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结构分析:基于智慧专业化视角
作者:沈婕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4-01
ISBN:9787513080491
定价:¥8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逻辑展开和丰富发展。智慧专业化是经合组织提出的新创新发展理论,是优先发展区域内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潜在竞争力和区域凝聚力的经济产业和技术,能有效支持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新方向。在智慧专业化视域下对创新驱动发展进行结构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提供新的创新发展战略设计思路。本书主要从资源集聚、优势识别、目标定位、路径选择和制度支撑五个方面分别研究了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结构内涵,提供了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设计和实施方案,并介绍了农业产业、高技术领域、旅游和医疗等多个领域丰富的智慧专业化创新实践案例。
作者简介
沈婕,女,湖北武汉人,管理学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在《科研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文章曾被《新华文摘》和《党政干部参考》转载。多次参与湖北发展研究报告的撰写。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一项,参与多项国*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
目录
第 1 章 导 论
1. 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结构分析的必要性
1. 1. 1 研究背景
1. 1. 2 研究意义
1.2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结构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1. 2. 1 主要内容概述
1. 2. 2 主要分析方法
第 2 章 智慧专业化
2.1 国外智慧专业化研究
2. 1. 1 智慧专业化内涵
2. 1. 2 智慧专业化逻辑结构
2. 1. 3 智慧专业化实施
2. 1. 4 智慧专业化评价
2. 1. 5 智慧专业化应用案例
2. 1. 6 小 结
2.2 国内智慧专业化研究
2.2. 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 2. 2 区域创新能力
2. 2. 3 区域优势产业
2. 2. 4 小 结
第 3 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3. 1 理论基础
3.1. 1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3.1. 2 智慧专业化理论
3. 2 分析框架
第 4 章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资源集聚
4.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资源内存性和外向性
4. 1. 1 资源内存性
4. 1. 2 资源外向性
4. 1. 3 资源内存性和外向性的综合作用
4. 2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资源经济技术属性
4. 2. 1 资源经济属性
4. 2. 2 资源技术属性
4. 3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资源支持程度
4. 3. 1 区域文化作为资源支持程度的来源
4. 3. 2 政府信任作为资源支持程度的来源
4.3. 3 区域人才结构作为资源支持程度的来源
4. 4 本章小结
第 5 章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势识别
5.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机会优势识别
5. 1. 1 市场需求优势
5. 1. 2 产品机会优势
5. 1. 3 技术机会优势
5. 2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产业基础优势识别
5. 2. 1 区域产业结构
5. 2. 2 区域产业强度
5. 2. 3 区域产业集中度
5. 3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价值链优势识别
5. 3. 1 全球价值链嵌入
5. 3. 2 全球价值链定位
5. 3. 3 价值链增值
5. 4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优势识别
5. 4. 1 创新优势外部识别
5.4. 2 创新优势内部识别
5. 5 本章小结
第 6 章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定位
6.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结构目标
6. 1. 1 知识经济贡献率的持续增长
6. 1. 2 创新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6. 1. 3 创新孵化培育机制的完善与优化
6. 2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功能目标
6. 2. 1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是基本功能目标
6. 2. 2 科技创新是经济功能目标
6. 2. 3 创新环境培育是文化功能目标
6. 2. 4 创新体制机制是政府功能目标
6.3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阶段目标
6. 3. 1 近期目标
6. 3. 2 中期目标
6. 3. 3 长期目标
6. 4 本章小结
第 7 章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7.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原则
7. 1. 1 本土化原则
7. 1. 2 差异化原则
7. 1. 3 包容发展原则
7. 1. 4 合作开放原则
7. 2 三种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分类
7. 2. 1 一元产业主导
7. 2. 2 多元产业并存
7. 2. 3 产业互联网络
7. 3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策略
7. 3. 1 路径变异: 识别判断
7. 3. 2 路径匹配: 学习吸收
7.3. 3 路径留存或复制: 试错耦合
7. 4 本章小结
第 8 章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支撑
8.1 构建灵活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政策组合
