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四川盆地二叠纪沉积环境及古生态
作者:张廷山 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0-01
ISBN:9787030670434
定价:¥36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四川盆地二叠纪沉积环境及古生态》从地层学、沉积学及古生态学等角度,深入分析区内各类岩石的特征及成因,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二叠纪沉积环境及演化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古环境研究,深入探讨四川盆地二叠纪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以期为区域科学研究以及矿产勘探工作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作者简介
暂缺《四川盆地二叠纪沉积环境及古生态》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1章 研究历史沿革 1
第2章 地层单位与地层系统 4
2.1 年代地层单位与地层系统 4
2.1.1 乐平统(上二叠统) 5
2.1.2 阳新统(中二叠统) 6
2.1.3 船山统(下二叠统) 8
2.2 岩石地层单位与地层系统 8
2.2.1 梁山组 8
2.2.2 栖霞组 8
2.2.3 茅口组 9
2.2.4 峨眉山玄武岩组 9
2.2.5 龙潭组 10
2.2.6 吴家坪组 10
2.2.7 宣威组 10
2.2.8 大隆组 11
2.2.9 长兴组 11
第3章 构造-沉积特征及演化 12
3.1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 12
3.1.1 构造分区 12
3.1.2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 14
3.2 盆地充填演化过程 16
3.2.1 前寒武纪盆地演化 16
3.2.2 寒武纪—志留纪盆地演化 17
3.2.3 泥盆纪—中三叠世盆地演化 17
3.2.4 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盆地演化 19
3.2.5 晚白垩世—新生代盆地演化 19
第4章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21
4.1 陆地环境及沉积相 22
4.2 海陆过渡环境及沉积相 23
4.3 海洋环境及沉积相 26
4.3.1 海滩环境 26
4.3.2 浅海环境 27
第5章 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沉积环境与古生态 35
5.1 地层特征 35
5.1.1 梁山组地层划分与对比 36
5.1.2 栖霞组地层划分与对比 37
5.1.3 茅口组地层划分与对比 42
5.2 峨眉地幔柱作用及其对沉积环境的影响 45
5.2.1 地幔柱概念 45
5.2.2 峨眉大火成岩省与峨眉地幔柱 46
5.2.3 峨眉地幔柱对地貌的控制 50
5.2.4 峨眉地幔柱对沉积相的控制 51
5.3 沉积相类型划分 54
5.3.1 开阔台地 55
5.3.2 浅缓坡 56
5.3.3 深缓坡 57
5.4 单剖面沉积相划分 57
5.4.1 云南盐津 57
5.4.2 广元西北 59
5.4.3 汉1井 59
5.4.4 孔8井 61
5.4.5 磨深1井 63
5.4.6 成2井 66
5.4.7 华蓥溪口 69
5.4.8 包7井 70
5.4.9 南江桥亭 71
5.4.10 水深1井 72
5.5 沉积相对比 74
5.5.1 汉1井—孔8井—桐梓坡渡沉积相对比剖面 74
5.5.2 绵竹高桥—涞1井—石柱冷水溪沉积相对比剖面 74
5.5.3 河2井—川17井—宜都凤古洞沉积相对比剖面 75
5.5.4 汉1井—北川通口—广元朝天沉积相对比剖面 75
5.5.5 云南盐津—潼4井—城口大崖门沉积相对比剖面 76
5.5.6 长3井—丹19井—石柱冷水溪沉积相对比剖面 76
5.6 沉积相展布与演化 77
5.6.1 栖霞期 77
5.6.2 茅口期 81
5.7 古生态与古环境研究 84
5.7.1 古生物组合分析 84
5.7.2 微量元素与碳氧同位素分析 93
5.7.3 灰泥丘分析 121
5.7.4 古生态与古环境演化 125
第6章 四川盆地南缘晚二叠世沉积环境 128
6.1 地层特征 128
6.1.1 乐平组地层划分与对比 129
6.1.2 乐平组地层展布 135
6.2 沉积相标志 137
6.2.1 岩石学标志 137
6.2.2 地球化学标志 148
6.2.3 测井相标志 155
6.3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158
6.3.1 曲流河 159
6.3.2 潮坪 161
6.4 沉积相演化及展布规律 163
6.4.1 单井沉积相划分 163
