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

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

作者:傅艳蕾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01

ISBN:9787520382847

定价:¥7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意识形态批判: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以“意识形态批判”为研究平台,开启了卡尔·马克思与安东尼·吉登斯两位跨时代人物的“对话”,旨在进一步确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和科学性,挖掘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理论生长点,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作者简介
  傅艳蕾,女,1985年生,浙江绍兴人,2013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研究》《浙江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6项,参编论著3部。
目录
导论    “ 一  建构吉登斯与马克思跨时代“对话”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二研究现状述评:以“结构化理论”为选材 三本书基本概念界定 四  本书建构“对话”的基本思路 五本书的特点与不足 章 吉登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批判:聚焦社会关系 维度的直接“对话” 节  吉登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诠释 一  生产关系是意识形态纵向生成的根本来源 二“异化”催化7意识形态及其虚幻性的生成 三  意识形态依靠经济权力使阶级关系合法化 四  意识形态将随阶级斗争的消失而消亡 第二节社会关系:吉登斯批判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 的维度 一  马克思存在将社会关系化约为生产关系的逻辑:“对话” 的核心 二  所谓马克思化约逻辑的表现与理论缺陷 三  所谓马克思化约逻辑的现实困境 第三节挖掘社会关系新媒介:吉登斯重构社会关系分析 框架的着眼点 一  强化行动者的能动性在建构社会关系中作用 二  突出社会关系再生产的结构性特征 第四节“形式”方面:吉登斯意识形态批判的可能超越空间 一  意识形态的媒介与载体 二  意识形态的控制领域与动员路径 三  意识形态的传播特征    … 第二章 吉登斯对社会关系分析框架的重构:“知识”假设的 提出    ” 节吉登斯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结构化理论 一  结构化理论关于社会关系的若干范畴分析 二结构化理论的逻辑 第二节结构化理论关于社会关系的基本假设:“知识” 的出场 一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具备大量的知识 二  社会关系的稳定性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需求 三常识展现社会关系的恒定性、合法性与真实性特征 四  社会关系借助生活常规得到顺利再生产 第三章 基于“知识”媒介的社会关系:吉登斯的意识形态 批判 节“知识”媒介:吉登斯对现代社会关系的关注点 一知识共享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全球化和脱域” 二  知识不对称构成社会关系支配权力的重要来源 三  知识不确定与稳定性需求导致社会关系的二律背反 第二节传统社会非物化意识形态的复苏:吉登斯的实证 分析(一) 一传统的社会关系及其合法性 二宗教意识形态 三  民族王义意识形态 第三节现代社会物化意识形态的生成:吉登斯的实证 分析(二) 一脱域的社会关系及其合法性 二作为意识形态的货币 三  作为意识形态的专家技术 第四节吉登斯对意识形态“形式”方面的解蔽:以“知识” 为视角 ............................... 第四章 回到马克思:对吉登斯所做批判的批判 第五章 马克思与吉登斯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第综合分析:立足社会关系维度的间接“对话” 第六章 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对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余论 “对话”之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马克思与吉登斯意识形态批判相关范畴及观点的比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