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敦煌本大乘百法明门论注疏研究
作者:张磊 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21-11-01
ISBN:9787553115122
定价:¥6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大乘百法明门论》(以下简称《百法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古代曾出现过许多对该论的注疏,可惜大部分都已经亡佚了,所幸敦煌藏经洞依然保存有若干失传的珍贵注疏文献。这些注疏出土于敦煌这一特殊地区,折射出敦煌文化与佛教文化融会贯通的特色。本著首先对敦煌遗书中的《百法论》注疏进行了全面考察,归纳其因时间推移所产生的内容及风格上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及特点,从而窥见高僧昙旷及其弟子在《百法论》流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由此引发对唐代中晚期敦煌地区佛教信仰情况的认识,以及对敦煌文化与佛教文化由相互影响到熔于一炉的历史转变的思考。
作者简介
张磊,河南省洛阳市人,宗教学博士,师从陈兵教授研究汉传佛教义理。201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目录
序
凡例
绪论
第一章 《大乘百法明门论》的内容、历代注疏与来源
第一节 《百法论》的内容特色与历代注疏
一 《百法论》的内容特色
二 历代注疏
第二节 《百法论》的翻译与内容来源新考
一 关于《百法论》翻译情况的早期记载
二 敦煌遗书中所反映的质疑与调和之论
三 与《摄阿毗达摩义论》(南传)等论典的比较
小结
第二章 敦煌遗书《大乘百法明门论》注疏的类别和定名
第一节 玄奘门下注疏及相关复疏
一 普光疏
二 义忠疏
三 参考玄奘弟子所撰而著之复疏
第二节 昙旷疏
第三节 对昙旷所撰《开宗义记》和《开宗义决》的复疏性文献
一 对《开宗义记》的解释
二 对《开宗义决》的解释
第四节 其他《百法论》疏及尚未确定者
小结
第三章 敦煌本《大乘百法明门论》注疏大量产生的历史由来
第一节 义学经论的流传
第二节 末法思潮与佛典流传
第三节 佛学基础典籍的编撰与弘传
一 基础名相辞典类的编撰
二 三宝四谛文等佛学基础的弘传
第四节 讲经和论义
小结
第四章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再探
第一节 昙旷生平及其所撰《开宗义记》
第二节 《开宗义记》的结构及“五门”分别
第三节 《开宗义记》的内容概要
一 昙旷造论的根由和目的
二 第三门之彰所宗
三 显所归
四 解所立
小结
第五章 法藏P.2258号背《百法手记》研究
第一节 《百法手记》的结构与讲解风格
第二节 《百法手记》所引用的著作
一 明确说明出处的经论
二 未说明出处的经论
第三节 《百法手记》中的思想意蕴
一 心法
二 心所法
三 色法
四 心不相应行法
五 无为法
六 二谛观
七 问难与答疑
第四节 昙旷的成熟佛学思想主张
一 如来藏、阿赖耶识、熏习
二 涅槃观
三 依时判教观
小结
第六章 BD02737号《百法明门论疏》研究
第一节 总述五法
一 心法、心所法
二 无为法
第二节 五法归体
第三节 五言偈释
一 心体观
二 心心所关系与认识作用
第四节 别解心法
一 五识身总述
二 第八识的缘生功能
三 诸识的认识对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别释心所
一 援引昙旷著作的内容
二 作者的理解
三 问难与答疑
小结
结论
附录:敦煌本《大乘百法明门论》注疏选录
一 《百法手记》
二 BD02737号《百法明门论疏》(拟)
参考文献
后记
凡例
绪论
第一章 《大乘百法明门论》的内容、历代注疏与来源
第一节 《百法论》的内容特色与历代注疏
一 《百法论》的内容特色
二 历代注疏
第二节 《百法论》的翻译与内容来源新考
一 关于《百法论》翻译情况的早期记载
二 敦煌遗书中所反映的质疑与调和之论
三 与《摄阿毗达摩义论》(南传)等论典的比较
小结
第二章 敦煌遗书《大乘百法明门论》注疏的类别和定名
第一节 玄奘门下注疏及相关复疏
一 普光疏
二 义忠疏
三 参考玄奘弟子所撰而著之复疏
第二节 昙旷疏
第三节 对昙旷所撰《开宗义记》和《开宗义决》的复疏性文献
一 对《开宗义记》的解释
二 对《开宗义决》的解释
第四节 其他《百法论》疏及尚未确定者
小结
第三章 敦煌本《大乘百法明门论》注疏大量产生的历史由来
第一节 义学经论的流传
第二节 末法思潮与佛典流传
第三节 佛学基础典籍的编撰与弘传
一 基础名相辞典类的编撰
二 三宝四谛文等佛学基础的弘传
第四节 讲经和论义
小结
第四章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再探
第一节 昙旷生平及其所撰《开宗义记》
第二节 《开宗义记》的结构及“五门”分别
第三节 《开宗义记》的内容概要
一 昙旷造论的根由和目的
二 第三门之彰所宗
三 显所归
四 解所立
小结
第五章 法藏P.2258号背《百法手记》研究
第一节 《百法手记》的结构与讲解风格
第二节 《百法手记》所引用的著作
一 明确说明出处的经论
二 未说明出处的经论
第三节 《百法手记》中的思想意蕴
一 心法
二 心所法
三 色法
四 心不相应行法
五 无为法
六 二谛观
七 问难与答疑
第四节 昙旷的成熟佛学思想主张
一 如来藏、阿赖耶识、熏习
二 涅槃观
三 依时判教观
小结
第六章 BD02737号《百法明门论疏》研究
第一节 总述五法
一 心法、心所法
二 无为法
第二节 五法归体
第三节 五言偈释
一 心体观
二 心心所关系与认识作用
第四节 别解心法
一 五识身总述
二 第八识的缘生功能
三 诸识的认识对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别释心所
一 援引昙旷著作的内容
二 作者的理解
三 问难与答疑
小结
结论
附录:敦煌本《大乘百法明门论》注疏选录
一 《百法手记》
二 BD02737号《百法明门论疏》(拟)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