6.4.2 沉积相对比剖面特征 171
6.4.3 沉积相平面展布及沉积演化 173
第7章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沉积环境与古地理 179
7.1 地层特征 182
7.1.1 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 182
7.1.2 生物地层划分对比 191
7.2 川西—川北地区吴家坪期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196
7.2.1 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196
7.2.2 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沉积演化 197
7.3 开江—梁平海槽南侧长兴期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199
7.3.1 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200
7.3.2 晚二叠世长兴期沉积演化 217
7.4 川东卧龙河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218
7.4.1 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220
7.4.2 沉积相对比及平面展布 224
7.5 川东—鄂西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228
7.5.1 沉积相类型 228
7.5.2 沉积相对比与沉积演化 239
7.6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古地理格局及其控制因素 241
7.6.1 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与同沉积断裂活动 242
7.6.2 碳酸盐台地内部礁滩与同沉积断裂活动 245
第8章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古生态与古环境 251
8.1 晚二叠世长兴期浅水底栖动物群演化 253
8.1.1 生物礁系统基本特征 253
8.1.2 生物礁系统演化 263
8.1.3 典型浅水平底动物群 270
8.1.4 有孔虫演化与环境响应 275
8.2 晚二叠世长兴期深水底栖动物群演化 276
8.2.1 遗迹化石的基本类型 276
8.2.2 遗迹化石组构类型 279
8.2.3 遗迹组构分布和演化 289
8.2.4 遗迹组构演化及其环境响应 293
8.3 晚二叠世晚期海洋生态环境演化 294
8.3.1 浅水相区碳同位素演化序列 294
8.3.2 深水相区碳同位素演化序列 299
8.3.3 晚二叠世长兴期海洋生态环境演化 301
8.4 晚二叠世海洋底栖动物群演化动力学机制 304
8.4.1 海洋底栖动物群演化与多重环境事件 305
8.4.2 火山活动对海洋环境条件的驱动 307
主要参考文献 310
附图 315
第1章 研究历史沿革 1
第2章 地层单位与地层系统 4
2.1 年代地层单位与地层系统 4
2.1.1 乐平统(上二叠统) 5
2.1.2 阳新统(中二叠统) 6
2.1.3 船山统(下二叠统) 8
2.2 岩石地层单位与地层系统 8
2.2.1 梁山组 8
2.2.2 栖霞组 8
2.2.3 茅口组 9
2.2.4 峨眉山玄武岩组 9
2.2.5 龙潭组 10
2.2.6 吴家坪组 10
2.2.7 宣威组 10
2.2.8 大隆组 11
2.2.9 长兴组 11
第3章 构造-沉积特征及演化 12
3.1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 12
3.1.1 构造分区 12
3.1.2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 14
3.2 盆地充填演化过程 16
3.2.1 前寒武纪盆地演化 16
3.2.2 寒武纪—志留纪盆地演化 17
3.2.3 泥盆纪—中三叠世盆地演化 17
3.2.4 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盆地演化 19
3.2.5 晚白垩世—新生代盆地演化 19
第4章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21
4.1 陆地环境及沉积相 22
4.2 海陆过渡环境及沉积相 23
4.3 海洋环境及沉积相 26
4.3.1 海滩环境 26
4.3.2 浅海环境 27
第5章 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沉积环境与古生态 35
5.1 地层特征 35
5.1.1 梁山组地层划分与对比 36
5.1.2 栖霞组地层划分与对比 37
5.1.3 茅口组地层划分与对比 42
5.2 峨眉地幔柱作用及其对沉积环境的影响 45
5.2.1 地幔柱概念 45
