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宇宙简史(英)斯蒂芬·霍金远在公元前340年,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在他的著作《天论》(ontheHeavens)中就已然提出两个有力的论据,以支持地球是圆球而不是平板的信念。第一,他认为月食是因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亮之间而引起的。地球在月亮上的阴影总是圆的,这只有当地球呈球形时才有可能。如果地球是一个扁平的圆盘,它的影子就会被拉长而成椭圆形,这样月食总是当太阳在这圆盘中心的正上方时发生。第二,古希腊人已从旅行中得知,在南方看见的北极星在天空的位置,要比在北方看见的低些。亚里士多德甚至根据北极星在埃及和希腊的视位之差,得出地球周长的估计值为40万斯特迪亚。斯特迪亚是古希腊的长度单位,它所相当的确切长度现在已经无从得知,只知道它大约合200码。如果是这样的话,亚里士多德的这个估计值就大约是现在公认数值的两倍。古希腊人还有第三个论据支持地球必定是球形的,那就是为什么人们首先看到出现在地平线上的船的帆,然后才看到船身。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静止的,而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都在环绕地球的圆形轨道上运行。他坚信这一点,因为出于神秘的原因,他觉得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圆周运动是最为完美的。他的构想在公元1世纪被托勒密(Ptolemy)加工成为一个完整的宇宙模型。地球位于中心,环绕着它的是八个天球,它们承载着月亮、太阳、恒星和当时所知的五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这些行星各自沿其所在天球上较小的圆形轨道运行,这样才能解释观测到的它们在天空中相当复杂的轨迹。最外面的天球上是所谓的不动的恒星,它们总是互相保持不变的相对位置,但它们一起在天空旋转。在最外面的天球之外有什么,则始终没能说清楚,但那肯定不是人类可观测的宇宙的一部分。托勒密的模型,为预测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提供了一个相当精确的系统。但是,为了准确预测它们的位置,托勒密不得不作出一个假设:月亮运行的轨道在某些时候与地球的距离,是其他时候的两倍。而这意味着,月亮有时候看起来要比通常看到的大两倍。托勒密明白这是一个缺陷,不过他的模型虽然不是无人非议,却毕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它也被天主教会采纳为与《圣经》相符的、对宇宙的描述。它最大的优点是,它把恒星天球之外的
-
宇宙未解之谜墨人 主编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奥秘。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进程先从地球开始,再从地球伸展到太阳系,进而延展到银河系,然后扩展到河外星系。当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地球轨道飞行之后不久,人类向地外星球进军就提上了日程。现在,人类制造的宇宙探测器不仅为人类登上月球开辟了道路,而且已经遍访了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同时正在向太阳系外更遥远的星球跋涉。本书通过对宇宙的一个初步的介绍,在注重语言平实性的基础上选取了大量珍贵精美的图片,能增进读者对宇宙的了解和对宇宙未解之谜探索的热情。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的统一。“宇”是空间的概念,是无边无际的;“宙”是时间的概念,是无始无终的。宇宙是一个无边无沿,没有中心,没有开始,无穷无尽,无始无终的物质世界。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奥秘。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进程先从地球开始,再从地球伸展到太阳系,进而延展到银河系,然后扩展到河外星系。当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地球轨道飞行之后不久,人类向地外星球进军就提上了日程。现在,人类制造的宇宙探测器不仅为人类登上月球开辟了道路,而且已经遍访了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同时正在向太阳系外更遥远的星球跋涉。但这只是探索宇宙的初始阶段,宇宙的神秘面纱也仅仅揭开了小小的一角而已。
-
宇宙新视野(美)C·C·皮特森、J·C·布兰特《宇宙新视野》自从引进数码摄像和数据采集技术以来,宇宙观测技术突飞猛进。现今,天文学家能够极为方便地充分利用地面上和太空中各种各样的望远镜和遥感仪器,研究宇宙中的几乎所有事物。1995年,《宇宙新视野》作者出版了《哈勃视野》,介绍哈勃空间望远镜取得的科学成果,引起了轰动,成为国际畅销书;随后,他们在1998年又极成功地出版了《哈勃视野》的第二版。因此,《宇宙新视野》 ——《宇宙新视野》——的出版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宇宙新视野》展现了用现今世界上著名的天文观测设备看到的宇宙,这些设备包括哈勃空间望远镜、钱德拉 x射线天文台、甚大望远镜、孪生的凯克(双子座)望远镜等以及太阳系探测器。《宇宙新视野》图文并茂,以直观通俗的方式对宇宙进行了探索。最新、最令人惊叹的图像展示了美妙宇宙的壮丽景色,轻松的文字清楚地阐述了所有的天文学主题。通过《宇宙新视野》,读者可以了解有关我们的太阳系、恒星世界、星云、星系世界和宇宙结构的各种惊奇发现。同时,《宇宙新视野》也介绍了一些令人惊叹的未来天文台。相信书中精美珍贵的图片会引起广大读者对无限星空的强烈兴趣。
-
神舟999巡航十万个为什么孙学刚等编著神舟999火星号是一艘神奇的宇宙飞船,置身其中。你就会发现这艘飞船内是一个多么神奇的知识世界。本艘飞船内设5个标准配置的知识观光舱,分别是生活知识观光舱、交通知识观光舱、发明发现知识观光舱、军事知识观光舱,高新科技知识观光舱。为了满足航行者对知识的进一步需要,本艘飞船还特设了1个超大容量的知识储备舱,每位航行者可根据本航行手册页下的提示,轻松地在知识储储备舱内查询到你想了解的每个知识观光舱所对应的更为丰富的相关知识内容。还在犹豫什么,请拿好你手中的航行手册。Let's go!让我们起航吧!
