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贸易网络中的黄土丘陵(BC1300-1050)
作者:曹大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01
ISBN:9787301326688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20世纪以来,贫瘠的黄土丘陵地区陆续出土了几百件晚商时期精美的青铜器。本书从这一问题入手,以手资料深入剖析了黄土丘陵的本地社会;研究了青铜器的产地;分析了黄土丘陵与华北平原、关中盆地、蒙古草原的跨地区互动关系。黄土丘陵与发达的中原文明相比是较简单的边地社会,但是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它充当了跨地区联系的枢纽。本书从社会—经济和古代贸易的角度观察社会变迁,为理解中原文明的成长、黄土丘陵等北方边地社会的发展,以及青铜时代中国与蒙古的远距离交流提出了系统解释。
作者简介
曹大志,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研究方向为中国青铜时代考古。曾在寿县寿春城、礼县西山、大堡子山、宝鸡周公庙、周原等遗址参加田野考古工作。代表性工作有《甘肃礼县三座周代城址调查报告》《“族徽”内涵与商代的国家结构》。本书在作者2014年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做了少量修改,补充了一些新的研究和资料。
目录
章 绪言
一、未解之谜
二、田野和实验室工作
三、地理背景
四、公元前2千纪的年代框架
第二章 黄土丘陵
一、地貌、土壤、河流
(一)地貌(二)土壤(三)河流
二、气候和植被
(一)气候(二)植被
三、生计和文化
(一)文化(二)动、植物遗存记录(三)技术、产量和策略
四、聚落形态
(一)数量、密度、分布(二)聚落、墓葬、墓地(三)规模、聚落选址和遗物分布
五、社会组织和社会复杂性
第三章 青铜器———区域间联系的证据
一、类型与风格
(一)资料、年代、可能的产地(二)分组原则和结果(三)各器类的分析比较
二、铅同位素与合金成分
第四章 贸易网络(一):从黄土丘陵到安阳
一、反思“劫掠说”
(一)交通路线(二)考古记录(三)文字记录
二、与安阳交易
(一)可能交换的物品(二)锶同位素证据(三)贸易的参与者——安阳的文字记录(四)考古证据——遗存分布反映的贸易模式
第五章 贸易网络(二):从黄土丘陵到蒙古草原
一、克列克苏尔、鹿石、营地遗址
(一)克列克苏尔(二)鹿石(三)营地遗址
二、与中蒙联系相关的进展
(一)年代学(二)鹿石的含义(三)大规模驯马(四)社会分化
三、蒙古与中国的联系:兽首风格器物的产地
第六章 贸易网络(三):黄土丘陵与关中盆地
一、关中盆地的社会发展
二、黄土丘陵与关中盆地的联系
三、贸易网络的崩溃
第七章 结语:理解北方边地社会
一、燕山地区
二、贸易网络的作用
三、贸易网络的根本动力
四、贸易网络的机制和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黄土丘陵出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和合金成分
附录二 黄土丘陵出土青铜器的图像资料
附录三 黄土丘陵出土青铜器的风格与产地
一、未解之谜
二、田野和实验室工作
三、地理背景
四、公元前2千纪的年代框架
第二章 黄土丘陵
一、地貌、土壤、河流
(一)地貌(二)土壤(三)河流
二、气候和植被
(一)气候(二)植被
三、生计和文化
(一)文化(二)动、植物遗存记录(三)技术、产量和策略
四、聚落形态
(一)数量、密度、分布(二)聚落、墓葬、墓地(三)规模、聚落选址和遗物分布
五、社会组织和社会复杂性
第三章 青铜器———区域间联系的证据
一、类型与风格
(一)资料、年代、可能的产地(二)分组原则和结果(三)各器类的分析比较
二、铅同位素与合金成分
第四章 贸易网络(一):从黄土丘陵到安阳
一、反思“劫掠说”
(一)交通路线(二)考古记录(三)文字记录
二、与安阳交易
(一)可能交换的物品(二)锶同位素证据(三)贸易的参与者——安阳的文字记录(四)考古证据——遗存分布反映的贸易模式
第五章 贸易网络(二):从黄土丘陵到蒙古草原
一、克列克苏尔、鹿石、营地遗址
(一)克列克苏尔(二)鹿石(三)营地遗址
二、与中蒙联系相关的进展
(一)年代学(二)鹿石的含义(三)大规模驯马(四)社会分化
三、蒙古与中国的联系:兽首风格器物的产地
第六章 贸易网络(三):黄土丘陵与关中盆地
一、关中盆地的社会发展
二、黄土丘陵与关中盆地的联系
三、贸易网络的崩溃
第七章 结语:理解北方边地社会
一、燕山地区
二、贸易网络的作用
三、贸易网络的根本动力
四、贸易网络的机制和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黄土丘陵出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和合金成分
附录二 黄土丘陵出土青铜器的图像资料
附录三 黄土丘陵出土青铜器的风格与产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