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趣味几何学(俄罗斯)别莱利曼 著,张云 译几何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问,而是充满了美丽的风景、奇妙的故事、大胆的猜想、巧妙的论证和匪夷所思的解题步骤。有许多热爱旅行,热爱露营的人,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会想到向他人求助,却没有意识到根据自己所学的几何学知识,自己就足够解决困难,这也许跟他们对几何学不够了解有关系。比如,大多数人都知道几何学是数学的一门分科,但并不一定知道“几何”这个名称是从何而来的。“几何”一词,出自《几何原本》的翻译。早期的几何学主要是满足人们对测绘、建筑和各种工艺制作中的实际需要,大抵包括长度、角度、体积和面积等的经验原理。发展至今,几何已囊括了多个分支学科,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它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电影院的银幕上出现的惊险镜头,如火车撞车啦,以及那些不可思议的镜头,如汽车在水底行驶啦,这些可都是运用几何学原理拍摄出来的。至于为什么蚂蚁居然能搬动比它体重重过十倍的重物,而人却无法背着一架大钢琴爬上梯子去,这个也得靠几何知识来解释。几何的魅力还远远不止这些,要想领略更多的精彩,就要一步步走近它。本书选取了日常生活中众多看似平常但却十分有趣的几何知识,以严谨的态度从有趣的角度为读者一一细致讲解。
-
时间的故事(英)利平科特,(意)艾柯,(英)贡布里希 著,刘研,袁? 译本书的出版配合了在格林威治国立海事博物馆王后之屋举办的一次以“时间的故事”为主题的展览,以及皇家天文台的新千年年庆祝活动。皇家天文台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和本初子午线之家,是新千年开始之处。 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多学科、跨文化地探讨了地球上从文明之初到第三个千年伊始关于时间的方方面面。世界各地杰出学者的原创文字探究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并反思全世界各种文化对待时间的方式。 全书配以400多幅表现著名器物与画面的彩图,从古代埃及和巴比伦的历法到提香的寓意画,从萨尔瓦多·达利笔下扭曲的时钟到哈勃望远镜最近拍摄的深空照片,囊括了展览中最重要的展品图像。
-
趣味物理学(俄罗斯)别莱利曼 著 刘默 译物理学其实很有趣,它会让很多简单平凡的事情变得神奇而不简单。你能想象得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们能徒手抓住射出的子弹吗?甘甜的西瓜是如何让人受伤的?冰块在100℃的沸水里怎么可以不化?……如果没有物理学,这些问题会永远是谜,没有物理学,你不会揭穿小事物背后的大学问:看起来长短不一的线条,其实一样长;令人们叹为惊奇的永动机,不过是骗局;一把小壶完全可以和大壶装一样多的水……事实上,物理学所能解决的问题远非如此,外太空那么遥远的地方也在物理学的掌控范围之内。火箭升空、太空漫步、月球探秘都离不开物理学的支撑。那物理学到底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概括的话,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问。它离我们并不远,当你举起手或抬腿走路的时候,就和物理学有了交集。物理世界的原理简单而不平凡,实用而不乏趣味。这本书用详细的文字讲述了很多发生在读者身边的故事,揭秘隐藏在其中的物理原理。此外,插画的加入和【物理世界大探秘】环节的设置,使得本书兼备阅读快感和欣赏美感。读过这本书之后,读者可能会不由感叹:原来大千世界中处处离不开物理。而当读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时,别莱利曼的写作目的,也就达到了。
-
趣味物理学续编(俄罗斯)别莱利曼 著,白雪 译单纯地讲物理学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这个学科太大,以致于讲不好就会变得很空。显然,作者别莱利曼不想冒这个险。他想了个聪明点的办法——通过讲故事、做实验——让抽象的物理学变得具体,让深奥的物理学变得深入浅出。一本《趣味物理学》只不过是物理世界的冰山一角,要讲完所有和物理学相关的现象、原理,恐怕一千零一夜都不够。于是,《趣味物理学续编》应运而生。这一次别莱利曼将继续带领读者在玄妙、神奇的物理世界畅游,让那些一提到物理就感到沮丧的人渐渐意识到,物理学不只是科学家的天下。所谓物理学不过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天为什么会下雨?雨后彩虹为什么不是每次都出现?人们怎么可以浮在海上看书?假如我们没有了重量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物理学的研究课题。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物理学是个随处可见的东西,它能否被你找到,或者它是否有趣,全在你看待它、认识它的方法。在众多的方法中,别莱利曼这本书中介绍的无疑是最好的一种。《趣味物理学续编》沿用别莱利曼惯有的文字风格、叙述口吻、表现技巧。书中没有强行灌输的痕迹,有趣的实验、奇妙的小说,随处可见。别莱利曼试图通过操作性极强的实验,极具冒险意味的小说,带领读者在物理的世界中,亲手找到有关某个困惑的答案。
-