-
神舟999巡航十万个为什么孙学刚编著神舟999火星号是一艘神奇的宇宙飞船,置身其中,你就会发现这艘飞船内是一个多么神奇的知识世界。本艘飞船内5个标准配置的知识观光舱,分别是生活知识观光舱、交通知识观光舱、发明发现知识观光舱、军事知识观光舱、高新科技知识观光舱。为了满足航行者对知识的进一步需求,本艘飞般还特设了1个超大容量的知识储备舱,每位航行者可根据本航行手册而下的提示,轻松地在知识储备舱内查询到你想了解的每个知识观光舱所对应的更为丰富的相关知识内容。还有犹豫什么,请拿好你手中的般行手册,Let's go!让我们起航吧!
-
两部天书的对话谢文纬WMPA全称为“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WMAP项目物理学家查尔斯·班尼特等人说,他们“最精确测量了婴儿期的宇宙”,发现了宇宙在“大爆炸”后不到万亿分之一秒内急速膨胀的新证据。这些证据来自科学家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分析。微波背景辐射是导致宇宙诞生的“大爆炸”留下的“余烬”。据WMPA最新观察结果,宇宙已存在137亿年,而恒星开始闪烁的时间为“大爆炸”后4亿年。新的天文证据表明,发生在137亿年前的惊天动地的宇宙“大爆炸”,仅仅在万亿分之一秒内就占据了几十亿光年的空间,这样的爆炸规模是很难用一次“热力大爆炸”来解释的,答案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正物质构成的“宇宙黑蛋”与反物质构成的“宇宙黑蛋”相撞所产生的湮灭反应,引发了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无极而太极”只是万亿分之一秒的一瞬间,这是物极必反,阴阳转化,阴生阳的一瞬间,两颗正、反物质凝聚的“宇宙黑蛋”,在万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孵生出具有几十亿光年空间的阳性世界,而在这巨大无比的空间中,只有光子存在,这就是阴生阳,阴转化为阳。正物质构成的“宇宙黑蛋”与反物质构成的“宇宙黑蛋”本是两块“黑冰”,整个宇宙由于能量全部耗尽,也变成一个冰冷的世界,但是两颗“宇宙黑蛋”的相撞,使世界立刻变得火光一片,因为正物质“宇宙黑蛋”与反物质“宇宙黑蛋”瞬间的湮灭反应,不仅产生了无数光子,而且释放出无数能量,于是宇宙立刻变成了一个无比巨大的充满能量的火球。
-
问天说地梁衡这是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科普励志丛书,先后再版15次,曾经影响了近千万青少年。全书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的叙述,章回小说的体裁,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难得的科普读物,为枯燥的数理化知识包上了“一层薄薄的糖衣”。本册是其中的问天问地分册。 你知道世界是什么吗?你知道无理数是怎么被发现的吗?你知道人类第一次是怎么测量地球的吗?你知道比重与浮力是如何被发现的吗?……本书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的叙述,章回小说的体裁,为读者解开了这些关于科学探索的问题,为枯燥的数理化知识包上了“一层薄薄的糖衣”,让青少年读者能够更好地学习数理化知识。
-
太空历险记(英)奈夫,(英)帕克 著,李鸣翠 译两位超级英雄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他们要去救一只将要和火星相撞、急需香蕉的猴子!运用大量的太空知识,探秘超人和智多多到底能不能成功呢?
