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泛域认知过程与现代汉语宾语的多重论元实现
作者:董粤章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01
ISBN:9787313245113
定价:¥7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对现代汉语宾语的多重论元实现进行解释,所讨论的现象包括以“吃食堂”为代表的及物动词加非论元宾语和以“飞上海”为代表的不及物动词加宾语,旨在回答这两类现象所带来的句法、语义、从句法到语义的映射和部分能产性四个问题。
作者简介
董粤章天津大学英语系教师,系副主任。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语言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兴趣在于当代认知科学背景下的句法-语义界面研究,尤其是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框架下的多重论元实现研究。曾在《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1篇。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和天津市社科基金项目1项。曾获评首届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
目录
第1章 绪论:现代汉语宾语位置的多重论元实现
1.1 研究背景:研究现象和研究问题
1.2 过往研究:多重论元实现的理论视角和面临的挑战
1.3 本书的理论视角:基于泛域认知过程的词汇一构式路向
1.4 本书的结构和内容
第2章 从形式语言学到认知语言学:认知语法与泛域认知过程
2.1 从形式语言学到认知语言学
2.1.1 从转换理论到非转换理论
2.1.2 认知语法:以构式为基础的理论
2.1.3 语言与认知关系研究的深入
2.2 认知语法的基本原则
2.2.1 认知语法以语义为核心
2.2.2 语法具有语义
2.2.3 语法以使用为基础
2.3 概念观照、丰富记忆存储和组块化:语法中的泛域认知过程
2.3.1 语法中的概念观照
2.3.2 语法中的丰富记忆存储和组块化
2.4 认知语法视角下宾语位置的多重论元实现
2.5 小结
第3章 虚拟平面、明晰度与突显度的联动和多重论元实现
3.1 结构平面与多重论元实现
3.1.1 域矩阵中的百科知识和显影转换
3.1.2 及物性的变化、隐含宾语和结构知识
3.2 类型平面与多重论元实现
3.2.1 光杆名词与惯常义动词的虚拟性
3.2.2 类型平面的缺失与“吃食堂”被动/名量词修饰后的扩展性
3.3 隐喻及其例示与多重论元实现
3.4 其他概念观照方式对多重论元实现的影响:明晰度与突显度
3.5 小结
第4章 组块化、丰富记忆存储和多重论元实现
4.1 组块化、名词融合与自主性
4.2 丰富记忆存储、语境与频率
4.3 代表性的分析:各自的优劣势和与本书分析的比较
4.4 小结
第5章 结语:对本书研究内容的总结和对四个研究问题的思考
5.1 对本书研究内容的总结
5.2 对四个研究问题的思考
第6章 余论:本书研究的延伸方向
6.1 语料的延伸
6.2 理论的延伸
6.3 延伸的“例示”:概念参照点对现代汉语“有”多重论元实现的分析
6.3.1 现有相关研究的不足
6.3.2 本节主要使用的理论工具
6.3.3 领属句的概念参照点诠释
6.3.4 存有句的概念参照点诠释
6.3.5 余论和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1.1 研究背景:研究现象和研究问题
1.2 过往研究:多重论元实现的理论视角和面临的挑战
1.3 本书的理论视角:基于泛域认知过程的词汇一构式路向
1.4 本书的结构和内容
第2章 从形式语言学到认知语言学:认知语法与泛域认知过程
2.1 从形式语言学到认知语言学
2.1.1 从转换理论到非转换理论
2.1.2 认知语法:以构式为基础的理论
2.1.3 语言与认知关系研究的深入
2.2 认知语法的基本原则
2.2.1 认知语法以语义为核心
2.2.2 语法具有语义
2.2.3 语法以使用为基础
2.3 概念观照、丰富记忆存储和组块化:语法中的泛域认知过程
2.3.1 语法中的概念观照
2.3.2 语法中的丰富记忆存储和组块化
2.4 认知语法视角下宾语位置的多重论元实现
2.5 小结
第3章 虚拟平面、明晰度与突显度的联动和多重论元实现
3.1 结构平面与多重论元实现
3.1.1 域矩阵中的百科知识和显影转换
3.1.2 及物性的变化、隐含宾语和结构知识
3.2 类型平面与多重论元实现
3.2.1 光杆名词与惯常义动词的虚拟性
3.2.2 类型平面的缺失与“吃食堂”被动/名量词修饰后的扩展性
3.3 隐喻及其例示与多重论元实现
3.4 其他概念观照方式对多重论元实现的影响:明晰度与突显度
3.5 小结
第4章 组块化、丰富记忆存储和多重论元实现
4.1 组块化、名词融合与自主性
4.2 丰富记忆存储、语境与频率
4.3 代表性的分析:各自的优劣势和与本书分析的比较
4.4 小结
第5章 结语:对本书研究内容的总结和对四个研究问题的思考
5.1 对本书研究内容的总结
5.2 对四个研究问题的思考
第6章 余论:本书研究的延伸方向
6.1 语料的延伸
6.2 理论的延伸
6.3 延伸的“例示”:概念参照点对现代汉语“有”多重论元实现的分析
6.3.1 现有相关研究的不足
6.3.2 本节主要使用的理论工具
6.3.3 领属句的概念参照点诠释
6.3.4 存有句的概念参照点诠释
6.3.5 余论和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