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重述张爱玲:更新传记与《小团圆》公案

重述张爱玲:更新传记与《小团圆》公案

作者:金宏达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2-01-01

ISBN:9787108072214

定价:¥8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是资深张爱玲研究专家,一度z具影响力的《张爱玲文集》编者。近些年来,张爱玲诸多遗作和书信纷纷出版,其生平与传记材料的来源豁然拓宽,本书是张爱玲生平与创作研究一项具有突破性的z新成果,作者经过对已有大量资料的缜密研究,贴近事实,重理张爱玲生平,尤其是其后期经历与境况,揭示《小团圆》小说从成稿到被“拦截”再到被废弃,如何映照出张氏一段重要的人生与心路历程,隐藏着不为人所知的秘辛。借助于这一研究,本书完成了一次对张爱玲故事回归实情的重述。
作者简介
  金宏达,人文学者。著有《鲁迅文化思想探索》《中国现代小说的光与色》《大师章太炎》《平视张爱玲》《重述张爱玲》及散文集《金顶恒久远》《达观》等书,与于青合编四卷本《张爱玲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张爱玲研究资料》(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年)。
目录
引言
一个文学“造神”工程——张爱玲生平与传记材料的来源豁然拓宽——我们究竟如何讲述张爱玲的故事?——平视的好处——围绕《小团圆》,她的故事又有起伏延展

上编 更新传记

第一章 天津、上海、香港
第一节 家世与童年
两三岁时随家人迁住天津——她的正式名字应是张允偀—— 张家在北方是一个望族 ——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其母黄素琼也出身官宦世家 ——“贵族后裔”的光环——他们“静静地躺在她的血液里”——八岁时他家又搬回上海
第二节 天才的古怪女孩
—个早慧的孩子 ——阅读催生了书写的愿望 ——发表在圣玛利亚女中校刊上的作品——中学的学习成绩并不太理想 ——物理考试不及格——父母离婚 ——对继母内心是排斥的 ——“监禁”事件始末—— 《天才梦》与“天才病”——母亲所做的早期“干预”之失败 ——一段不愉快的母女相处
第三节 求学与港战
港大生活——结识炎樱——母亲到访香港——令她深深悼惜的英国教师——亲历香港之战——“差点炸死了”——“一个不负责任的,没良心的看护”——回上海去

第二章 上海
第一节 沦陷区文坛新星
从香港回到上海——最后一次见她父亲——卖文为生:辍学之后的无奈之选——英文随笔与影评写作——小说首发地:鸳鸯蝴蝶派刊物《紫罗兰》——《金锁记》《倾城之恋》与《连环套》等——映衬着特殊社会背景走红
第二节 “热情故事 ”
与胡兰成:由文字而互相仰慕 ——通向婚姻的路怎样走——“并排登出两份离婚启事”?——婚书与婚礼—— 温州乡村探夫之旅——写作上的斩获:《华丽缘》和《异乡记》
第三节 找补“初恋”
与桑弧合作“马到成功”——《小团圆》中盛九莉与燕山之恋——言之凿凿的“代为隐瞒”——宋淇说:“燕山我们猜是桑弧”——“朋友圈”的空壳出版社和杂志——《哀乐中年》疑云——“朋友圈”再办《亦报》,张爱玲“重作冯妇”——失爱与被弃:“虽然当时我很痛苦,可是我一点不懊悔”——到香港去

第三章 香港
由罗湖顺利出境——在“漂泊流落”的恐慌中——仓促的日本之行——进入“美新处”——翻译美国作家作品——写作小说《秧歌》《赤地之恋》——结交宋淇夫妇——登上克里夫兰号轮船赴美

第四章 美国(上)
第一节 异域与婚姻
初到纽约——会见胡适——获准入麦克道威尔文艺营——改写《金锁记》为《粉泪》——与赖雅结识、相爱——“奉子成婚”及“打胎”——栖身彼得堡松树街——《粉泪》被“众口一词”退稿——夏志清的评论“太夸奖了”——母亲之死——在亨廷顿·哈特福营地的日子——改写《荻村传》——移居旧金山——写作《易经》:“我的书又写下去了”
第二节 笔耕生涯
台湾、香港之行——半年打拼几乎一场空——寓居华盛顿——一个“低气压”时期——《易经》无买家——《少帅》半途而废——为“电懋”写电影剧本突遇变故——为“美国之音”改编广播剧——赖雅身体频出状况——谋职于大学——“学者化”转向——“投名状”:翻译《海上花》
第三节 校园独行
迈阿密大学驻校作家七个月——纽约小住——赖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两年——“喧宾夺主”:从《海上花》英译转向《红楼梦》考证——赖雅去世——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名词荒”时期:两年只完成两页纸词汇表 ——与“老板”(项目负责人)陈世骧正面冲突——遭遇立即解雇——“特别难以忍受”时:接受水晶访谈