趣味代数学(俄罗斯)别莱利曼 著,黄桂月 译代数实在是个好玩的领域,它能让数字“开口说话”,能让方程变得有“先见之明”。它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冷冰冰的,而是十分鲜活有趣、生动自然。作为数学领域范围内的一个分支,代数最早是由算术演变而来的。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代数引入了未知量,根据问题的条件列出方程,然后通过解方程来求出未知量的值。至于代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于何时,却没人能够说清楚,因为要是你认为代数学是指解方程的技巧,那么就意味着直到16世纪这种“代数学”才发展起来;而如果你对代数符号的简练程度要求不是很高,那么代数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年代,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中就有关于方程的问题。在漫长的发展年代里,代数经历了初等、高等、抽象三个阶段。代数的出现,犹如一个万花筒,装饰了人们的生活。它既可以帮助人们破解锁的密码,也可以帮助寻找逃跑汽车的牌号,推算出他人的生日……代数的世界既趣味盎然,又充满智慧,其中的经典名题既巧妙又实用,让我们收获知识,又能活学活用。本书精选代数的经典问题,如“乘方”、“不定方程”、“开方”、“二次方程”、“级数”等进行分析。和整个系列图书一样,本书有更多的趣味高清插图,并对图片进行详尽注释。通过对这些代数问题的解答,我们将带你领略一个不一样的趣味代数世界。
-
趣味力学(俄罗斯)别莱利曼 著,程言 译物理课上,A故意把B的椅子挪开,B回答完老师的问题后,一屁股坐到了地板上,B很不开心,愤然告状。A说:没办法,这就是重力啊。物理是件很酷的事情,尤其是其中的力学。想象一下,这个神奇的世界假如没有了力会怎样,比如没有重力:我们整天四处漂移,东西乱飞……像航天员在天空中一样,实在有趣极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中的规律及其应用。它是物理学、天文学和许多工程学的“基座”。形式多样的起重机脚手架、高楼大桥、“天宫一号”和航母等的设计都需要力学的支撑。力学知识最早起源于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古人在盖房子、灌溉农田等各种活动中使用杠杆、斜面、汲水等器具,渐渐对受力有所了解。其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力学大事,莫过于牛顿被苹果砸到的故事。关于故事的版本很多,分别砸到小牛顿、中年牛顿和老年牛顿。最后无非要说明牛顿力学的重要性。此前,伽利略大师最早归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提出“加速度”概念。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抛出了物体运动三定律,至此力学大局已定。力学的世界妙趣无穷,其中的经典名题既好玩又实用,不仅让我们学到知识,还能应用到生活中。全书精选力学经典问题,如“力学的基本定律”、“力和运动”、“重力”、“圆周运动”等,以严谨的态度但轻松有趣的语言为读者一一细致讲解,解开各种力学现象背后的谜团。
-
发明创造牛立红 编著全书由以下部分构成:古代篇、近代篇、现代篇。在古代篇中,介绍了从人类出现开始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段时期发明创造的知识,如器和骨器的打制发明,火的使用,渔网、弓箭的发明,中国四大发明以及东西方在这个阶段出现的优秀发明,等等。在近代篇中,介绍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等;在现代篇中,介绍了塑料的发明、电视机的发明等。
-
科学探索王春洪 编著暂缺简介...
-
艺术科学张记彪 编著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艺术文化的本质特点,就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艺术发生的基础是人类的语言,有效的艺术创造必须完全借助于语言。人类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进步的艺术,从实际生活出发,塑造典型形象,反映一定的生活本质,具有认识社会生活和鼓舞、教育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并多方面地满足人民审美的需要。
-
好的数学丘成桐 等主编《数学与人文(第11辑):好的数学》第十一辑将继续着力贯彻“让数学成为国人文化的一部分”的宗旨,展示数学丰富多彩的方面。什么是“好的数学”?这可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本辑的主打栏目,通过著名数学家上野健尔先生、著名数学史家Jeremy Gray、沃尔夫奖得主V.I.Arnol'd和波尔约奖得主YuriI.Manin的文章,就这个有趣的问题谈了他们的看法。张益唐教授在孪生素数猜想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在过去的几个月引起了数学界的极大关注。本辑开篇刊载齐雅格的文章,从一个音乐家朋友的角度讲述了张益唐“寂寞的求索,孤独的壮举”。据说去年夏天的某个下午,张益唐在齐雅格家的后院中抽烟时,有如神明启示般地想出了证明方案的主要思路。“数学机构”栏目首先记述了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成立的相关情况,然后,全方位介绍了京都大学数理解析研究所、美国数学研究所以及高等研究院数学学院这三所世界知名数学研究机构的成立、发展以及运作等情况,同时也展示了这三所机构对20世纪数学的重要影响。“数学星空”栏目刊载了丘成桐先生追忆龚舁教授的悼念词、介绍其生平与主要数学成就的文章,以及纪念调和分析大师亨利.赫尔森(Henry Helson)教授的系列文章。“数学科学”栏目专文介绍了青年数学家田野在数论领域的一项新的成就,以及意大利代数几何学家Federigo Enriques的生平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