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南京城市史:全面讲述南京25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建都史

南京城市史:全面讲述南京25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建都史

作者:薛冰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2-01

ISBN:9787559460004

定价:¥1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南京城市史》首次全面、系统、完整、清晰地阐述了南京 2500 年建城史和近 500 年的建都史。全书分上、下两编 :上编主要回溯古代南京城市成长、变迁历程,从新石器时代的北阴阳营遗址、湖熟遗址,春秋战国时期的棠邑、濑渚邑、越城、金陵邑、冶城,到六朝时期的石头城、建业、建康,从南唐的金陵城到明都南京,再到清代的现代南京城,从解读文献和实地踏勘入手,在广阔的时空范畴中,探寻失落的环节,拼合碎裂的画面,梳理旧识,补充记忆,辨疑解难,阐明新见,勾勒出一轴较为完整、清晰的南京城市成长史图卷。下编关注的是现代规划出现之后的一百余年中,从民国的首都计划建设到 21 世纪“山、水、城、林”一体的和谐城市建设,人们面对历史造就的文化名城,如何进行再度建设的问题。由对史实的探寻升华到史实的提炼,梳理出现代南京城市生长的脉络和城市建设的若干重要经验,如跨江发展、面向大海的胸怀,善于利用自然山水的传统,功能区分明确的特色,尊重原住民权益的原则,保老城建新城、跨越式发展的优势等 ;尤其是通过反思近百年间历次现代城市规划实践的得失,探索面对历史造就的文化名城,如何进行再建设的问题,对于现当代南京的城市建设,做了宏观层面上的品评,也为城市未来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作者简介
  薛冰,著名学者、作家。浙江绍兴人。1967 年毕业于南京金陵中学高中。1968 年赴江苏省泗洪县管镇乡插队务农,1975 年后任南京钢铁厂车间青年干事、厂工会干事,1984 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工作,历任《雨花》杂志编辑,《东方文化周刊》副总编辑,现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1980 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群芳劫》《天长地久》《青铜梦》,中短篇小说集《爱情故事》,文化随笔《旧书笔谭》《止水轩书影》《家住六朝烟水间》《淘书随录》《江南牌坊》《金陵女儿》《金陵书话》《书事 :近现代版本杂谈》《笺事》 以及《南京城市史》等六十余部。
目录
引言
重现南京城市生长图景
上编 古代南京的成长史
章 未有城市之先
做一回思维的体操
北阴阳营的先民生活
兼容并蓄的湖熟文化
第二章 早期的城邑建置
棠邑和濑渚邑
越城与越台环壕聚落
金陵邑与白鹭洲
秦、汉县邑
冶城的真相
早期城邑不同于现代城市
第三章 东吴定都
孙策和孙权的将军府
太初宫的选址
石头山·石头津·石头城
建业都城,四水环护
《吴都赋》中的建业
“虎踞龙盘”的真相
第四章 东晋立国
建邺风云
都城初立礼制规范
晋成帝营建台城
东晋时期的建康城
军垒与侨郡、侨县
第五章 南朝的都城建设
继汉开唐说南朝
从“六门”到“十二门”
南朝宋宫室和园林
南朝齐首建都城墙
南朝梁的都城兴衰
南朝陈的都城重建
东晋南朝的石头城与石头津
建康民居与寺庙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商业都市
台城并未被“平荡耕垦”
隋、唐时期的江宁建置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发达的手工业
唐诗中的长干里
第七章 南唐营建金陵城
从杨吴到南唐
金陵城始跨秦淮水
南唐宫城与街市
王安石围垦玄武湖
宋、元时期的城市变迁
特辑一 宋院本金陵图
流传有序的仿《宋院本金陵图》
《金陵图》中的城市风貌
《金陵图》中的市井风情
第八章 明都南京——壮丽瑰玮
朱元璋应天建大明
明皇宫不与民争地
“世界大城”
都城外围的建设
能工巧匠会聚京师
明代的市井商街
特辑二 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
余孟麟首倡《雅游编》
朱之蕃诗咏四十景
从《金陵图咏》看明都故实
第九章 清代南京——浴火重生
清代二百年和平发展
太平天国时期的浩劫
城市现代化的初实践
 
下编 现当代南京的发展史
第十章 民国建都与《首都计划》
民国初期的建设与规划
五大公园和三个飞机场
《首都计划》和中山大道
《首都计划》
拆城风波
交通干线和重要建筑
沦陷时期和战后恢复
第十一章 新中国初三十年
南京解放与接管情况
恢复期治理秦淮河
早期规划与实践
摇摆不定的城建方针
拆城风潮
动乱年代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与城市控制
“事业要发展,城市要控制”
滞后的规划与艰难的城建
城市建设的积极成果
第十三章 20 世纪的后十年
“南京都市圈”的远见
国务院的明确要求
“国际化大都市”的迷乱
曲折历程中的艰难推进
“老城改造”与市民安居
第十四章 进入 21 世纪
社会转轨的历史机遇
“一城三区”城市新格局
河西新城区
仙林新市区
东山新市区
浦口新市区
整合历史文化名城风貌
明城墙与秦淮河
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特辑三 南京“一城三区”新面貌
第十五章 走向和谐南京
市民精神与城市特色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筑追求新风貌
道路营造新格局
规划引领和谐城市
后记
出版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