8. 1. 1 推动 “ 小区域” 创新发展
8. 1. 2 支持 “ 变革型” 创新项目
8. 1. 3 借助 “ 数字化” 实现转型
8. 1. 4 培育 “ 跨边界” 合作治理
8. 2 构建高效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资本体系
8. 2. 1 有机融合的投资组合以避免 “ 死亡之谷”
8. 2. 2 评价工具的精准使用以解决 “ 雾化投资”
8. 2. 3 “ 五步骤” 设计方案以提供结构指导
8. 2. 4 案例研究
8. 3 构建清晰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监管模式
8. 3. 1 明确划分创新主体权责范围
8. 3. 2 设置结果导向型的评价体系
8. 3. 3 发展循环迭代的全过程监管
8. 4 本章小结
第 9 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1. 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结构分析的必要性
1. 1. 1 研究背景
1. 1. 2 研究意义
1.2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结构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1. 2. 1 主要内容概述
1. 2. 2 主要分析方法
第 2 章 智慧专业化
2.1 国外智慧专业化研究
2. 1. 1 智慧专业化内涵
2. 1. 2 智慧专业化逻辑结构
2. 1. 3 智慧专业化实施
2. 1. 4 智慧专业化评价
2. 1. 5 智慧专业化应用案例
2. 1. 6 小 结
2.2 国内智慧专业化研究
2.2. 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 2. 2 区域创新能力
2. 2. 3 区域优势产业
2. 2. 4 小 结
第 3 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3. 1 理论基础
3.1. 1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3.1. 2 智慧专业化理论
3. 2 分析框架
第 4 章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资源集聚
4.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资源内存性和外向性
4. 1. 1 资源内存性
4. 1. 2 资源外向性
4. 1. 3 资源内存性和外向性的综合作用
4. 2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资源经济技术属性
4. 2. 1 资源经济属性
4. 2. 2 资源技术属性
4. 3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资源支持程度
4. 3. 1 区域文化作为资源支持程度的来源
4. 3. 2 政府信任作为资源支持程度的来源
4.3. 3 区域人才结构作为资源支持程度的来源
4. 4 本章小结
第 5 章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势识别
5.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机会优势识别
5. 1. 1 市场需求优势
5. 1. 2 产品机会优势
5. 1. 3 技术机会优势
5. 2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产业基础优势识别
5. 2. 1 区域产业结构
5. 2. 2 区域产业强度
5. 2. 3 区域产业集中度
5. 3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价值链优势识别
5. 3. 1 全球价值链嵌入
5. 3. 2 全球价值链定位
5. 3. 3 价值链增值
5. 4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优势识别
5. 4. 1 创新优势外部识别
5.4. 2 创新优势内部识别
5. 5 本章小结
第 6 章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定位
6.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结构目标
6. 1. 1 知识经济贡献率的持续增长
6. 1. 2 创新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6. 1. 3 创新孵化培育机制的完善与优化
6. 2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功能目标
6. 2. 1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是基本功能目标
6. 2. 2 科技创新是经济功能目标
6. 2. 3 创新环境培育是文化功能目标
6. 2. 4 创新体制机制是政府功能目标
6.3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阶段目标
6. 3. 1 近期目标
6. 3. 2 中期目标
6. 3. 3 长期目标
6. 4 本章小结
第 7 章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7.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原则
7. 1. 1 本土化原则
7. 1. 2 差异化原则
7. 1. 3 包容发展原则
7. 1. 4 合作开放原则
7. 2 三种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分类
7. 2. 1 一元产业主导
7. 2. 2 多元产业并存
7. 2. 3 产业互联网络
7. 3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策略
7. 3. 1 路径变异: 识别判断
7. 3. 2 路径匹配: 学习吸收
7.3. 3 路径留存或复制: 试错耦合
7. 4 本章小结
第 8 章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支撑
8.1 构建灵活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政策组合
8. 1. 1 推动 “ 小区域” 创新发展
8. 1. 2 支持 “ 变革型” 创新项目
8. 1. 3 借助 “ 数字化” 实现转型
8. 1. 4 培育 “ 跨边界” 合作治理
8. 2 构建高效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资本体系
8. 2. 1 有机融合的投资组合以避免 “ 死亡之谷”
8. 2. 2 评价工具的精准使用以解决 “ 雾化投资”
8. 2. 3 “ 五步骤” 设计方案以提供结构指导
8. 2. 4 案例研究
8. 3 构建清晰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监管模式
8. 3. 1 明确划分创新主体权责范围
8. 3. 2 设置结果导向型的评价体系
8. 3. 3 发展循环迭代的全过程监管
8. 4 本章小结
第 9 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