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法兰西的陷落:1940纳粹入侵
作者:[英] 朱利安·杰克逊 著,魏本超 译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2-01
ISBN:9787218154053
定价:¥7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1940年法国沦陷的全过程。这是一场著名的失败,短短六周时间,一个拥有强大陆军的国家便沦为纳粹的附庸。这次战败深刻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格局,使法国至今仍然笼罩在耻辱的阴影之中。作者从军事、政治、经济乃至法国社会状况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这次溃败的根本原因,展现了身处战争中的法国社会全景,并真实地告诉人们,军事史上那些流畅而简单的叙述与混乱而复杂的战争现实是多么不同。 本书获得2004年沃尔夫森历史奖。
作者简介
[英]朱利安·杰克逊 伦敦大学历史学教授,英国科学院和皇家历史学会院士,法国史研究权威。凭借《法国的陷落》一书获得2004年历史学殿堂级奖项——沃尔夫森奖。
目录
图书目录:
地图目录
简要年表
序
第一部分 事件回顾
第一章 “我们战败了”
1940年5月16日:丘吉尔在巴黎
神秘莫测的甘末林将军
“战争准备”:坦克和大炮
空军
法军战术:“撤至西奈山”?
比利时战争:D 计划
斗牛士的斗篷
盟军的战斗命令
5月10—15日:入侵比利时
5月10—12日:突破阿登高地
5月13日:德军渡过默兹河
5月14—15日:反攻失败,三个预备役装甲师的悲惨命运
5月17—18日:突出部
5月19—20日:“不希望插手……”——甘末林的终结
第二章 靠不住的盟友
1940年5月21日:魏刚在伊普尔
寻找盟友:1920—1938年
难以捉摸的阿尔比恩:1919—1939年的英法两国
不再是盟友
甘末林的失望:波兰、比利时、英国
假战争期间的英法两国
5月10—22日:“跟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民族结盟”
5月22—25日:“魏刚计划”
比利时投降
5月26日—6月4日:发电机计划
敦刻尔克之后:为我们哀悼
第三章 失败的政治
1940年6月12日:保罗·雷诺在康热(卢瓦尔河)
法国内战
“宁要希特勒,不要布鲁姆?”
1938年4月至1939年9月:达拉第政府
战争中的达拉第
雷诺与达拉第
战争中的雷诺
5月25—28日:魏刚的提议
5月29日—6月9日:雷诺的抉择
6月12—16日:雷诺与魏刚
6月16日:雷诺辞职
第四章 战争中的法国人民
1940年6月17日:乔治·弗里德曼在尼奥尔
回首1914年
和平主义国家
参战:“介于坚决和顺从之间”
忧郁弥漫的假战争
我们为什么要战斗?
1940 年的法国军队
第一次战斗中的士兵:“充满信心满怀希望”
第二次战斗中的士兵:“德军在比尔松”(5月13日)
第三次战斗中的士兵:71步兵师的“分崩离析”
大逃亡
第四次战斗中的士兵:“重拾精神”(6月5—10日)
第二部分 原因、影响和假设
第五章 原因和假设
1940年7月:马克·布洛赫在盖雷
历史学家看法国战败
假设一:1914年
假设二:英国的辉煌岁月
山的那一边:德国
失败的解释:“雾中行进”
军队和社会
第六章 影响
1940年6月:弗朗索瓦·密特朗在凡尔登——“无需多言”
维希:战败的教训
“20世纪的支点”
戴高乐主义和1940年
1945年后的民族复兴
1940年与殖民地怀旧
今天再看1940
延伸阅读指南
注释
地图目录
简要年表
序
第一部分 事件回顾
第一章 “我们战败了”
1940年5月16日:丘吉尔在巴黎
神秘莫测的甘末林将军
“战争准备”:坦克和大炮
空军
法军战术:“撤至西奈山”?
比利时战争:D 计划
斗牛士的斗篷
盟军的战斗命令
5月10—15日:入侵比利时
5月10—12日:突破阿登高地
5月13日:德军渡过默兹河
5月14—15日:反攻失败,三个预备役装甲师的悲惨命运
5月17—18日:突出部
5月19—20日:“不希望插手……”——甘末林的终结
第二章 靠不住的盟友
1940年5月21日:魏刚在伊普尔
寻找盟友:1920—1938年
难以捉摸的阿尔比恩:1919—1939年的英法两国
不再是盟友
甘末林的失望:波兰、比利时、英国
假战争期间的英法两国
5月10—22日:“跟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民族结盟”
5月22—25日:“魏刚计划”
比利时投降
5月26日—6月4日:发电机计划
敦刻尔克之后:为我们哀悼
第三章 失败的政治
1940年6月12日:保罗·雷诺在康热(卢瓦尔河)
法国内战
“宁要希特勒,不要布鲁姆?”
1938年4月至1939年9月:达拉第政府
战争中的达拉第
雷诺与达拉第
战争中的雷诺
5月25—28日:魏刚的提议
5月29日—6月9日:雷诺的抉择
6月12—16日:雷诺与魏刚
6月16日:雷诺辞职
第四章 战争中的法国人民
1940年6月17日:乔治·弗里德曼在尼奥尔
回首1914年
和平主义国家
参战:“介于坚决和顺从之间”
忧郁弥漫的假战争
我们为什么要战斗?
1940 年的法国军队
第一次战斗中的士兵:“充满信心满怀希望”
第二次战斗中的士兵:“德军在比尔松”(5月13日)
第三次战斗中的士兵:71步兵师的“分崩离析”
大逃亡
第四次战斗中的士兵:“重拾精神”(6月5—10日)
第二部分 原因、影响和假设
第五章 原因和假设
1940年7月:马克·布洛赫在盖雷
历史学家看法国战败
假设一:1914年
假设二:英国的辉煌岁月
山的那一边:德国
失败的解释:“雾中行进”
军队和社会
第六章 影响
1940年6月:弗朗索瓦·密特朗在凡尔登——“无需多言”
维希:战败的教训
“20世纪的支点”
戴高乐主义和1940年
1945年后的民族复兴
1940年与殖民地怀旧
今天再看1940
延伸阅读指南
注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