第五章 美国(下)
第一节 幽居时光
定居洛杉矶—— “发傻劲”大量阅读有真人真事的“杂书”——发表《谈看书》 《谈看书后记》——与盗印争时间:出版《张看》 ——写作《小团圆》——“十年一觉迷考据”的成果:《红楼梦魇》——改写多年的几篇小说发表——《色,戒》:与宋淇的合作——《浮花浪蕊》:女主人公的脾气像她自己——《相见欢》:“一个忘了说过,一个忘了听见过”——《同学少年都不贱》:已经搁开——创作遇到“瓶颈”,“难免有迷失之感”——《海上花》之“两译”:国语译本出版,英译本未出——唐文标《张爱玲卷》的纠纷——来自祖国大陆的声音与回应
第二节 躲避“虫患”之旅
1983年末开始躲避“虫患”——“漂流”于汽车旅馆的生涯——“自己一人作战的抗战”:艰辛和危险备至——一场小风波:水晶发表《张爱玲病了》——1988年初躲避“虫患”的旅程暂告结束——又生出了“人祸”:有人在隔壁“蹲守”——1988年6月再次搬家——“虎口余生”两本书:《余韵》与《续集》——电影版权卖出高价
第三节 生命的最后岁月
1991年7月入住罗彻斯特公寓——应付各种病患:“保身的功课”——“做一点事要歇半天”——过街时被撞伤——想写的《谢幕》《美男子》《相面》等——“全集”出版——《对照记》的由来——《爱憎表》与拟写的《小团圆》散文——“遗嘱”与附寄的信 ——安排姑姑、姑父来美——黑人暴动与大地震:平安度劫——把想说的话大段大段地在脑子里对Mae(即邝文美)倾诉——“毕马龙情结”——疑心病与恐惧症——皮肤病又恶化——“虫患”之幻影重重——更愿意去新加坡安居——1995年9月5日生命最后一刻来到——三天后被发现——死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1995年9月30日骨灰撒到大海


下编 《小团圆》公案

第一章 社会小说写作与《少帅》
偏嗜“社会小说” ——从“社会小说”到“黑幕小说”—— 摹写张、赵爱情故事的《少帅》——写作上“大大的失策”

第二章 《小团圆》 近缘作品之一——《雷峰塔》
《易经》(含《雷峰塔》)的写作过程——《雷峰塔》的情节梗概——父亲的真实形象——那些可亲的“底下人”——童趣盎然的儿时生活回忆——传统中国的“介绍”者——作为《小团圆》的底本

第三章 《小团圆》 近缘作品之二——《易经》
为什么取名《易经》—— 《易经》的情节梗概 —— 母亲杨露的形象:整部作品的最大亮点——沈琵琶:一个自尊心极强,心智欠成熟、稳定的女孩——香港之战的真切描写——虚构的戏剧性情节:“智取”船票——与《小团圆》的替代关系

第四章 《小团圆》面面观
第一节 写作动机、被阻出版与修改方案
一则传奇,一个公案——《小团圆》写作的真实动机——《小团圆》成书的特殊情况——宋淇夫妇的“拦截”:“此书恐怕不能发表或出版。”——承认自己“误判”——考虑各种修改方案:从女主人公改唱京剧花脸到“1979年方案”——“山重水复疑无路”:一搁又十年
第二节 主题与结构
《小团圆》题名释义——《小团圆》各节大意——《小团圆》的主题:家族史、“热情故事”和非国家主义——《小团圆》的结构:头两章与两条主线——血脉失调与屡见败笔
第三节 人物
盛九莉:一个“unsymathetic(不令人同情的)人物”——卞蕊秋:《小团圆》怎样“去理想化”和“审母”——邵之雍:“里面对胡兰成的憎笑也没像后来那样”——燕山:没有他,也就谈不上写的是“爱情的万转千回”——其他人物:父亲乃德,弟弟九林,继母翠华,姑姑楚娣,闺蜜比比,编辑荀桦等
第四节 情色、语言及其他
《小团圆》的情色描写:“简无可简”与“自跳脱衣舞”——《小团圆》的语言:“张爱玲笔触”与笔记体、提纲式句子——不能容忍的错别字——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稿本就是“最初的版本”——此稿本在她手边,为何托付他人“销毁”?

第五章 《小团圆》 近缘作品之三——《对照记》《爱憎表》及拟写的《小团圆》散文
什么是《对照记》的路径——“寻根”的强烈意愿——转变画风:对亲人“soft-focus”——“柳暗花明又一村”:写作《爱憎表》促成了写《小团圆》散文的计划——“天意从来高难问”:《小团圆》小说出版——再跌宕出一个“反高潮”


结语 文学地位与其他
夏志清“排座次”与几十年后的修正——为什么“格格不入”——“我属于一个有含蓄的中国写实小说传统”——“怎么写”和读什么——阅读史的梳理——“写不出东西是我自己的老毛病”——一个作家的“死穴”:创作资源掏空,又缺乏源头活水——关于“才尽”——创作成就与文学史定位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