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国土空间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以长江经济带案例区为例
作者:曾晨,邓祥征,张安录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01
ISBN:9787520180856
定价:¥8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面向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需求,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全要素、全流域、全部门、全领域的“全域”理论框架,结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政策文件,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以空间外溢性和外部性理论方法作为切入点,以重点项目区和重点城市群为主要实证区域,展开了理论结合实践、政策应用于实证的综合分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简介
武汉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晨光计划获得者,自然资源部长江中游国土调查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核心成员,湖北省自然资源厅项目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土地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空间分析和建模,城市化和持续发展。2011~2012年硕博连读期间曾赴英国剑桥大学完成一学年的联合培养博士项目。曾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民政部专项基金等各类和省部级基金1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项目10余项,发表系列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在Land Use Policy, Cities等期刊上发表SSCI/SCI检索论文28篇,在《经济地理》《生态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担任Land Use Policy, Habitat International, Cities,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生态学报》等多个国内外期刊的审稿人等。
目录
综述篇
章引言
节国土空间优化下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背景
第二节国土空间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关系
第三节国土空间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问题
第四节章节安排
本章小结
第二章国土空间优化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节国土资源利用的“空间”理念剖析
第二节国土空间优化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国土空间优化的技术手段
本章小结
第三章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全域”思维
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的全覆盖
第二节突破行政区划的区域联动策略
第三节多部门协同下的综合保护
第四节学科交叉融合下的方法创新
本章小结
第四章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背景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区域概况
第三节长江经济带生态问题综述
第四节长江经济带国土开发和利用现状
本章小结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篇
第五章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概述
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分类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整体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第三节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本章小结
第六章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保护
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内涵剖析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综述
第三节国土综合整治中生态修复标准的探索——以湖北省为例
第四节长江流域重点生态区
本章小结
第七章主要山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修复
——以大巴山和武陵山为例
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综述
第二节研究区和方法
第三节大巴山区生物多样性评价和生态问题诊断
第四节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评价和生态问题诊断
第五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措施
本章小结
第八章主要河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保护
——以鄱阳湖、洞庭湖为例
节河湖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保护综述
第二节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第三节鄱阳湖、洞庭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第四节鄱阳湖、洞庭湖生态问题诊断
第五节河湖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保护与修复措施
本章小结
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篇
第九章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估、建模和应用
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第三节基于生态足迹的武汉城市圈生态承载力的评价和生态补偿研究
第四节交通复杂网络对三维生态足迹的溢出效应研究
本章小结
第十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建模和应用
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和影响因素
第三节武汉城市圈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和影响因素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生态网络的建设与国土空间利用
节国土空间生态网络建设背景
第二节生态网络建设和国土空间利用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节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第四节生态网络构建对国土空间集约利用的影响
第五节模型结果分析
第六节生态网络与国土空间集约利用的讨论
第七节研究结论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国土空间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多层次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空间外溢性视角下“山水林田湖草”整体性保护
第三节空间外部性视角下的跨行政区的管理和保护机制
第四节效率、效应和效益导向下的生态环境保护模式
第五节强化多部门合作的“保护”和“发展”协同
本章小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