5.2.2 峨眉大火成岩省与峨眉地幔柱 46
5.2.3 峨眉地幔柱对地貌的控制 50
5.2.4 峨眉地幔柱对沉积相的控制 51
5.3 沉积相类型划分 54
5.3.1 开阔台地 55
5.3.2 浅缓坡 56
5.3.3 深缓坡 57
5.4 单剖面沉积相划分 57
5.4.1 云南盐津 57
5.4.2 广元西北 59
5.4.3 汉1井 59
5.4.4 孔8井 61
5.4.5 磨深1井 63
5.4.6 成2井 66
5.4.7 华蓥溪口 69
5.4.8 包7井 70
5.4.9 南江桥亭 71
5.4.10 水深1井 72
5.5 沉积相对比 74
5.5.1 汉1井—孔8井—桐梓坡渡沉积相对比剖面 74
5.5.2 绵竹高桥—涞1井—石柱冷水溪沉积相对比剖面 74
5.5.3 河2井—川17井—宜都凤古洞沉积相对比剖面 75
5.5.4 汉1井—北川通口—广元朝天沉积相对比剖面 75
5.5.5 云南盐津—潼4井—城口大崖门沉积相对比剖面 76
5.5.6 长3井—丹19井—石柱冷水溪沉积相对比剖面 76
5.6 沉积相展布与演化 77
5.6.1 栖霞期 77
5.6.2 茅口期 81
5.7 古生态与古环境研究 84
5.7.1 古生物组合分析 84
5.7.2 微量元素与碳氧同位素分析 93
5.7.3 灰泥丘分析 121
5.7.4 古生态与古环境演化 125
第6章 四川盆地南缘晚二叠世沉积环境 128
6.1 地层特征 128
6.1.1 乐平组地层划分与对比 129
6.1.2 乐平组地层展布 135
6.2 沉积相标志 137
6.2.1 岩石学标志 137
6.2.2 地球化学标志 148
6.2.3 测井相标志 155
6.3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158
6.3.1 曲流河 159
6.3.2 潮坪 161
6.4 沉积相演化及展布规律 163
6.4.1 单井沉积相划分 163
6.4.2 沉积相对比剖面特征 171
6.4.3 沉积相平面展布及沉积演化 173
第7章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沉积环境与古地理 179
7.1 地层特征 182
7.1.1 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 182
7.1.2 生物地层划分对比 191
7.2 川西—川北地区吴家坪期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196
7.2.1 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196
7.2.2 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沉积演化 197
7.3 开江—梁平海槽南侧长兴期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199
7.3.1 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200
7.3.2 晚二叠世长兴期沉积演化 217
7.4 川东卧龙河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218
7.4.1 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220
7.4.2 沉积相对比及平面展布 224
7.5 川东—鄂西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228
7.5.1 沉积相类型 228
7.5.2 沉积相对比与沉积演化 239
7.6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古地理格局及其控制因素 241
7.6.1 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与同沉积断裂活动 242
7.6.2 碳酸盐台地内部礁滩与同沉积断裂活动 245
第8章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古生态与古环境 251
8.1 晚二叠世长兴期浅水底栖动物群演化 253
8.1.1 生物礁系统基本特征 253
8.1.2 生物礁系统演化 263
8.1.3 典型浅水平底动物群 270
8.1.4 有孔虫演化与环境响应 275
8.2 晚二叠世长兴期深水底栖动物群演化 276
8.2.1 遗迹化石的基本类型 276
8.2.2 遗迹化石组构类型 279
8.2.3 遗迹组构分布和演化 289
8.2.4 遗迹组构演化及其环境响应 293
8.3 晚二叠世晚期海洋生态环境演化 294
8.3.1 浅水相区碳同位素演化序列 294
8.3.2 深水相区碳同位素演化序列 299
8.3.3 晚二叠世长兴期海洋生态环境演化 301
8.4 晚二叠世海洋底栖动物群演化动力学机制 304
8.4.1 海洋底栖动物群演化与多重环境事件 305
8.4.2 火山活动对海洋环境条件的驱动 307
主要参考文献 310
附图 315
猜您喜欢