经验总结
第五章 肿瘤证治及学科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方法
节 概论
一、 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
二、 中医对肿瘤疗效优势的逐步形成,必将引领整个中医新突破和发展
第二节 中医在整个世界传统医学防治肿瘤中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
一、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与治疗——系统、科学、有效
二、 中国藏医对肿瘤的认识和治疗——治疗手段相对较多
三、 中国蒙医对肿瘤的认识和治疗——有所记载和认识
四、 中国朝医对肿瘤的认识和治疗——认识局限、诊治简单
五、 中国苗医对肿瘤的认识和治疗——诊治较为系统、有一定疗效
六、 其他国家传统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和治疗
第三节 中医肿瘤学科必须借助于现代医学和科学的发展
一、 利用现代医学和科技提高中医对肿瘤的诊断水平
二、 借助现代医学和科技手段提高中医对肿瘤发病机制和中药作用机制的认识
第四节 中医肿瘤学科必须在中医肿瘤证治历史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和发展
第五节 中医肿瘤学科必须在中医医疗实践中进行和发展
一、 以清热解毒为主的组方思路与配伍特点
二、 以活血化瘀为主的组方思路与配伍特点
三、 以扶正培本为主的组方思路与配伍特点
四、 以软坚散结为主的组方思路与配伍特点
五、 以化痰消积为主的组方思路与配伍特点
六、 以健脾化湿为主的组方思路与配伍特点
七、 以理气化滞为主的组方思路与配伍特点
八、 以毒攻毒为主的组方思路与配伍特点
第六节 调神解郁法的临床应用
一、 甲状腺腺瘤的辨病与辨证
二、 解郁八法治疗甲状腺腺瘤
三、 百通消瘤法治疗妇科良性肿瘤经验
四、 调神解郁法治疗癌症的临床探讨
五、 调神解郁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六、 调神解郁法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
七、 调神解郁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经验
八、 “调神解郁”思想在防治宫颈癌中的应用
九、 调神解郁法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经验
十、 调神解郁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临床分析
十一、 调神解郁法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经验
第七节 肿瘤专著
一、 《肿瘤防治康复全书》
二、 《世界传统医学肿瘤学》
三、 《肿瘤中医证治精要》
第六章 养生与老年病
节 老年病证治概论
一、 阴阳须辨
二、 津亏宜濡
三、 气衰当温
四、 积滞应消
五、 表虚忌汗
第二节 《家庭食养食疗全书》
第三节 《养生论》与丹溪的老年观
一、 节养
二、 治则
三、 讨论
第四节 王燕昌老年病论治
第五节 治老年病亦当注意实证
第六节 老年三慎
一、 慎食
二、 慎药
三、 慎怒
第七节 冬令调补与冬季养生论进补
一、 提倡冬令调补
二、 先为调补“开路”
三、 合理调补、因人而异
四、 因病症而异
五、 因时因地而异
六、 冬令调补
七、 常用的冬令补品
第八节 “真气从之”探赜
一、 真气辨析
二、 “从之”概要
第七章 学术探讨
节 分型、辨病与辨证
一、 分型是发展的需要
二、 分型不能不讲审病
三、 论治不能脱离辨证
第二节 揭示人体抗病系统
一、 屏障、卫气御其外
二、 五脏生克安其中
三、 调节阴阳应其变
四、 藏精起亟供其用
五、 神藏志治强其生
第三节 从一则验案谈《伤寒》《温病》两说各有所长
第四节 朱丹溪痰病证治探讨
一、 总结痰病的证候和机制
二、 丰富痰病的辨证论治
三、 承前人之法,拓后人之路
第五节 孙思邈医学心理学思想初探
一、 医生诊治中的心理学运用
二、 患者就诊中的心理运用
三、 养生中的心理卫生
第六节 论先秦文化在中医学术体系成型中的作用
一、 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
二、 先秦文化在《内经》中主要体现
第七节 析《内经》所论之道
一、 “道”无鬼神,阴阳为本
二、 道与医疗实践的辩证发展
三、 《内经》“道”对中医发展的影响
第八节 中药研究
一、 中药研究概述
二、 中国药酒的起源和发展
三、 《千金》药酒考
节 学术渊源
第二节 建树与创新
一、 主要成就
二、 创中医文献的三大研究说
三、 “潜、豁、通、扶”法论治中风
四、 学术思想——“调神解郁”观
第二章 中医文献研究
节 陈熠的中医文献研究之路
第二节 论中医文献研究概况与研究特点
一、 中医文献的概况
二、 中医文献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 论中医文献的三大研究
一、 保存性研究
二、 应用性研究
三、 开发性研究
第四节 中医文献研究成果
一、 文献保存性研究
二、 文献应用性研究
三、 主审或参编的重要著作
第三章 中风证治研究
节 中风简史
一、 以症状为主的早期认识和治疗阶段
二、 以“虚中外风”为主的综合阶段
三、 内因说的崛起及治疗的变革阶段
四、 理论的深入和辨证论治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潜、豁、通、扶——治中风
一、 证因之别宜分清
二、 救脱开闭多兼治
三、 潜、豁、通、扶为常法
四、 节养预治为根本
第三节 中医急诊抢救——闭脱辨治溯源
第四节 陈熠治疗中风经验总结
