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秦腔史
作者:吴民,钟菁 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1-01
ISBN:9787569042733
定价:¥4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秦腔史》是一本学术专著,为再版图书,在作者撰写的文化部资源共享工程项目基础上加工完成。该书从秦腔的起源、秦腔美学风格流变、秦腔与秦川文化、古代秦腔、近代秦腔与清代花部、易俗社与秦腔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秦腔改革、新时期秦腔振兴等方面安排章节,对秦腔的历史流变、艺术发展规律、文化蕴涵、时代演进与当代生存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的学术梳理,是目前较为完整的秦腔综合发展史类书稿,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创新性。
作者简介
吴民,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比较电影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后。兼任四川电影家协会会员,四川影视评论学会秘书长,四川艺术节专家评论员,四川剧目工作室专家讲师,四川邮电学院、四川川剧院特聘专家。钟菁,1991年生,陕西西安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学院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学术之星等荣誉。
目录
上部 秦腔起源至传统秦腔生态谱系构成
第一章 秦腔的源流发展
第一节 秦腔起源诸说
第二节 作为成熟戏曲形态的秦腔的产生
第三节 明代末年秦腔的成熟与传播
第四节 秦腔与花雅之争
第二章 秦腔的音乐体制
第一节 秦腔的音乐结构
第二节 秦腔音乐与梆子腔系统
第四节 秦腔音乐与京剧
第三章 秦腔剧目创作
第一节 秦腔传统剧目概述
第二节 易俗社的经典剧目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的剧目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秦腔剧目的整理与发展
第四章 秦腔演员介绍
第一节 魏长生与秦腔进京
第二节 魏长生的艺术特色与代表作品
第三节 魏长生之后的著名演员
第四节 新旧时代交替时期演员的旗帜——刘毓中、苏育民
第五节 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秦腔演艺
第五章 秦腔班社
第一节 易俗社的产生及其影响
第二节 易俗社的人才培养制度及成果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及其影响
第四节 陕西地区其他重要班社
第五节 甘肃等地秦腔班社
下部 新中国成立后秦腔生态谱系的演进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后秦腔的改造与成绩
第一节 走进新时代的秦腔
第二节 戏曲改革工作的展开
第三节 剧目创作的可喜成果
第七章 秦腔艺术的复苏与变革
第一节 传统戏曲发展的历史新机遇
第二节 传统戏的现代转型
第三节 传统戏的推陈出新
第四节 新编历史剧的创作
第五节 戏曲现代戏的新发展
第八章 走进新世纪的秦腔艺术
第一节 奖励机制的建立与作用
第二节 戏曲史论建设和学术研究
第三节 走向世界的传统戏曲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秦腔的源流发展
第一节 秦腔起源诸说
第二节 作为成熟戏曲形态的秦腔的产生
第三节 明代末年秦腔的成熟与传播
第四节 秦腔与花雅之争
第二章 秦腔的音乐体制
第一节 秦腔的音乐结构
第二节 秦腔音乐与梆子腔系统
第四节 秦腔音乐与京剧
第三章 秦腔剧目创作
第一节 秦腔传统剧目概述
第二节 易俗社的经典剧目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的剧目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秦腔剧目的整理与发展
第四章 秦腔演员介绍
第一节 魏长生与秦腔进京
第二节 魏长生的艺术特色与代表作品
第三节 魏长生之后的著名演员
第四节 新旧时代交替时期演员的旗帜——刘毓中、苏育民
第五节 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秦腔演艺
第五章 秦腔班社
第一节 易俗社的产生及其影响
第二节 易俗社的人才培养制度及成果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及其影响
第四节 陕西地区其他重要班社
第五节 甘肃等地秦腔班社
下部 新中国成立后秦腔生态谱系的演进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后秦腔的改造与成绩
第一节 走进新时代的秦腔
第二节 戏曲改革工作的展开
第三节 剧目创作的可喜成果
第七章 秦腔艺术的复苏与变革
第一节 传统戏曲发展的历史新机遇
第二节 传统戏的现代转型
第三节 传统戏的推陈出新
第四节 新编历史剧的创作
第五节 戏曲现代戏的新发展
第八章 走进新世纪的秦腔艺术
第一节 奖励机制的建立与作用
第二节 戏曲史论建设和学术研究
第三节 走向世界的传统戏曲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