-
走近科学本书编委会什么是科学?科学并不是只有超导、纳米、基因、航天才是科学,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外层空间、地球深处、亿万年前、亿万年后都有科学的存在。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走近科学》月刊是我国第一本电视科学杂志。它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优秀电视节目转化为平面媒体,伴随着科教频道的前进,探索了一条跨媒体科学文化传播的新路。 本册为《走近科学》之《星空探秘》。让我们了解充满着神秘气息的外太空。
-
蟾宫览胜王世杰、宣焕灿、郑永春、等21世纪是人类全面探测太阳系的新时代。当代的太阳系探测以探测月球与火星为主线,兼顾其他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太阳的探测;研究内容涉及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各行星形成和演化的共性与特性,地月系统的诞生过程与相互作用,生命的起源与生存环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预报,防御小天体撞击地球及由此诱发的气候、生态的环境灾变,评估月球与火星的开发前景,探寻人类移民地外天体的条件等重大问题。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自古以来,她寄托着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浪漫遐想,见证着人类发展的艰难步伐,引出了许多神话传说与科学假说。月球也一直是人类密切关注和经常观测的天体,月球运动和月相的变化不仅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发挥了重大作用,还对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明进步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月球探测是人类走出地球摇篮,迈向浩瀚宇宙的第一步,也是人类探测太阳系的历史开端。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射110多个月球探测器,成功的和失败的约各占一半。美国实现了6次载人登月,人类获得了382千克的月球样品。月球探测推动了一系列科学的创新与技术的突破,引领了高新技术的进步和一大批新型工业群体的建立,推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昌盛,为人类创造了无穷的福祉。当前,探索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我国在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和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之后,适时开展了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这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航天活动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有所作为、有所创新的重大举措。月球探测将成为我国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中国的月球探测,首先经历了35年的跟踪研究与积累。通过系统调研苏、美两国月球探测的进展,综合分析深空探测的技术进步与月球和行星科学的研究成果,适时总结与展望深空探测的走向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又经历了长达10年的科学目标与工程实现的综合论证,提出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远景规划,系统论证首次绕月探测的科学目标、工程目标和工程立项实施方案。2004年初,中央批准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实施。继而,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重大专项开展论证和组织实施。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已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它经历了2004年的启动年、2005年的攻坚年和2006年的决战年,攻克了各项关键技 术,建立了运载、卫星、测控、发射场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进入了集成、联调、试运行和正样交付出厂,整个工程按照高标准、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要求,为2007年决胜年的首发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即将飞出地球,奔赴广寒,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系统性的科学探测。为了使广大公众比较系统地了解当今空间探测的进展态势和月球探测的历程,人类对月球世界的认识和月球的开发利用前景,中国“嫦娥工程”的背景、目标、实施过程和重大意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在三年前提出了编辑出版《嫦娥书系》的创意和方案,与编委会共同精心策划了《逐鹿太空》、《蟾宫览胜》、《神箭凌霄》、《翱翔九天》、《嫦娥奔月》和《超越广寒》六本科普著作,构成一套结构完整的“嫦娥书系”。该书系的主要特点是:(1)我们邀请的作者大多是“嫦娥工程”相关领域的骨干专家,他们科学基础坚实,工程经验丰富,亲身体验真切,文字表述清晰。他们在繁忙紧张的工程任务中,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挤出时间,严肃认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广征博引,撰写书稿。我真诚地感激作者们的辛勤劳动。(2)“嫦娥书系”是由六本既各自独立又互有内在联系的科普著作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逐鹿太空——航天技术的崛起与今日态势》,系统讲述人类航天的艰难征途与发展,航天先驱们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蟾宫览胜——人类认识的月球世界》,系统描述人类认识月球的艰辛历程,由表及里揭示月球的真实面目,追索月球的诞生过程;《神箭凌霄——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展历程》,系统追忆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的成长过程并展示未来的美好前景,是一首中国“神箭”的赞歌;《翱翔九天——从人造卫星到月球探测器》,系统叙述中国各种功能航天器和月球探测器的发展沿革,展望未来月球探测、载人登月与月球基地建设的科学蓝图;《嫦娥奔月——中国的探月方略及其实施》,系统分析当代国际“重返月球”的形势,论述中国月球探测的意义、背景、方略、目标、特色和进程,是当代中国“嫦娥奔月”的真实史诗;《超越广寒——月球开发的迷人前景》,是一支开发利用月球的科学畅想曲,展现了人类和平利用空间的雄心壮志与迷人前景。(3)“嫦娥书系”力求内容充实、论述系统、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融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与观赏性于一体。(4) “嫦娥书系”无论在事件的描述上还是在人物的刻画上,都力求真实而丰满地再现当代“嫦娥”科技工作者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而奋斗、拼搏、奉献的精神和事迹,书中还援引了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凝练的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和图片资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系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他们的指导、帮助、支持与关心。虽然“嫦娥书系”作为科普读物,难以专辟章节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书写他们的贡献,我还是要在此代表编辑委员会和全体作者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精心的文字编辑和装帧设计,使“嫦娥书系”以内容丰富、版面新颖、图文并茂的面貌呈献给读者。我们相信,通过这一书系,读者将会对人类的航天活动与中国的“嫦娥工程”有更加完整而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