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医外治护理技术操作手册

中医外治护理技术操作手册

作者:潘虹,丁劲,刘小勤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01

ISBN:9787117324878

定价:¥5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中医的学习离不开反复实践的磨炼。有鉴于此,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护理专家和临床骨干,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标准和本院近年临床应用,将患者反馈的疗效较佳的中医外治护理技术收集、整理,编成《中医外治护理技术操作手册》一书,供护理临床参考使用。本书的编写,旨在发扬中医适宜技术与现代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提升中医护理工作者中医技术的临床应用能力,满足患者治疗疾病、健康人群预防疾病的不同需要。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部分现代医书及相关同行专家的优秀成果。
作者简介
  副主任护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中心护士长。担任中华护理学会第27届理事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会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甘肃省护理学会第13届理事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目录

第一章 经络腧穴/ / 1

第一节 概论/ 1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1

一、 十二经脉/ 1

二、 奇经八脉/ 3

三、 十五络脉/ 3

四、 十二经别/ 4

五、 十二经筋/ 4

六、 十二皮部/ 5

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5

一、 生理功能/ 5

二、 病理反应/ 5

三、 诊断方面/ 6

四、 治疗方面/ 6

第四节 腧穴的分类/ 6

一、 十四经穴/ 6

二、 奇穴/ 6

三、 阿是穴/ 7

第五节 腧穴的命名/ 7

第六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8

一、 腧穴的主治特点/ 8

二、 腧穴的主治规律/ 8

第七节 特定穴/ 9

一、 特定穴的意义/ 9

二、 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10

第八节 腧穴的定位/ 11

一、 骨度分寸法/ 11

二、 解剖标志法/ 13

三、 手指同身寸/ 13

四、 简便取穴法/ 14

第九节 经络腧穴各论/ 14

一、 手太阴肺经/ 14

(一) 经脉循行/ / 14

(二) 主要病候/ / 14

(三) 主治概要/ / 14

(四) 本经常用腧穴/ / 14

中府/ 14

尺泽/ 14

孔最/ 15

列缺/ 15

经渠/ 15

太渊/ 15

鱼际/ 16

少商/ 16

二、 手阳明大肠经/ 16

(一) 经脉循行/ / 16

(二) 主要病候/ / 16

(三) 主治概要/ / 16

(四) 本经常用腧穴/ / 17

商阳/ 17

二间/ 17

三间/ 17

合谷/ 17

阳溪/ 17

目 录

偏历/ 17

温溜/ 18

手三里/ 18

曲池/ 18

肘髎/ 18

手五里/ 19

臂臑/ 19

肩髃/ 19

扶突/ 19

口禾髎/ 19

迎香/ 19

三、 足阳明胃经/ 20

(一) 经脉循行/ / 20

(二) 主要病候/ / 20

(三) 主治概要/ / 20

(四) 本经常用腧穴/ / 21

承泣/ 21

四白/ 21

巨髎/ 22

地仓/ 22

颊车/ 22

下关/ 22

头维/ 22

人迎/ 22

缺盆/ 23

乳根/ 23

梁门/ 23

天枢/ 23

水道/ 24

归来/ 24

气冲/ 24

伏兔/ 24

梁丘/ 24

犊鼻/ 24

足三里/ 24

上巨虚/ 24

条口/ 24

下巨虚/ 25

丰隆/ 25

解溪/ 25

冲阳/ 25

陷谷/ 26

内庭/ 26

厉兑/ 26

四、 足太阴脾经/ 26

(一) 经脉循行/ / 26

(二) 主要病候/ / 27

(三) 主治概要/ / 27

(四) 本经常用腧穴/ / 27

隐白/ 27

大都/ 28

太白/ 28

公孙/ 28

商丘/ 28

三阴交/ 28

漏谷/ 29

地机/ 29

阴陵泉/ 29

血海/ 29

冲门/ 29

大横/ 30

大包/ 30

五、 手少阴心经/ 30

(一) 经脉循行/ / 30

(二) 主要病候/ / 31

(三) 主治概要/ / 31

(四) 本经常用腧穴/ / 31

极泉/ 31

少海/ 31

灵道/ 32

通里/ 32

阴郄/ 32

神门/ 32

少府/ 32

少冲/ 33

六、 手太阳小肠经/ 33

(一) 经脉循行/ / 33

(二) 主要病候/ / 33

(三) 主治概要/ / 34

(四) 本经常用腧穴/ / 34

少泽/ 34

前谷/ 34

后溪/ 34

腕骨/ 35

阳谷/ 35

养老/ 35

支正/ 35

小海/ 35

肩贞/ 35

臑俞/ 36

天宗/ 36

秉风/ 36

曲垣/ 36

肩外俞/ 36

肩中俞/ 36

天窗/ 37

颧髎/ 37

听宫/ 37

七、 足太阳膀胱经/ 37

(一) 经脉循行/ / 37

(二) 主要病候/ / 38

(三) 主治概要/ / 38