一、 关于内风、外风、真中风、类中风
二、 中脏腑与中经络
三、 潜、豁、通、扶为治疗之常法
四、 节养预治——治未病思想
第四章 名老中医经验整理研究
节 陈苏生学术经验的整理研究
一、 编撰《陈苏生医集纂要》
二、 编撰《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陈苏生》
三、 论中医理、法、方、药的整体性
四、 病多参郁,调气为要
五、 陈苏生运用四煨汤治疗慢性腹泻的经验
六、 陈苏生论心病三治
七、 陈苏生治疗胆石症经验
八、 陈苏生治疗复发性口疮经验
九、 陈苏生治疗哮喘病的经验
十、 陈苏生舒肝疗法治慢性肝炎经验
第二节 祝味菊学术经验的整理研究
一、 民国杰出医家——祝味菊
二、 伤寒之“五段说”
三、 陈熠运用祝氏温阳法的临床经验
第三节 陈寿松及陈道隆学术经验整理研究
一、 陈寿松学术思想及治疗外感热病经验简介
二、 陈寿松医案
三、 陈道隆医案
第四节 上海市老中医经验继承
一、 编著《难病辨治》
二、 陈兴之治疗骨髓炎的经验总结
第五章 肿瘤证治及学科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方法
节 概论
一、 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
二、 中医对肿瘤疗效优势的逐步形成,必将引领整个中医新突破和发展
第二节 中医在整个世界传统医学防治肿瘤中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
一、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与治疗——系统、科学、有效
二、 中国藏医对肿瘤的认识和治疗——治疗手段相对较多
三、 中国蒙医对肿瘤的认识和治疗——有所记载和认识
四、 中国朝医对肿瘤的认识和治疗——认识局限、诊治简单
五、 中国苗医对肿瘤的认识和治疗——诊治较为系统、有一定疗效
六、 其他国家传统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和治疗
第三节 中医肿瘤学科必须借助于现代医学和科学的发展
一、 利用现代医学和科技提高中医对肿瘤的诊断水平
二、 借助现代医学和科技手段提高中医对肿瘤发病机制和中药作用机制的认识
第四节 中医肿瘤学科必须在中医肿瘤证治历史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和发展
第五节 中医肿瘤学科必须在中医医疗实践中进行和发展
一、 以清热解毒为主的组方思路与配伍特点
二、 以活血化瘀为主的组方思路与配伍特点
三、 以扶正培本为主的组方思路与配伍特点
四、 以软坚散结为主的组方思路与配伍特点
五、 以化痰消积为主的组方思路与配伍特点
六、 以健脾化湿为主的组方思路与配伍特点
七、 以理气化滞为主的组方思路与配伍特点
八、 以毒攻毒为主的组方思路与配伍特点
第六节 调神解郁法的临床应用
一、 甲状腺腺瘤的辨病与辨证
二、 解郁八法治疗甲状腺腺瘤
三、 百通消瘤法治疗妇科良性肿瘤经验
四、 调神解郁法治疗癌症的临床探讨
五、 调神解郁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六、 调神解郁法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
七、 调神解郁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经验
八、 “调神解郁”思想在防治宫颈癌中的应用
九、 调神解郁法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经验
十、 调神解郁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临床分析
十一、 调神解郁法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经验
第七节 肿瘤专著
一、 《肿瘤防治康复全书》
二、 《世界传统医学肿瘤学》
三、 《肿瘤中医证治精要》
第六章 养生与老年病
节 老年病证治概论
一、 阴阳须辨
二、 津亏宜濡
三、 气衰当温
四、 积滞应消
五、 表虚忌汗
第二节 《家庭食养食疗全书》
第三节 《养生论》与丹溪的老年观
一、 节养
二、 治则
三、 讨论
第四节 王燕昌老年病论治
第五节 治老年病亦当注意实证
第六节 老年三慎
一、 慎食
二、 慎药
三、 慎怒
第七节 冬令调补与冬季养生论进补
一、 提倡冬令调补
二、 先为调补“开路”
三、 合理调补、因人而异
四、 因病症而异
五、 因时因地而异
六、 冬令调补
七、 常用的冬令补品
第八节 “真气从之”探赜
一、 真气辨析
二、 “从之”概要
第七章 学术探讨
节 分型、辨病与辨证
一、 分型是发展的需要
二、 分型不能不讲审病
三、 论治不能脱离辨证
第二节 揭示人体抗病系统
一、 屏障、卫气御其外
二、 五脏生克安其中
三、 调节阴阳应其变
四、 藏精起亟供其用
五、 神藏志治强其生
第三节 从一则验案谈《伤寒》《温病》两说各有所长
第四节 朱丹溪痰病证治探讨
一、 总结痰病的证候和机制
二、 丰富痰病的辨证论治
三、 承前人之法,拓后人之路
第五节 孙思邈医学心理学思想初探
一、 医生诊治中的心理学运用
二、 患者就诊中的心理运用
三、 养生中的心理卫生
第六节 论先秦文化在中医学术体系成型中的作用
一、 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
二、 先秦文化在《内经》中主要体现
第七节 析《内经》所论之道
一、 “道”无鬼神,阴阳为本
二、 道与医疗实践的辩证发展
三、 《内经》“道”对中医发展的影响
第八节 中药研究
一、 中药研究概述
二、 中国药酒的起源和发展
三、 《千金》药酒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