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针灸思想史论
作者:张树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8-01
ISBN:9787520164160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针灸思想史论》是“铜人文丛”中的一本。本书稿为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中国针灸思想史研究”的*终成果,也是作者多年来在该领域研究的集中成果,分上下两部分,*部分侧重于理论解读,主要运用知识考古的方法,回溯与重新阐释传统针灸的概念理论,着重讨论针灸理论形成时期的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第二部分侧重于史论,引入社会史与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对针灸学术史上重要命题与影响其理论演变的重要人物与事件作了分析。该书较为全面地呈现了针灸学术史上的重要概念命题的形成与演变,尤其对技术思想的演变历程与重要节点作了分析。
作者简介
张树剑,医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16-1017),马来西亚拉曼大学(2013)、泰国兰实大学(2017)客座教授,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针灸理论与学术史,以独著、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针灸学术史及针灸理论研究学术论文30余篇,完成专著《中华图像文化史?医药卷》(中国摄影出版社,即将出版),作为副主编完成著作《针灸学基本概念术语通典》(201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学术随笔集《明堂深许》(2014年,海天出版社),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中国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奖。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元以来中医知识的演进与现代中医的形成研究”之子项目“宋以来技艺、器具变革与中医知识的演进和再生”与中国科协学科史研究专项“中国针灸学科史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针灸思想史研究”、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针灸经典理论构建之思想内涵研究”等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同时担任《中国针灸》《中医杂志》等十余种学术期刊审稿人,近年来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查理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国内外学术机构作学术报告30余次。
目录
绪论:从概念到理论到学术史001
上编概念与理论流变
章论经脉011
节经脉形态:观察与想象011
第二节奇经名实考019
第三节经脉数量:因天而数044
第二章论身形051
节经筋051
第二节四海053
第三节骨节056
第三章论腧穴064
节腧穴形态:基于体表解剖与触诊064
第二节三百六十五穴:概念背后的腧穴观072
第三节八风:从自然现象到腧穴077
第四节取穴法083
第五节根结标本:腧穴效应的借喻091
第六节常用类穴解读094
第四章论刺法122
节镵针之由来与早期经脉思想122
第二节“损益”思想与针刺补泻128
第三节守神、本神、治神135
第四节从律管候气到针刺候气143
第五节治乱—导气152
第六节驱邪—守机160
第五章针灸理论与概念的观念再识与解析168
节针灸理论概念的基本观念再识168
第二节构建针灸理论的观念基点——法天185
下编学术史专题讨论
章针灸的传统:历史与比较的视角189
第二章“子午流注”针法思想与宋元针灸理论之固化196
第三章中药归经:容易迷失的导游207
第四章宋代解剖图及其立场214
第五章新旧之辩——20世纪50年代朱琏“新针灸学”的浮沉229
第六章针刺消毒史:近代以来的曲折遭遇与社会反应243
第七章对针灸“辨证论治”的讨论261
第八章由“干针”的“入侵”与“独立”谈针灸概念、理论内涵之变革272
第九章现代针灸临床新学派背景与前景透视288
征引文献296
后记:江河不废之东方学术315
上编概念与理论流变
章论经脉011
节经脉形态:观察与想象011
第二节奇经名实考019
第三节经脉数量:因天而数044
第二章论身形051
节经筋051
第二节四海053
第三节骨节056
第三章论腧穴064
节腧穴形态:基于体表解剖与触诊064
第二节三百六十五穴:概念背后的腧穴观072
第三节八风:从自然现象到腧穴077
第四节取穴法083
第五节根结标本:腧穴效应的借喻091
第六节常用类穴解读094
第四章论刺法122
节镵针之由来与早期经脉思想122
第二节“损益”思想与针刺补泻128
第三节守神、本神、治神135
第四节从律管候气到针刺候气143
第五节治乱—导气152
第六节驱邪—守机160
第五章针灸理论与概念的观念再识与解析168
节针灸理论概念的基本观念再识168
第二节构建针灸理论的观念基点——法天185
下编学术史专题讨论
章针灸的传统:历史与比较的视角189
第二章“子午流注”针法思想与宋元针灸理论之固化196
第三章中药归经:容易迷失的导游207
第四章宋代解剖图及其立场214
第五章新旧之辩——20世纪50年代朱琏“新针灸学”的浮沉229
第六章针刺消毒史:近代以来的曲折遭遇与社会反应243
第七章对针灸“辨证论治”的讨论261
第八章由“干针”的“入侵”与“独立”谈针灸概念、理论内涵之变革272
第九章现代针灸临床新学派背景与前景透视288
征引文献296
后记:江河不废之东方学术31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