(四) 本经常用腧穴/ / 38

睛明/ 38

攒竹/ 38

眉冲/ 39

天柱/ 39

大杼/ 40

风门/ 41

肺俞/ 41

厥阴俞/ 41

心俞/ 41

督俞/ 41

膈俞/ 41

肝俞/ 41

胆俞/ 41

脾俞/ 41

胃俞/ 42

三焦俞/ 42

肾俞/ 42

气海俞/ 42

大肠俞/ 42

关元俞/ 42

小肠俞/ 42

膀胱俞/ 42

中膂俞/ 42

白环俞/ 43

上髎/ 43

次髎/ 43

中髎/ 43

下髎/ 43

会阳/ 43

承扶/ 43

殷门/ 43

浮郄/ 43

委阳/ 44

委中/ 44

膏肓/ 44

膈关/ 44

阳纲/ 44

志室/ 44

秩边/ 44

承山/ 44

飞扬/ 45

跗阳/ 45

昆仑/ 45

仆参/ 45

申脉/ 45

金门/ 45

京骨/ 45

束骨/ 46

足通谷/ 46

至阴/ 46

八、 足少阴肾经/ 46

(一) 经脉循行/ / 46

(二) 主要病候/ / 46

(三) 主治概要/ / 46

(四) 本经常用腧穴/ / 46

涌泉/ 46

大钟/ 48

太溪/ 48

照海/ 49

复溜/ 49

九、 手厥阴心包经/ 49

(一) 经脉循行/ / 49

(二) 主要病候/ / 50

(三) 主治概要/ / 50

(四) 本经常用腧穴/ / 50

天池/ 50

内关/ 51

大陵/ 51

劳宫/ 51

中冲/ 51

十、 手少阳三焦经/ 52

(一) 经脉循行/ / 52

(二) 主要病候/ / 52

(三) 主治概要/ / 52

(四) 本经常用腧穴/ / 52

液门/ 52

中渚/ 52

阳池/ 53

外关/ 53

支沟/ 53

肩髎/ 54

翳风/ 54

角孙/ 54

耳门/ 54

丝竹空/ 54

十一、 足少阳胆经/ 55

(一) 经脉循行/ / 55

(二) 主要病候/ / 55

(三) 主治概要/ / 55

(四) 本经常用腧穴/ / 56

瞳子髎/ 56

听会/ 57

上关/ 57

率谷/ 57

本神/ 57

阳白/ 57

头临泣/ 57

风池/ 58

肩井/ 58

日月/ 58

环跳/ 58

风市/ 58

阳陵泉/ 59

光明/ 59

丘墟/ 59

足临泣/ 60

十二、 足厥阴肝经/ 60

(一) 经脉循行/ / 60

(二) 主要病候/ / 61

(三) 主治概要/ / 61

(四) 本经常用腧穴/ / 61

大敦/ 61

行间/ 61

太冲/ 62

中封/ 62

蠡沟/ 63

中都/ 63

膝关/ 63

曲泉/ 63

阴包/ 64

足五里/ 64

阴廉/ 64

急脉/ 64

章门/ 64

期门/ 65

十三、 督脉/ 65

(一) 经脉循行/ / 65

(二) 主要病候/ / 65

(三) 主治概要/ / 65

(四) 本经常用腧穴/ / 66

印堂/ 66

龈交/ 66

水沟/ 67

神庭/ 67

百会/ 67

风府/ 67

大椎/ 67

身柱/ 67

命门/ 68

腰阳关/ 68

腰俞/ 68

长强/ 68

十四、 任脉/ 68

(一) 经脉循行/ / 68

(二) 主要病候/ / 68

(三) 主治概要/ / 68

(四) 本经常用腧穴/ / 69

中极/ 69

关元/ 69

石门/ 70

气海/ 70

神阙/ 70

水分/ 71

中脘/ 71

巨阙/ 71

膻中/ 71

十五、 经外奇穴/ 72

(一) 头颈部穴/ / 72

四神聪/ 72

鱼腰/ 72

太阳/ 72

耳尖/ 73

金津、玉液/ / 73

翳明/ 73

牵正/ 73

夹承浆/ 74

安眠/ 74

颈百劳/ 74

(二) 胸腹部穴/ / 74

子宫/ 74

(三) 背部穴/ / 74

定喘/ 74

夹脊/ 75

胃脘下俞/ 75

腰眼/ 75

(四) 上肢部穴/ / 76

十宣/ 76

四缝/ 76

八邪/ 76

腰痛点/ 76

二白/ 77

(五) 下肢部穴/ / 77

八风/ 77

膝眼/ 77

百虫窝/ 77

阑尾/ 78

胆囊/ 78

第二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86

刮痧技术/ 86

拔罐技术/ 91

麦粒灸技术/ 95

隔物灸技术/ 98

悬灸技术/ 102

蜡疗技术/ 105

穴位敷贴技术/ 109

中药泡洗技术/ 112

中药冷敷技术/ 115

中药湿热敷技术/ 118

中药涂药技术/ 121

中药熏蒸技术/ 124

中药热熨敷技术/ 127

中药离子导入技术/ 130

穴位注射技术/ 133

耳穴贴压技术/ 136

经穴推拿技术/ 140

中药灌肠技术/ 144

雷火灸技术/ 147

百笑灸技术/ 151

百会灸技术/ 154

火龙灸技术/ 158

敦煌铺灸技术/ 162

艾盒(箱)灸技术/ / 165

平衡拔罐技术/ 168

药罐(竹罐)技术/ / 172

放血疗法/ 176

腕踝针技术/ 180

皮内针技术/ 183

耳针技术/ 187

全息经络刮痧技术/ 191

引阳入阴头部按摩技术/ 195

脏腑按摩技术/ 198

小儿捏脊疗法/ 202

中药封包技术/ 206

冰硝散外敷技术/ 209

芒硝外敷技术/ 212

中药外敷技术/ 215

中药涂擦技术/ 218

中药塌渍技术/ 221

中药熏药技术/ 224

中药足浴技术/ 228

中药腿浴技术/ 231

中药坐浴技术/ 234

新生儿中药药浴技术/ 237

阴道中药灌洗技术/ 240

中医定向透药技术/ 244

中医定向透药技术(灯式)/ 247

中医定向透药技术(台式)/ 250

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操作技术/ 253

光子治疗仪操作技术/ 256

特定电磁波谱(TDP)照射操作技术/ 259

温热式低周波治疗仪操作技术/ 263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