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美丽中国建设的哲学思考
作者:王艳峰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0-01
ISBN:9787520392587
定价:¥12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党的十九大把“美丽”确定为21世纪中叶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要目标之一。建设美丽中国既是时代提出的任务,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书以哲学的视角解读重大国家战略,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入美丽中国建设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自然史一人类史”系统性思想对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渊源作出辨析和考察,在揭示美丽中国建设的哲学基础之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原则和构建美丽中国的基本路径。本书揭示了美丽中国建设背后的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深入剖析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合理性,提出从人与人、人与自身的矛盾中寻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进而从自然观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历史观的层面。这些基于新时代中国实践基础上的理论解读,既回应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为21世纪中叶建成“美丽”强国提供有益启示,也是建构和提供破解全球生态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简介
王艳峰,1980年生,河北张家口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博士,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生态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新华文摘》《科学社会主义》《人民论坛,学术前沿》《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刊物发表理论文章30余篇。现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师,承担中青班、市厅班、思想理论研修班等多个主体班次的授课任务。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 研究的学术起点
三 研究目的及方法
章 美丽中国建设的历史方位
节 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之维
一 新时代中国的历史性变革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现实依据
二 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现实基础
三 大国走向强国的历史性趋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坐标
第二节 美丽中国建设的空间之维
一 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观
二 坚持“义利相兼,义重于利”的义利观
三 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
第三节 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存发展之维
一 时代性与过程性的统一
二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三 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统一
第二章 美丽中国建设的主要内涵
节 “美”的语义学与语用学分析
一 关于“美”与“美丽”的语义学分析
二 中西方关于“美”的语用学分析
第二节 美丽中国的学理研究与概念形成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美”的论述
二 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
第三节 美丽中国概念的本质规定
一 定义美丽中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 哲学视域中的美丽中国
第三章 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
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
一 “天人合一”的宇宙本体论与整体观一
二 “道法自然”的自然观
三 “仁爱万物”的伦理观
四 “知行合一”的实践观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一 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和谐自然观
二 社会与自然互动生成的历史观
三 未来新社会实现两大和解
第三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一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理论
二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内蕴的承续与重构
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
第四章 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的形成历程
节 时期的生态建设思想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态建设思想
一 邓小平时期的生态思想与实践
二 时期的生态思想与实践
三 胡锦涛时期的生态思想与实践
第三节 *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发展过程一
一 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的萌芽
二 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的发展
三 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的创立
第五章 美丽中国建设的哲学基础
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存在论
一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二 生态环境是基本物质前提
三 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历史生成
第二节 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观
一 人类文明的历史演进
二 生态关乎文明能否存续
三 生态文明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第三节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论
一 良好的生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
二 生态为民彰显人民立场
三 美丽中国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一
第四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
一 绿色财富观:经济社会发展的抉择逻辑
二 绿色幸福观:追寻人类幸福的多元需求
三 绿色发展观:生态与经济优势的相互转化
四 “两山”理论:彰显时代意义和全球价值
第六章 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路径
节 美丽中国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 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成就
二 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难题
三 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困境
第二节 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原则
一 真、善、美的统一
二 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
三 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第三节 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 文化化育——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二 夯实根基——巩固生态经济体系
三 系统治理——完善目标管理体系
四 完善机制——健全生态制度体系
五 安全屏障——优化生态安全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一 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 研究的学术起点
三 研究目的及方法
章 美丽中国建设的历史方位
节 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之维
一 新时代中国的历史性变革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现实依据
二 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现实基础
三 大国走向强国的历史性趋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坐标
第二节 美丽中国建设的空间之维
一 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观
二 坚持“义利相兼,义重于利”的义利观
三 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
第三节 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存发展之维
一 时代性与过程性的统一
二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三 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统一
第二章 美丽中国建设的主要内涵
节 “美”的语义学与语用学分析
一 关于“美”与“美丽”的语义学分析
二 中西方关于“美”的语用学分析
第二节 美丽中国的学理研究与概念形成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美”的论述
二 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
第三节 美丽中国概念的本质规定
一 定义美丽中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 哲学视域中的美丽中国
第三章 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
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
一 “天人合一”的宇宙本体论与整体观一
二 “道法自然”的自然观
三 “仁爱万物”的伦理观
四 “知行合一”的实践观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一 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和谐自然观
二 社会与自然互动生成的历史观
三 未来新社会实现两大和解
第三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一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理论
二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内蕴的承续与重构
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及其历史局限性
第四章 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的形成历程
节 时期的生态建设思想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态建设思想
一 邓小平时期的生态思想与实践
二 时期的生态思想与实践
三 胡锦涛时期的生态思想与实践
第三节 *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发展过程一
一 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的萌芽
二 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的发展
三 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的创立
第五章 美丽中国建设的哲学基础
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存在论
一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二 生态环境是基本物质前提
三 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历史生成
第二节 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观
一 人类文明的历史演进
二 生态关乎文明能否存续
三 生态文明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第三节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论
一 良好的生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
二 生态为民彰显人民立场
三 美丽中国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一
第四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
一 绿色财富观:经济社会发展的抉择逻辑
二 绿色幸福观:追寻人类幸福的多元需求
三 绿色发展观:生态与经济优势的相互转化
四 “两山”理论:彰显时代意义和全球价值
第六章 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路径
节 美丽中国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 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成就
二 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难题
三 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困境
第二节 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原则
一 真、善、美的统一
二 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
三 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第三节 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 文化化育——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二 夯实根基——巩固生态经济体系
三 系统治理——完善目标管理体系
四 完善机制——健全生态制度体系
五 安全屏障——优化生态安全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