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至味中国:饮食文化记忆
作者:王仁湘 著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2-01
ISBN:9787572506512
定价:¥7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的饮食文化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者以考古学家的视角、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了中华饮食的发展流变,包括火食之道、礼食中的神食与人食、食制与食具、味天下之味、食案万象、至味与知味、味外之味,作者都详其流变,一一考订源流,从而梳理出中华饮食文化的脉络。该书是一部形色俱佳又有“味道”的历史文化读物,通过阅读此书,我们可以看见历史餐桌上的独特风景。
作者简介
王仁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先后受聘为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史前考古学,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发表论文300余篇、专著及其他著作60余部,主要有:《拉萨曲贡》《临潼白家村》《中国史前文化》 《人之初——华夏远古文化寻踪》《饮食与中国文化》《饮食考古初集》《往古的滋味》《善自约束:古代带钩与带扣》《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等。并主编有《中国史前饮食史》《中华文明之旅》及大型考古学丛书《华夏文明探秘》40种等。
目录
第一章 火食之道
一、人猿相揖别
二、咀嚼改变容颜
三、古猎人寻踪
四、茹毛饮血的时代
五、燧人钻火的传说
六、火食发端
七、绿色革命
八、陶烹滋味
第二章 礼食中的神食与人食
一、调和鼎鼐
二、九鼎八簋
三、人食与神食
四、初酿与酒池
五、五味调和
六、天子与农夫之食
七、食官
八、家国所系
九、礼始诸饮食
第三章 食制与食具
一、羹食与饭食
二、小食与点心
三、进食姿势
四、古老的餐勺
五、4000年前的餐又
六、发明筷子
七、筷子与勺子的分工
八、筷子纵横观
九、古远的分餐制
十、分餐制的改变
第四章 味天下之味
一、粒食与饼食
二、小麦怎样生根
三、麦食本土化
四、胡食在汉唐
五、辣椒、玉米与甘薯
六、菜系:辛香与甜酸
七、蔬食与素食
八、菜品的形与名
九、烹调有术
十、君子与庖厨
十一、厨娘本色
第五章 食案万象
一、觳旅重叠,燔炙满案
二、地下食案
三、举案齐眉
四、庖厨图卷
五、选胜游宴
六、盛世烧尾宴
七、酒楼食肆
第六章 至昧与知昧
一、岁时食事:顺应时令
二、年节食事:寄托情怀
三、享受自
六、以药当餐
七、酒中三昧
八、龙团凤饼
九、皛毳饭与斫鲜会
十、知味者说
十一、至味未必在舌尖
第七章 昧外之味
一、圣人食教
二、养身兼养性
三、美昧配美器
四、胡瓶改变了什么
五、御筵上的规矩
六、净盘与怀归
七、吃饭的用处
后记
一、人猿相揖别
二、咀嚼改变容颜
三、古猎人寻踪
四、茹毛饮血的时代
五、燧人钻火的传说
六、火食发端
七、绿色革命
八、陶烹滋味
第二章 礼食中的神食与人食
一、调和鼎鼐
二、九鼎八簋
三、人食与神食
四、初酿与酒池
五、五味调和
六、天子与农夫之食
七、食官
八、家国所系
九、礼始诸饮食
第三章 食制与食具
一、羹食与饭食
二、小食与点心
三、进食姿势
四、古老的餐勺
五、4000年前的餐又
六、发明筷子
七、筷子与勺子的分工
八、筷子纵横观
九、古远的分餐制
十、分餐制的改变
第四章 味天下之味
一、粒食与饼食
二、小麦怎样生根
三、麦食本土化
四、胡食在汉唐
五、辣椒、玉米与甘薯
六、菜系:辛香与甜酸
七、蔬食与素食
八、菜品的形与名
九、烹调有术
十、君子与庖厨
十一、厨娘本色
第五章 食案万象
一、觳旅重叠,燔炙满案
二、地下食案
三、举案齐眉
四、庖厨图卷
五、选胜游宴
六、盛世烧尾宴
七、酒楼食肆
第六章 至昧与知昧
一、岁时食事:顺应时令
二、年节食事:寄托情怀
三、享受自
六、以药当餐
七、酒中三昧
八、龙团凤饼
九、皛毳饭与斫鲜会
十、知味者说
十一、至味未必在舌尖
第七章 昧外之味
一、圣人食教
二、养身兼养性
三、美昧配美器
四、胡瓶改变了什么
五、御筵上的规矩
六、净盘与怀归
七、吃饭的用处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