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
-
万物大历史· 农耕怎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韩)金绪炯 著“大历史”概念由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经比尔·盖茨大力资助,得以在全球得到传播和发展。因其理论新颖,观点独特,跨学科跨领域,正在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大历史”的概念和视角除了在学术界有价值,更是一个能走出学术扩大到普通人群的非常好的看历史的思维和视角。《万物大历史》系列正是韩国创造的一套面向青少年教养读物,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套书在韩国上市以来,不仅市场反响较好,而且获得赞誉无数,被评为学校图书馆期刊推荐图书、晨读推荐图书等。1万年前,人类开始农耕生活以农耕为代表的人类文明持续进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农耕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农耕意味着家畜化和作物化,也意味着工具与技术的开发随着农耕开始,剩余产品出现,新阶层诞生,社会膨胀也开始加速……农耕对人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本书将一一为你解答。
-
生命之源唐纳德·尤金·坎菲尔德 著,杨利民 译《生命之源——40亿年进化史》(OXYGEN: A Four Billion Year History)一书介绍了生命的演化和地球化学发展的关系。我们呼吸的空气中21%是氧气,这个含量比任何已知的其他星球都高。虽然,我们现在感觉理所当然地呼吸空气,但是地球并不总是一个充满氧气的行星。它是如何变成这样的?作者Donald Eugene Canfield(一位世界级权威地球化学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南丹麦大学生态学教授和丹麦国家研究基金杰出研究中心主任)引导读者通过科学证据的各种线索,突出科学家找到的在该研究领域的关键发现。氧气显示地球的大气层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起来的,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生存的星球上氧气历史的非凡旅程。本书曾获2014年国际大气科学馆员选择奖、科学杂志2014年读物排行榜前20、科学星期五2014年最佳科普读物等奖项。
-
皮肤简史[美] 妮娜·雅布隆斯基(Nina Jablonski);陈辂 译只要寿命足够长,每个人都会因为结缔组织的老化而产生皱纹,但紫外线辐射会加速这些组织的损伤,从而加速皱纹的形成。人们不希望皮肤皱纹明显,因为他们深知年轻的外表与更强繁殖能力的联系,然而曾经,皱纹也是年长与智慧的标志。女性皮肤变浅是为了模仿婴儿更为白皙的皮肤,成年女性的大眼睛被认为更像孩子,这些拟幼的外貌能使其在群体中获得保护。而自然选择可能倾向于让男性皮肤更黑,以优化体内的叶酸水平,保障精子的生产。触觉是“感觉之母”,是灵长类动物的主要感觉。在人类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触觉满足感,对人类行为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缺乏触觉满足的婴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行为缺陷。
-
人从哪里来赖瑞和人从最初“像猿”的阶段,一步一步演化成“像人”的样子。 六七百万年前,在最早期人类的阶段,我们的祖先刚刚跟黑猩猩的祖先分手时,长得有九分像猿,慢慢学会双足行走,但走得不是太好。 到了三四百万年前,在南猿属的时代,人双脚直立,走得比较好,省力,但样貌手脚等方面还是有七八分像猿。 一直要到约200万年前直立人的人属阶段,人才开始长得像人,有些“人样”了,双脚也走得几乎跟现代人一样好,终于跟猿划清了界限。 如此又经过了大约180万年的演化,到了30万—20万年前,像我们这种现代智人,才终于出现在地球上,并且在过去6万年间征服了整个世界,成了地表上最聪明、最有本领的物种。 这本书依据发表于《科学》《自然》等期刊的前沿成果而写,汇聚截至2022年的研究,用一种深入浅出的讲故事方式,用一般人看得懂的语言,讲述人类过去600万年的历史。
-
