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及治理研究
作者:齐佳音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8-01
ISBN:9787030665232
定价:¥2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及治理研究》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互联网信息行为背后“人”的认知进行有效干预,让“人”在心理上主动遵守法律,抵制偏差信息,使网络空间成为保卫国家公共安全的坚强阵地。《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及治理研究》构建了以心理治理为基础,以法律治理为核心,以大数据技术为工具,以偏差互联网信息行为背后的“人”的行为、认知和态度改变为目标的融合治理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治本为宗、标本兼治”的互联网治理模式,将推动互联网治理理论的新发展,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暂缺《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及治理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融合治理的概念提出 3
1.3 融合治理的研究内容设置 7
1.4 总体问题、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8
1.5 总体研究框架和内容构成 9
1.6 研究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13
1.7 本书章节安排 16
1.8 本章小结 18
第2章 文献综述 19
2.1 个体行为、认知和态度改变的心理学理论 19
2.2 互联网信息行为的研究及评述 25
2.3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治理体系与能力研究及评述 32
2.4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的感知与理解研究及评述 39
2.5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的传播与演化研究及评述 47
2.6 治理偏差互联网信息行为的手段研究 53
2.7 研究评述总结 57
2.8 本章小结 59
第3章 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互动机制的哲学解构 60
3.1 研究过程设计 60
3.2 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互动的哲学解构:基于社交媒体的学理研究 61
3.3 用户互联网行为哲学角度的动因:基于社交媒体的实证研究 77
3.4 本章小结 98
第4章 自我呈现理论下的互联网金融P2P平台安全预警 100
4.1 研究过程设计 100
4.2 问题提出 102
4.3 文献综述 105
4.4 基于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信号来源指标体系 118
4.5 基于信号分析提取风险预判信号 127
4.6 政策建议 142
4.7 本章小结 145
第5章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的融合治理模式研究 147
5.1 研究过程设计 147
5.2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的国内和国外治理现状研究 148
5.3 互联网信息行为融合治理模式 163
5.4 融合治理模式下的互联网信息行为干预策略 180
5.5 本章小结 184
第6章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的感知与理解研究 185
6.1 研究过程设计 185
6.2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的线索发现研究 186
6.3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的主题分类研究 251
6.4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的公众情感分析研究 262
6.5 本章小结 271
第7章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的传播与演化研究 273
7.1 研究过程设计 273
7.2 话题演化分析 274
7.3 热点话题传播动力学模型 287
7.4 微博流行度和影响力评估 304
7.5 意见领袖发现 322
7.6 本章小结 352
第8章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的心理治理研究 354
8.1 研究过程设计 354
8.2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产生的社会背景 355
8.3 网络社会张力的内涵、治理意义及测量 377
8.4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的心理治理策略研究 406
8.5 关于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中心理疏导治理能力的建议 418
8.6 本章小结 422
第9章 专题应用研究 424
9.1 金融专题应用 424
9.2 新闻线索专题应用 443
9.3 青少年群体专题应用 466
9.4 隐形群体发现及其心理干预应用 479
9.5 科普应用 494
9.6 本章小结 496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497
10.1 总结 497
10.2 研究展望 502
参考文献 505
后记 536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融合治理的概念提出 3
1.3 融合治理的研究内容设置 7
1.4 总体问题、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8
1.5 总体研究框架和内容构成 9
1.6 研究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13
1.7 本书章节安排 16
1.8 本章小结 18
第2章 文献综述 19
2.1 个体行为、认知和态度改变的心理学理论 19
2.2 互联网信息行为的研究及评述 25
2.3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治理体系与能力研究及评述 32
2.4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的感知与理解研究及评述 39
2.5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的传播与演化研究及评述 47
2.6 治理偏差互联网信息行为的手段研究 53
2.7 研究评述总结 57
2.8 本章小结 59
第3章 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互动机制的哲学解构 60
3.1 研究过程设计 60
3.2 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互动的哲学解构:基于社交媒体的学理研究 61
3.3 用户互联网行为哲学角度的动因:基于社交媒体的实证研究 77
3.4 本章小结 98
第4章 自我呈现理论下的互联网金融P2P平台安全预警 100
4.1 研究过程设计 100
4.2 问题提出 102
4.3 文献综述 105
4.4 基于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信号来源指标体系 118
4.5 基于信号分析提取风险预判信号 127
4.6 政策建议 142
4.7 本章小结 145
第5章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的融合治理模式研究 147
5.1 研究过程设计 147
5.2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的国内和国外治理现状研究 148
5.3 互联网信息行为融合治理模式 163
5.4 融合治理模式下的互联网信息行为干预策略 180
5.5 本章小结 184
第6章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的感知与理解研究 185
6.1 研究过程设计 185
6.2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的线索发现研究 186
6.3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的主题分类研究 251
6.4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的公众情感分析研究 262
6.5 本章小结 271
第7章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的传播与演化研究 273
7.1 研究过程设计 273
7.2 话题演化分析 274
7.3 热点话题传播动力学模型 287
7.4 微博流行度和影响力评估 304
7.5 意见领袖发现 322
7.6 本章小结 352
第8章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的心理治理研究 354
8.1 研究过程设计 354
8.2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产生的社会背景 355
8.3 网络社会张力的内涵、治理意义及测量 377
8.4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的心理治理策略研究 406
8.5 关于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中心理疏导治理能力的建议 418
8.6 本章小结 422
第9章 专题应用研究 424
9.1 金融专题应用 424
9.2 新闻线索专题应用 443
9.3 青少年群体专题应用 466
9.4 隐形群体发现及其心理干预应用 479
9.5 科普应用 494
9.6 本章小结 496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497
10.1 总结 497
10.2 研究展望 502
参考文献 505
后记 53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