会讲故事的大脑[美] V.S.拉马钱德兰 著自出现生命以来,还没有过像人类这样的巨变,我们剪接基因,分裂原子,发射火箭;我们凝视苍穹,探索宇宙大爆炸的中心;我们也凝视内心,尝试理解人类独特而神奇的大脑之谜:我们如何感知世界?什么是所谓的身心相通?什么决定了性别身份?什么是自我意识?社会能力和情绪由什么决定?如何解释人类特有的能力,比如艺术、语言、隐喻、创造力?在《会讲故事的大脑》中,作者V.S.拉马钱德兰将目光投向了人类的独特性之谜,他把我们带到了神经学的前沿领域,透过神经科学中的复杂症状和诸多争议性话题,揭示了大脑的诸多重要功能以及人类心智的进化历程。本书汇集了拉马钱德兰一生中大部分研究的精华,循序渐进地为读者揭开大脑、心智与身体之间的神秘联系。通过研究大脑不同部位损伤或有基因异常的患者,作者为我们揭秘了关于内在自我如何与世界互动的秘密。作者V.S.拉马钱德兰一直处于学术前沿,人们常常将他的名字与科学史上的不朽人物相提并论。《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德·道金斯称他为“神经科学界的马可·波罗”,悉尼大学神经科学家艾伦·斯奈德称他为“伽利略般重要的先驱”。
-
人类之前5亿年[英] 托马斯·哈利迪,孙博阳 译从两万年前的阿拉斯加,到寒武纪的中国云南,本书是一次跨越5亿年、向远古世界溯源的时间之旅。数千位古生物学者凭借化石线索重现了远古世界的样貌,本书是前沿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研究者们与石头对话,在冰冻的沙土中寻找踪迹,通过阐释化石遗骸来重现“昨日世界”,复原山、海、洋流、地形地貌、土壤矿物、地球运行与大气运动......除生态环境外,他们掌握的技术也足以揭示远古生命的各种细节,包括羽毛、昆虫壳体和动物鳞片的颜色,某种生物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它所在种群的社会结构,它的交配行为,甚至叫声。这场穿越5亿年的旅程将带领读者进入16个远古时代的现场——它们是一个个不同而又相连的世界,而且和今天的世界息息相关。
-
加油吧,大脑!黄翔 著脑瘤跟使用手机有没有关系?不孕不育可能是大脑的问题?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为什么脑出血、脑梗越来越年轻化?压力太大,思虑太多,情绪失控……很多身心问题,是因为大脑累了,亟待保养和休息。怎样锻炼大脑,规划日常作息,让大脑越用越聪明?自律的人生,需要从“头”抓起!作为一名脑外科医生、脑科学工作者,本书作者黄翔结合医学、心理学等研究成果,通过大量案例,讲述对你很重要却常被忽略甚至误解的脑科学知识,帮你排除大脑健康隐患,化解燥郁情绪,用科学方法保养大脑、激发身心活力,游刃有余地过好每一天。
-
人类的终极问题袁越人类未来吃什么?人类未来用什么?人类未来烧什么?这三个问题是人类未来的终极问题。面对不断膨胀的人口,逐渐匮乏的资源、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只有进行一场新的“农业革命”,改变材料的生产和使用方式,努力探索新的能源形式,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本书作者袁越借助专业的科学背景、大量的阅读梳理、实地的采访调查,把目前已知的三个问题的最佳答案和推理过程呈现出来,并借此传达这样的理念: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是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的共同体,面对未来,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出改变。
-
尸变图鉴陈禄仕《尸变图鉴:自然环境下的尸体变化》一书,由 2 具实验持续观察到的死后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实时拍照图片,以及 25 个案例现场出现的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图片组成。共有彩色图片 600 多张,每张图下均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和死后经过时间,体现出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尸体变化现象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同时也体现出尸体软组织的分解速度与有无尸食性蝇类幼虫孳生的关系。本图鉴反映了中国法医学对死后尸体变化的研究状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为公安司法部门的法医工作者和各级院校的法医教师等技术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推测晚期尸体死后经过时间的参考价值。
-
法医追凶[美] 道格拉斯·莱尔 著是医学知识,还是纯属巧合?悬疑推理剧本中的犯罪情节有没有科学依据?作者从上千封读者来信中筛选出156个富有挑战和趣味的问题,并做出专业性解答,包括疾病、医疗、毒药、犯罪现场、尸检等五大类,既能帮助相关专业读者扩大脑洞、核查事实,又能让普通读者增进法医学知识。书中除了分析案例外,作者还将自己与知名影视编辑一同工作的经验纳入其中,让不具备法医学背景的读者也能快速融入剧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